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4
《老子》对我国哲学、政治、宗教、道德、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历经两千余年而不衰,并远播海外。《中国老学通史》于2014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课题成果分为《先秦秦汉卷》《魏晋南北朝隋唐卷》《宋元卷》《明清卷》《近现代卷》(上、下)五卷六册,300余万字,被列入国家“十三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成果以历代《老子》注疏为基本文献材料,重视现存于世的孤本、钞本、善本等罕见的本子以及《老子》出土文献、敦煌文献,并注意《道藏》《藏外道书》、正史、地方志、历代文集、碑刻等涉及的与老子有关的资料。按照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老子”这一老学发展的共同规律,从新的学术角度和思想维度对整个中国老学进行贯通性的、深入系统的论述,全面总结老学发展的历史进程和丰富内容,分析并提炼出不同历史时期老学的理论创建和思想特点,揭示其与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深刻联系,阐明中国老学的思想学术价值和历史地位。在研究方法上,除了常用的学术史与思想史、文献学的方法外,还综合运用多种其他方法进行研究。如用社会史的方法揭示老学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避免对老学文献解读和思想分析的主观性。又如诠释学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西思想学术的差异,而且有助于合理分析和评价中国老学史上对《老子》的原旨追求与思想发挥,从而更加尊重和理解中国思想学术自身的特点。
成果力求创新,并突出中国老学发展“通史”的性质。从追溯老子的思想渊源和道家学派创立开始着笔,及至对现当代老学发展的总结,由此体现出中国老学发展的贯通性。这种贯通性既有纵通,也有横通。所谓“纵通”,指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进行自古至今的研究,具体表现为老学发展的连续性和时代性。如先秦秦汉老学是中国老学史的开篇,对老子其人其书及其思想做了新的论证;探讨了杨朱、列子、关尹与老子的关系,全面阐述了庄子对老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结合《黄帝四经》《管子》《文子》《鹖冠子》论述黄老学的源流演变以及在秦汉时期的巨大影响。魏晋隋唐是老学的重要发展阶段,其起点是老学在魏晋玄学建构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其重点是重玄学的形成与鼎盛。宋代很多思想家注解《老子》,该时期的老学形成了一个高峰。宋元老学与理学、宋学、新道教等思想文化史上的重大事件关联密切。过去学术界对明清老学评价不高,本成果则进行了重新评价,认为注重对老子思想的政治发挥、儒释道思想在老学中进一步融合、道教老学民间化等是其突出特点。近现代老学呈现与传统老学不一样的面貌。在“百年锐于千载”的历史进程中,近代老学充分显示了学术界、思想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对西方文化的积极应对。而现代老学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老学的发展,同样表现出了巨大的思想学术活力,大陆老学与港台老学之间也出现了趋同的态势。所谓“横通”,指对中国老学涉及的主要问题的逻辑演变、前后发展进行全面考察,由此体现出老学思想内容的丰富性和体系性。例如玄学、重玄学、理学的形成分属魏晋、隋唐、宋代三个历史阶段,又都与老学密切相关,全书从老学的角度对上述三大哲学思潮进行综合研究。又如对老子政治思想的发挥与运用,既有唐玄宗、宋徽宗、明太祖、清世祖四皇帝御解《老子》,又有文武大臣的阐发,全书注意比较君臣解《老子》的异同,由此阐明老子思想作为“君人南面之术”的意义与影响。“横通”既从学术史的角度梳理老学的发展脉络,更从思想史的高度阐扬其理论价值,使“中国老学通史”同时具有“中国老学思想史”的特色。总之,本书试图通过时间的“纵通”与问题的“横通”,使中国老学史的研究真正具有“通史”的风格,以求达到应有的深度和广度。
《老子》是目前被译成外文版本和语种最多的中国典籍,当今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到重视,具有世界性的影响。《中国老学通史》通过对《老子》所蕴含的思想价值与历史影响的全面梳理,充分展示《老子》跨越历史、连接现实、面向世界的哲学智慧,这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瞭望新时代网)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