法治

司法红利惠民生

2022-05-20   

革故鼎新,行稳致远。

2018年以来,为实现全省法院工作的更好发展,山东法院攻坚克难,推动全省法院及广大干警转变思想理念,创新工作机制模式,推进信息技术与法院工作深度融合,不断打造司法为民的升级版,各项工作实现了新突破、取得了新成就。

“新形势下,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新需求、新期待,就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以时不我待的追求,以创新谋发展,实现法院工作新跨越。”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甲天表示。

掀起“头脑风暴”——

推动工作发展提档升级

“马上要有新变化,年底要有大变化。”威海市文登区人民法院办公楼墙上的这则标语,生动地反映了通过转变思想理念,给基层法院及广大干警带来的冲击和变化。

面对人民群众的司法新需求、新期待,面对司法责任制改革深入推进的新形势,创新实现全省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建设,是山东高院党组推进的首要工作。

创新之道,理念先行。很快,一场“头脑风暴”在全省法院掀起,紧紧抓住院长这个“关键少数”,组织动员全体干警参与,引导法院领导干部及广大干警主动把思想和工作放在新时代背景、摆在全国层面对标对表,使他们深刻认识到,要实现法院工作走在前列,不转理念不行。

理念一变天地新。如今,你追我赶,主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一步一个脚印推进法院工作,已成为全省各级法院的常态。

2018年以来,山东法院持续推进智慧法院建设,从网上立案开始,一步一个台阶,在全国法院率先构建起省级范围内全流程无纸化网上办案,完成了办公办案模式从笔墨时代向信息化时代的转变,让审判全程受到监督,实现了公平正义看得见、听得到。

审判监督管理发生革命性变革,依托全流程网上办案系统,院庭长可随时登录查看电子卷宗、司法文书等各类信息,各地法院、每个法庭、每个速裁团队、每名法官的工作质效均实时自动生成,实现了全省法院一张网,一网网到底。

办案更加注重效果,形成通过案件审理,规范、指导、评价、引领社会价值风尚的司法理念和担当。审理的钟世峰等人打着退役军人旗号实施犯罪案,为特定人群划定了法律红线。审理的“踢群第一案”,明确了网络空间界限,为网民依法上网划线,该案相关新闻阅读量达3.6亿人次,成为一堂全民共享的法治公开课,为我国司法发展贡献了山东智慧。

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精准高效。设立了济南、青岛两家破产法庭,在全国率先实行破产管理人市场化选任,全省16个地市实现破产审判府院联动机制全覆盖。一些多年的司法难题得到有效破解,全省18个月以上长期未结诉讼案件持续下降,涉诉赴省和进京访数量实现四连降。参与促进国际司法交流合作更深入,成功举办了首次中国—上合组织国家地方法院大法官论坛,为打造上合组织成员国司法交流合作平台作出积极努力……

“头脑风暴”给全省法院带来的不只是一项项丰硕的成果,更重要的是推动建立起一套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工作标准和模式,确保了全省法院工作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

创新机制模式——

让审判执行工作更出彩

“原来我什么案子都办,平均用力用时,想提速也提不起来。现在我领着团队专办速裁案件,效率提升非常明显,当事人也很满意。”广饶县人民法院法官李美芹这样看待组建速裁团队的好处。

广饶法院这种量体裁衣的做法,正是山东法院创新审判机制模式带来的效果。为实现全省法院审判执行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山东高院要求构建符合新形势、新要求的审判机制,结合案件类型采取相适应的审判模式,在制度创新、流程再造上下更大功夫,推动提升审判工作质效。

为落实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要求,山东高院参与制定并与18家省直部门会签出台《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意见(试行)》,推动设立164家行政争议审前和解中心,实现了全省各市区两级全覆盖。深化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商事调解、行业调解、律师调解的“六调联动”,分层过滤、逐级递进、层级递减,构建起“多元化解+诉非对接+内部分流”的解纷体系,推动将“万人成讼率”纳入平安建设考核,形成溯源治理的合力。2021年,全省法院立案前委托调解16.1万件,收案同比下降11.3%,为全国最大降幅省份,诉讼服务质效评估全国排名第一。

积极推进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2019年11月,山东高院制定出台《基层法院民商事案件办理流程(试行)》,规定基层法院可根据实际情况,分别设置速裁团队、快审团队、精审团队等不同类型审判团队。坚持不同的法官办不同的案件,速裁法官办理速裁案件,普通法官办理不适宜速裁的其他简单案件,院庭长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切实解决各类案件平均用力、平均用时等问题,推动形成了简案速裁、普案快办、繁案精审的新型办案模式,全省法院办案质量、效率、效果持续向好。 

针对轻微刑事案件数量居高不下的情况,近年来,山东法院全面推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和刑事速裁程序改革,推进案件快速办理。日照市法院积极联合公安、检察机关会签《刑事案件“速裁直办”机制实施办法》,打造轻微刑事案件“速裁直办”新模式,通过搭建数据共享和流程再造司法协同平台,设立刑事速裁案件办案中心,设计简约化法律文书样式,实现“一站式”办理、“一套式”审结,跑出办案“加速度”。全市“速裁直办”案件平均审理周期1天,当庭宣判率、服判息诉率均达到100%。

数据显示,山东全省法院平均办案周期从2018年的87.7天缩短到目前的52.7天,首次执行案件终本率从2018年的27.2%下降到目前的19.5%,全省法院上诉案件发改率从2018年的18.9%下降到目前的10.5%,结案率从2018年的86.3%上升到目前的94.5%。“制度创新、流程再造,正成为提高审判质效的有效途径和保障。”山东高院审管办相关负责人分析道。

心中有人民——

让司法有温度接地气

“我身在国外,法官组织双方通过线上视频进行案件开庭审理,真方便!尤其是疫情期间,这样的方式健康安全,特别人性化!”2021年11月17日,通过“山东移动微法院”微信小程序结束互联网庭审后,当事人王先生感慨道。

百姓就是头上的天。互联网庭审只是山东法院解民忧、纾民困的举措之一。

2018年以来,山东法院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新工作、推进改革。全省法院不断加强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用“最好的场所、最强的力量、最优的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

如今,群众可通过山东法院电子诉讼服务网、微信公众号、“山东移动微法院”微信小程序等多种渠道,足不出户在网上办理立案、缴费、评估鉴定、证据交换、远程庭审等全流程诉讼业务,减少群众出行约1131万人次、约2.2亿公里,节约出行成本约1.4亿余元,使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成色更足。同时优化特殊群体诉讼服务,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上门立案等诉讼服务,全面推行“肩并肩”现场帮办式服务,实现了办理诉讼事务全天候“不打烊”、全流程“零跑腿”。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结合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山东法院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制定出台3235项重点任务,出台便民利民措施2758条,真正做到解民忧、增民利、暖民心。开展“办证难”“腾房难”案件专项清理,清理案件832件,涉及房产1.2万套、面积90万平方米,为1.2万户群众送上实实在在的“大礼包”。法院推进多元解纷以及顺畅立案登记、优化诉讼服务等工作获评全省“政法为民”办实事优秀成果。

此外,全省法院发挥司法职能,在助推经济发展惠及民生上发力,释放司法红利,部署开展了查封土地和海域使用权专项清理工作,清理案件6260件,释放土地资源11.3万亩、海域使用权6529公顷,为当事人实现债权86.4亿元。出台平等保护、产权保护等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10条措施,发布立案登记、财产保全等20类司法服务清单,因此在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报告中,山东司法指标、法院满意度得分均排名全国第一。

(瞭望新时代网)

编辑:斯时 责任编辑:星咏

来源:人民法院报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

推荐阅读 换一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