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31
西城区广外街道曾是被居民投诉的“大户”。如今,这里不仅投诉量锐减,且每月居民反映问题的解决率都在90%以上。为什么该街道能在一年多时间里顺利“摘帽”?秘诀就在于体制机制创新,一大批老大难问题得以解决。
比如,广外街道曾有13座荒废20年的高压电线塔,“这些电线塔早就不供电了,为啥还一直杵在原地?”街道居民对此意见很大。街道虽想为民解忧,但电线塔拆除工作复杂且专业,涉及78处地下线,以及地铁、绿化和居民活动的3条道路。一旦动工,不仅需要交通、园林、电力、城建等部门齐心协力,还需要跟丰台跨区沟通。对于基层干部来说,真是想治治不起、想管管不动,久而久之便拖成了老大难。转机出现在去年5月,广外街道被列为“治理类街乡镇”接受市级督导,由市疏整促专项办具体负责。高位推动之下,十几个相关部门拧成一股绳,半年时间便完成了拆除工作。
电线塔20年废而难拆的案例,折射出基层治理的普遍痛点。正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镇、街道是治理链条的“最后一公里”,承载了城市生产生活的大小事宜,对接着群众方方面面的利益诉求,但其自身权力和能量实在有限。随着城市治理深入推进,我们面临的课题由粗到细、由浅入深,也由易转难,很多“小事”实则牵涉多个单位、属地、部门,需要协力合办甚至特事特办。这样一来,问题就出现了:基层责任重但能量小,相关部门“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到底谁来统筹各方进行综合治理?这个角色缺位,就会导致基层干部干着急却无能为力,相关部门单兵作战却难有长效的困境。小问题“淤积”成老大难,又会直接影响市民的获得感。
事实说明,推进大城“精治”再向前一步,必须主动作为,提升基层的协调力。这些年,北京积极探索“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赋予基层更大的资源统筹调配权,让其牵头抓总、协调各方,引导治理资源下沉,收获不少实效。但应当看到:小小社区调配各委办局“啃硬骨头”,多少还是有些吃力;相关部门随着哨声来了,一旦各有各的说法,谁来最终决断?换言之,“吹哨报到”起到了破题效果,后续还呼唤我们构建一种更加有力的机制去推动集体攻坚。眼下,每月市民诉求最集中的前十位街乡镇,皆由市疏整促专项办具体督导,有了“带头人”高位推动,协调统筹顺畅许多。
有权就有责,有责要担当。大城“精治”讲究方式方法,但最根本的仍是考验治理者的责任心。目前,疏解整治促提升行动开展已有四年,北京人居环境的舒适感和便利度明显提升。新起点上再出发,更要狠抓基层、协调发力,遇事多想一点、多做一点,我们的城市将更加宜居,市民生活将更加幸福。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