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

大力推进科技练兵丨体系“交规”支撑“合众为一”

2022-04-01   

大力推进科技练兵丨体系“交规”支撑“合众为一”


从地面到空中,李国林感到,“格局”一下子打开了。

仲春时节,西北某地,西部战区空军某基地一场体系演练拉开战幕。这一次,预警机作为新要素加入作战体系。

基地作战指挥中心参谋李国林,登上预警机时,携带着基地最新修订的一册协同细则。他的任务之一,就是验证其中的协同清单,并梳理提出应增加的内容。

体系较量看协同。如果没有共同的话语体系和时空感知,空地协同难以无缝连接。为此,这个基地把建立协同规则当作一项系统工程和基础工程强力推进。

围绕体系作战需求,他们打通军兵种之间的指控链、火力链,对空地通联、敌我识别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经过近1年时间,一份协同细则出炉,并在一次次的实案化课题演练中步步深化,不断完善。

新的要素加入体系,意味着新的“融会”和“贯通”,也蕴含着新的“合力”,需要新的协同规则来支撑。

当预警机凌空而起,双方展开了激烈战斗。空中雷达显示,多批目标中有一些异样,通过数据处理,对手的干扰欺骗手段被识破,真实敌情显现。

李国林庆幸,之前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充分的预想和协同,“不然,空中情报的判断难度和时间消耗将大大增加。”

新的力量、新的链接,带来新的思考。走出机舱,寒风裹挟着沙砾,让李国林更加清醒。他想好了协同清单增加的内容——

“随着软件的升级,预警机操作界面更新应纳入协同内容;在协同数据和标准相同的情况下,应将不同军兵种作战单元信息融入空中指挥平台……”

落笔时,李国林想了想,又用红色记号笔标注:应安排预警机战勤人员到地面开展交互式指挥训练。

体系“交规”支撑“合众为一”

体系战场没有“交规”,必然会打乱仗

如果把体系作战比作多军兵种的大合奏,那么“协同”就是找准各声部的节拍。

西部战区空军某基地作战指挥中心副主任吴彦民至今记得那一天的尴尬——

一次体系训练,陆军特战分队侦获目标后,向空军航空兵请求火力支援。通报位置时,他们表述的目标信息却让空军飞行员发蒙。由于战场信息表述方式“不在一个频道”,战机在空中盘旋几圈后,却无法锁定目标实施攻击。

无奈,特战分队只好将目标信息回传至空军指挥所,待空军指挥员下达“翻译”后的目标位置,飞行员已经错过了空中打击的最佳“时间窗口”。

无独有偶,那次演习,还发生多个目标被空中和地面重复攻击的问题。种种尴尬指向同一个原因:战法设计得再严密再精妙,兵力和装备投入再多,没有精确“协同”,有劲也使不出。

“千军万马汇聚体系战场,如果没有协同规则,好比没有‘交规’,必然会打乱仗。”基地领导认为,这个协同不仅是纸面上的协同计划,更是脑路的协同、准星的协同、弹道的协同。正是从那时起,基地党委感到制定体系“交规”的重要性。

向体系要战斗力,知易行难。基地调研后发现,各家有各家的打仗办法,数据标准不统一、指称不统一的问题久已存在。而建立这套体系“交规”是“水磨功夫”,不显山不露水,坐的是冷板凳,需要一锤接着一锤敲。基地党委下定决心:“再难也要迈开这一步。”

基地领导带队赴战区联指和兄弟部队见学交流,实地感受备战打仗氛围、战场环境特点,借鉴学习备战成果。几年来,他们先后走访了10余支部队,与各兵种要素展开深入的探讨交流。

一册协同细则,详细阐述了协同的原则、步骤、方法,各级机构的协同职责,并对联合火力打击、体系防空作战、空中支援地面作战等重点行动的协同进行细化。现在这个细则已经是2.0版了。

3月21日,基地作战指挥中心内正在进行一场体系演练前的推演。大屏幕上,动态展示着战场态势演化进程,指挥员随机发问:现阶段上级赋予你部侦察袭扰任务,你们如何考虑侦察重点、协同配合,具体方法是什么?

受询人员立即一一作答,详细阐述。胸有成竹的背后,是良好的协同习惯——他们早就对照体系“交规”,运用思维导图,与相关单位进行了多次沟通。

协同不仅在“中军帐”内。就在数小时前,飞行员杨枫和飞行员彭嘉辉进行了通话,他俩将驾驶不同类型战机携手执行任务,因此需要对照协同清单和数据包,对关键事项予以确认。杨枫坦言:“有了协同细则后,大家能够自主协同、常态协同,更加敏捷高效,作战效率更高。”

同一张图、同一块表,催生共同的体系时空观

每次体系演训前,作战参谋史俊毅都会打开协同图,默想战斗进程:兵力频繁调动,火炮、战机、装甲集群依次展开打击……每一个要素、每一项行动,都精确对应着时空坐标,稍有差池就会影响战斗全局。

“各军兵种对于时间和空间理解往往不同。”这是史俊毅多次参与组织体系演训后得出的体会。

一次陆空联演,原本计划陆空火力协同对“敌”目标进行打击。

然而,参演陆军分队的打击时间提前了2分钟。战机飞临指定区域后,发现目标上空烟尘缭绕,无法精确发现目标,只能无功而返。

复盘总结时,他们发现:陆空力量用的地图不一样,一个比例尺是1∶50000,一个是1∶1000000;“时钟”不一样,一个用“分”为单位,一个用“秒”为单位。两支部队使用的信息系统也差强人意,一个系统模拟在空飞机的航行指令还不够精细;一个系统模拟装甲车队、地面目标等信息还需要进一步完备。

让参谋们头痛的是,随着参演的军兵种要素不断增加,规划战场资源变得更加复杂。面对有限的空间、时间和频谱,各要素都希望获得足够的资源,从容展开。战场密度的增加,使得协同冲突更加凸显。

人行人道、车行车道、飞机飞航道,子弹飞弹道,体系战场呼唤精细“交规”。基地在精细“算”、即时“控”上下功夫。在上级机关的支持帮助下,他们细化了调配规则,将点、线、面、层标定出来,建立了数字化的空间栅格,实现了陆空力量真正在“一张图”上规划和协同战场多维力量。

同一张图、同一块表,催生共同的体系时空观。基地作战指挥中心主任陈军认为,只有大家对“仗怎么打、打成什么样”形成共识,才能针对战局整体布势聚能。

一次任务中,在协同的过程中,几个作战分队领导为了“谁先打”发生了争执。这个裁判怎么当?参谋人员摆出规则进行定位,从终局和全局看行动,军兵种力量的角色和出场顺序一目了然,大家心服口服。

记者在基地作战指挥中心观看了去年一场演习的视频,在有限的作战空间里,数十分钟内,近百架各型战机,近百台地面战车,近千枚弹药,协同打击同一区域目标,展开“流水线”式的攻击,形成壮观的火力“波浪”。

实时视频的震撼画面背后,精细的协同图、统筹图更为震撼人心——

空地火力平台位置关系,空中战机的突击航线、空投通道,地面火炮的射击弹道,装甲车辆进击路线以及打击目标清单,各种要素直观呈现在一张图上,形成了高中低衔接、远中近结合的陆空火力叠加态势。

陈军兴奋地说:“有了统一的协同规则,有了同一套体系‘交规’,加上精算细算,沙场点兵多多益善!”

面对新的作战样式,如何实现体系之变

每一种新要素的加入,都会带来一次新的冲击和改变。

令作战参谋芦宏福念念不忘的是,那一年,电抗分队加入体系演训——他们“放开手脚”布设干扰阵位,对准目标区域释放不同类型的干扰。

谁料,强烈的电磁干扰,让队友的雷达屏幕上飘起了“雪花”,刚发现的目标被“隐藏”到这没完没了的“雪花”之中。

“扰”敌一千,自“扰”八百。这,让大家懂得了协同的“交规”应该随着新力量的加入而变化。

面对新的作战样式,如何实现体系之变?答案,在新一轮的协同规则完善中找到——他们将电抗力量的阵位、范围等信息嵌入到空地火力打击中去,形成了威力更著的“信火矩阵”。

这两天,芦宏福正在研究分析外区航空兵某部发来的信息,这是新近使用的某型弹药的最新参数。他迅速将相关信息存入数据库。跟踪相关部队装备和弹药的发展,成为芦宏福的习惯。

比起任务前的协同,这种前移关口、未雨绸缪的协同已经成为基地各级指战员的共识。

多年前的一次演训,基地精心设计的方案却被上级“叫停”,原因在于对军兵种兄弟单位的某型弹药性能掌握不准确,实战中必定不能达到预想效果。

从那以后,基地在各部队建立了协同联络员,并常态化与兄弟单位选派骨干交流,密切掌握各自实战能力提升和装备发展。

体系“交规”出台后,各部队“上路”协同的积极性大幅提高,研究式的协同悄然兴起。

基地借此时机,打破现有的部队建制编制,对照未来作战需要的能力,分解任务模块,科学编组配置,建立了防空群、地导群、空中打击群等,每周进行兵种协作训练、每月开展体系集成训练,每季度组织实案化课题演练,推动单元、要素、体系各层级的协同训练走向常态化。

训练在升级,协同也需要升级,协同的清单和细则也在不断进化。他们积极吸收和运用新型作战力量,实现其由“助战”向“主战”的转变,并将其作为聚合体系战斗力的新基准、担当使命任务的新主角。

基地不仅推进了分系统、分领域的专业协同,也通过各军兵种人员共同作业、协同对接,设计新的体系战法。

“视角转换、观念交锋、目标融合,犹如熔炉中迸射的钢花。这个熔炉,就是体系!”谈及此,基地领导说,“一步一个脚印探索,发挥新体制优势,我们有信心做好‘体系作战’这篇大文章。”

1月4日,习主席签署中央军委2022年1号命令,向全军发布开训动员令,要求全军大力推进体系练兵。现代战争的制胜机理告诉我们:非体系无以制胜,唯联合方有胜算。只有形成体系练兵优势,才能提高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

兵之胜负,不在众寡,而在分合。体系之力,需要在相互协作中精确释能,在相互配合中整体制胜。战场上,面对一致的作战目标、相同的作战任务,只有以科学、精细的协同规则为支撑,才能催化思想观念上的“1+1+1= 1”,寻求战斗力上的“1+1+1>3”。

体系练兵催生协同规则。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无论是指挥体制、指挥手段建设,还是联合作战指挥训练,都应紧紧围绕体系练兵要求。探索建立各作战单元、作战要素协同作战标准规范,能够有效推进各兵种力量密切协同、形成体系,破解兵种之间相互融入不深、能力与需求结合不紧、战术与体系脱节等问题。协同规则从行动重点、实施方法、保障手段等方面,明确协同内容和协同流程,规范计划协同与临机协同的组织方法,使行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不仅使战术单元形成有机整合,还有效促进了作战目的达成,实现聚优增效的功能。协同规则的制定,无疑能让体系内的各作战力量攥指成拳。

合同训练验证协同规则。只有不断完善指挥机构和兵力编组,密切指挥机构内部、各部队之间的联系,才能提高协同的针对性、有效性。合同战术训练,作为单一军种内部形成整体作战能力的重要环节,参加的兵种部队和作战要素更加齐全,是验证作战协同的最好时机。必须围绕不同作战阶段、典型作战场景的协同重点、关键节点,通过周期性训练,持续巩固提高战斗技能,熟练掌握多兵种合同战斗方法。验证协同规则,应抓住任务“主轴线”、明确任务“转换期”、扭住任务“特殊点”,通过“筹划-推演-修订-执行-评估”的多轮闭环,达到随时遂行各种作战任务的水平,为联合作战奠定基础。

联合演训完善协同规则。多维战场,呼唤更为立体的协同规则。联合作战行动,必须基于关键要素高效协同。实现多域力量联合作战的前提和关键,是基于同一时空,统一“语言标准”,统一目标清单,整合作战力量,助推多层级联动和军兵种跨域协同更加紧密。我们应根据赋予的任务,将部队行动协同向体系协同拓展,实现时域、空域、信息域等多维多域体系协同。立足全域力量高效协同,从区域划设、战场环境、打击目标、频谱管理、时间顺序等方面持续完善,对参演兵力的作战行动进一步细化和规范,确保战场空间一体联动,联合作战效能充分释放。


(瞭望新时代网)

编辑:陈美调 责任编辑:CC

来源:中国军网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

推荐阅读 换一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