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1
中国最大的在线问答社区将赴港IPO了。
4月8日,港交所官网显示,知乎通过港交所聆讯,此次IPO的承销商为瑞信、摩根大通、中金公司和招银国际。
知乎诞生于2010年,彼时30岁的周源已经做过程序员、记者,创业的种子在心中萌芽。经过两次探索,周源最终做出了知乎,并将其从最初的小众精英聚集地,做成了大众化社交平台。
十几年间,知乎的故事吸引了不少资本驻足,创新工场、赛富投资、启明创投、腾讯投资、搜狗、今日资本、华兴资本、快手、百度等知名机构均曾对其投资。2021年3月26日,知乎成功登陆纽交所,市值一度超过300亿人民币。
而根据最新数据,知乎市值已经缩水至90亿人民币。从300亿到90亿,知乎经历了什么?又想通过赴港上市改变什么?
谈及知乎的来历,一定是从一个程序员说起。
周源的前二十多年几乎都是围绕着“程序员”展开的。大学时读了成都理工大学计算机系,之后又获得了东南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毕业后,便顺理成章地进入上海的一家软件公司从事底层数据库开发的工作。
只是,之后的路开始有些“偏航”,周源逐渐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做程序员。于是,便转行做了记者。正是这段工作履历,周源在心中种下创业的种子。
创业路上永远不会是一帆风顺。前两次创业尝试,都以失败告终。但是周源并没有气馁,而是总结经验,为下一次创业做准备。当时,周源想起自己曾和朋友张亮合作开发了apple4.us网站,为各行各业喜爱苹果的人提供交流的平台。在海外,一款名为Quora的问答SNS网站已经十分火爆,而在中国,市场还有空缺,于是他立马找到张亮,两人一拍即合,在2010年开始做知乎。
2010年底,知乎开始内测,并在2011年1月26日正式上线。从一开始,知乎的故事就带上了一丝传奇色彩。有消息称,在知乎最早的200位用户里,有李开复、王兴、王小川、徐小平和马化腾等知名的企业家和VC,在知乎发展的前40天里,这些人创造了8000个问题和2万个回答。
正是对知乎内容的高度认可,促成了知乎的天使轮融资。2011年1月,创新工场向知乎投资了150万人民币。实际上,在谈投资之前,李开复 、汪华就已经是知乎的“粉丝”了。
这种情况下,知乎的融资之路十分顺利,相继在2012年获得启明创投数百万美元的A轮投资、2014年赛富投资基金和启明创投共同投资的2200万美元、2015年腾讯领投,搜狗、赛富、创新工场、启明创投跟投的5500万美元C轮投资。
2017年,知乎的融资金额再次翻倍。今日资本领投知乎1亿美元D轮融资,并且所有老股东持续跟投。值得注意的是,当时今日资本的投资基本在当天就谈定,一周之内就签订了SPA。“很多机构也在本轮给知乎TS,但因为徐新速度实在太快,其他家还在考虑用哪家财务顾问帮忙融资的时候,双方就已经close了。”事后,周源也透露这轮融资速度非常之快,“还没来得及写PPT就谈定了,钱到账的速度也很快。”
据统计,上市前,知乎共完成9轮融资,基本保持着一年一轮的速度,并且融资金额不断攀升,合计融资金额近15亿美元。其中,不仅吸引了上述知名VC/PE青睐,互联网巨头也争相入局。腾讯、搜狗、快手、阿里、百度都是其投资方。
2021年3月26日,知乎成功登陆纽交所,截至当日美股收盘,知乎市值约为47.5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310亿元。
但是,在美股市场,知乎过得并不尽人意。
截至发稿,知乎股价相比最高点的每股13.58美元下跌至2.57美元,市值为14.4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为91.98亿元。也就是说,上市仅一年时间里,知乎的市值就已经蒸发了三分之二。
根据其2021年财报,知乎2021年总营收达29.59亿元,同比增长118.9%,其中,第四季度营收为10.19亿元,同比增长96.1%。知乎在2021年全年的毛利润为15.54亿元,毛利率为52.5%,相较2020年增长105.1%。
但是,和营收一样亮眼的,还有越来越多的亏损。财报显示,2021年调整后的净亏损为7.47亿元。而在2020年,净亏损为3.38亿元。与此同时,知乎2021年毛利率为52.5%,低于2020年的56%,第四季度毛利率为47.1%,更是远远低于2020年同期的64.1%。
对此,知乎在招股书中解释称,2021年投入是用于建立及扩展内容生态系统。预期在不久的将来会继续产生净亏损及经营现金净流出,因为将继续战略性地产生支出以建立和扩展内容生态,进一步提高知乎的内容质量及内容组合,促进社区文化及用户互动,并巩固有机增长。
在这背后,是作为老牌内容社区的焦虑。据了解,知乎营收来源包括广告、付费会员、内容商务解决方案、其他四个板块,其中2021年广告营收3.78亿元,占比总营收37.1%。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知乎营收严重依靠广告业务,而知乎也在努力调整这种“一条腿走路”的状态。2019年,知乎广告营收占比为86%,2020年降到62%。2021年,该数据仍在不断下降,知乎广告营收占总营收比重在四个季度分别表现为44.8%、38.9%、39%、37.1%。
另一方面,内容商务解决方案逐渐成为知乎营收主力。2019年,该业务营收占比仅为0.09%。2021年四个季度,知乎内容商务解决方案业务营收分别为1.21亿元、2.07亿元、2.78亿元以及3.67亿元,相应的营收占比依次是25.3%、32.4%、33.7%、36%。2021年四季度,内容商务解决方案业务营收3.67亿元,几乎追平广告营收。
在这背后,是知乎通过不断烧钱得来的数据上的飞升,但也导致其运营成本高企。2020年,知乎总运营费用为13.61亿元,2021年增长为29.5亿元。其中2020年销售和营销费用为7.3亿元,到2021年增长123.3%至16.3亿元;2020年研发费用为3.3亿元,到2021年增长87.9%至6.2亿元;2020年一般和行政费用为3亿元,到2021年增长130%至6.9亿元。
但是,这种商业化调整也为知乎带来危机。对用户来说,内容商业解决方案的本质就是软广,这对注重内容的社区平台来说并不是好事。如果无法持续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内容,平衡内容和商业,必定会造成用户的流失。
据了解,知乎已获港交所同意,采用双重主要上市模式在港美两地上市,拟通过在港上市集资1.5亿至2亿美元,并可能成为第一家以双重主要上市方式回港上市的中概互联网公司。
实际上,知乎赴港上市并不新奇,反而已经成为海外上市的互联网企业的标配。自2019年11月阿里二次上市至今,网易、京东、B站等都已经在港交所完成二次上市。3月14日,金山云也明确表示,正在探求在香港主板上市的机会。
据专业人士介绍,双重主要上市和二次上市有很大区别,采取双重主要上市的公司会同时拥有在两个上市地的同等上市地位,如在其中一个上市地退市,并不影响在另一个上市地的上市地位。从上市流程来看,双重主要上市回港流程是完整的香港上市申请,而二次上市流程会简化很多,很多香港上市规则都被豁免。如果公司从二次上市升级为双重主要上市,还须经历复杂的申请和批准流程,存在相当变数。继美国证监会将多家中国公司认定为有退市风险的“相关发行人”后,寻求双重主要上市已被多家中概股公司纳入议程。3月16日晚,B站就公告称,将争取自愿转换至在港交所主板双重上市。
4月7日,安永发布题为《TMT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的热行动与冷思考》的行业报告。报告指出,“近年来国外资本市场不确定性增大,美国监管趋于严格;同时香港投融资环境持续优化,港交所上市制度改革放宽了中概股赴港二次上市条件,这些因素共同催化了中概股的回归浪潮。对TMT企业而言,其应用场景根植国内,国内持续向好的政策环境和资本市场对TMT高科技企业的价值认同也是TMT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的重要驱动力。”
回到知乎,其业务场景根植于中国市场,其商业模式和发展前景也更能获得中国消费者和中国投资者的理解。但是,如今的知乎已经被越来越多网友诟病,“不如改名为编乎”、“知乎的社区氛围已经变得乌烟瘴气,不仅问题得不到回答,还时常会遭到谩骂攻击”。随着其整体格调的变化,还能获得用户信任吗?
(瞭新社)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