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4
国民经济循环包括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流通一头联着生产,一头联着消费,在国民经济循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交通运输部、商务部等部门印发《“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作为现代流通领域第一份五年规划,《规划》对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进行了战略性布局、系统性谋划,提出一系列可操作、可落地的重点任务。
按照《规划》,到2025年,现代流通体系加快建设,商品和资源要素流动更加顺畅,商贸、物流设施更加完善,国内外流通网络和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流通业态模式更加丰富多元,流通市场主体更具活力,交通承载能力和金融信用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应急保障能力和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流通成本持续下降、效率明显提高,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作用显著提升。
两大方向深化现代流通市场化改革
1月24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贸易司副司长张国华介绍,目前我国流通体系现代化程度仍然不高,仍有许多薄弱环节。一是国内统一大市场尚不健全,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仍面临隐性壁垒,规则和标准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二是传统商贸亟待转型,农产品流通有待升级,外贸发展新动能还需加快培育;三是交通物流基础设施还不完善、网络互联互通不够、分布不均衡,应急物流、冷链物流等还有薄弱环节;四是流通领域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尚待解决,信用信息应用水平有待提升。
张国华指出,要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聚焦解决堵点、痛点问题,从推进商品和要素高效流通和配置、完善流通市场准入和公平竞争制度两大方向发力,深化现代流通领域市场化改革。在推进商品和要素高效流通和配置方向上,重点做好三项工作。
一是加快现代流通重点领域市场化进程。重点推动大型流通企业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推进铁路、民航、邮政等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进程,形成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加快培育流通数据交易平台,推进流通领域专利技术推广应用和知识产权成果转化。鼓励各类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积极参与流通领域市场交易,按市场化原则提供融资、担保、保险等综合服务。
二是提高重要资源配置能力。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全国性能源、粮食、矿石等资源性产品交易平台和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建设,培育资源整合能力强、经营网络覆盖广的大型贸易商,创新航运指数期货等产品,积极探索期货、现货联动。
三是健全一体衔接的规则和标准。完善商品命名、编码、计量等规则,规格、品级等标准,严禁设定不合理结算方式、拖延付款期限等交易行为。推动国家、行业、团体、地方和企业标准相互配套、相互补充,制修订适合我国国情的流通规则和标准。发挥中介组织、产业技术联盟、骨干核心企业积极作用,加大流通领域规则标准应用力度。推动流通领域基础设施、载运工具、票证单据等标准相互衔接和应用。
在完善流通市场准入和公平竞争制度方向上,重点做好两项工作。一是优化流通领域商事服务。优化“一网通办”“一窗办成”业务流程,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大幅削减流通领域行政许可前置中介服务事项,研究制定流通领域通用性资格资质清单,提升商事服务水平。二是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实施细则,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明确各地区不得要求连锁经营等流通企业在本地设立具有法人资格市场主体,也不得对没有设立具有法人资格市场主体的连锁经营企业在给予补贴补助等惠企政策时采取歧视做法。引导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良性发展,同时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六方面扩大商贸流通体系
商贸流通衔接产销、贯通城乡、联通内外,在繁荣市场、扩大消费、服务民生和服务就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我国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2021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1.3%,带动服务业恢复性增长。
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副司长尹虹坦言,目前我国商贸流通体系仍存在许多痛点、难点和弱项,与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还不相适应。“十四五”时期,应既注重硬件,同时更注重软件,既注重发展规模,更注重发展质量。具体做好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提升流通网络布局。与产业布局和交通规划等相衔接,合理布局商品集散中心和交易市场,持续优化流通骨干网络建设,重点补齐农产品流通短板。重点工作是实施商贸物流高质量发展行动,完善城乡配送体系,推进商贸物流标准化、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推动流通降本增效。
二是提升流通基础设施。在农村,深化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完善县域商业网络体系,推动企业供应链下沉、物流配送下沉、商品和服务下沉这“三个下沉”,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扩大农村电商覆盖面,促进农民收入和农村消费双提升。在城市,推进城市商业提升行动,重点推动大型连锁企业下沉社区,补齐社区商业设施短板,以大带小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同时,有序推进试点步行街改造提升,统筹开展智慧商圈和智慧商店示范创建,不断满足城市居民多元化、多样化消费需求。
三是提升流通主体竞争力。重点完善批发、零售、供应链等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实施商品市场优化升级行动,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在支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同时,更要激发中小微企业发展活力,提升商贸流通企业整体竞争力。同时,深入实施老字号保护发展五年行动,进一步健全政策体系,建立动态管理机制,促进老字号创新发展。
四是提升流通发展方式。鼓励引导商贸流通企业抢抓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新机遇,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积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大力发展绿色流通,引领消费和产业升级。
五是提升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打造区域一体化供应链生态,探索构建跨区域、跨领域供应链服务平台,促进上下游和产供销有机衔接。
六是提升内外贸一体化程度。持续完善内外贸一体化调控体系,搭建内外贸融合发展平台,构建国内外流通大通道,通过打造“大平台”,建设“大通道”,促进“大开放”,打破内外流通融合“堵点”,构建国内国外市场“通道”。
四方面构建综合交通网络
交通基础设施是商品流通的重要基础和载体,在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
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张大为介绍,截至目前,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世界级港口群,综合交通网络总里程突破60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对20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率超过98%,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张大为指出,但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我国综合交通网络还存在着布局不够均衡、结构不尽合理、衔接不够顺畅等问题。下一步,将遵循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国内和国际、统筹硬件和软件,综合施策,扎实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重点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第一方面是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增强流通能力。推进“6轴7廊8通道”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设,强化跨区域间交通顺畅联系;加快推进综合货运枢纽及集疏运体系建设,打通最后“一公里”梗阻,促进各运输方式高效衔接;优化城市群都市圈交通网络,助力打造经济增长极;完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到2025年,推动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比例超过85%。
第二方面是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提高流通效率。持续推进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鼓励企业在“一单制”等方面创新发展模式,加快应用集装箱多式联运电子化统一单证;推进多式联运信息共享,强化不同运输方式标准和规则的衔接;加强标准载运单元推广,推进内陆集装箱(系列2集装箱)、陆空联运标准集装器等的应用。
第三方面是建设统一开放交通运输市场,降低流通成本。建立健全城市群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机制;推动加大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监管执法力度,规范平台企业经营行为;提升运输高频服务事项“跨省通办”服务水平,推动全国范围内道路运输电子证照推广应用与跨省查验。
第四方面是推进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保障流通安全。重点提升国际海运服务能力,拓展沿海港口国际航线网络;建设现代化远洋运输船队,维护国际海运重要通道安全畅通;同时,提升国际物流供应链信息服务水平,做好与外贸企业的物流信息对接等。
“我们相信,《规划》的出台实施,将推动各领域、各部门、各地方形成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合力,进一步扩大流通规模,提高流通效率,推动流通领域创新,激发流通企业活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张国华说。
(瞭望新时代网)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