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

“研究军事、研究战争、研究打仗”专论丨透析武器装备作战消耗机理

2022-01-18   

透析武器装备作战消耗机理

■张国宁 白承森 朱 江

要点提示

●武器装备作战消耗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主要包括人、武器装备、战场环境等要素,这些要素之间无法简单地相互替代,但又相互联系和作用,并涌现出系统整体的功能、行为和属性。

●现代战争强调“人、物并重”,需要人、武器和环境的“有机融合”。如何让战场情形向着最利于己方的态势发展,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战斗力,成为赢得战场胜利的关键。

实践表明,战争形态的发展演变,使得武器装备作战消耗不降反升。近些年发生的战争,虽然都是规模不大的局部战争,但武器装备、弹药及维修器材的消耗非常巨大。如果对武器装备作战消耗机理研究不深不透,就容易造成作战和保障相互脱节,筹措、采购和储备各类物资缺乏依据,严重制约战斗力生成。运用复杂性科学研究方法,对武器装备作战消耗机理进行剖析,有助于我们科学预测作战消耗,提升部队作战能力建设和装备保障工作的规范化水平。

武器装备作战消耗系统是如何构成的

战争系统是典型的复杂系统,作战中会遇到许多无法解释和描述的问题,都与系统的复杂性有关。武器装备作战消耗系统也是一个复杂系统,主要包括人、武器装备、战场环境等要素,这些要素之间无法简单地相互替代,但又相互联系和作用,并涌现出系统整体的功能、行为和属性。

人是系统的核心部分,属于决定性要素,这一条始终不会变。人与人之间有对抗关系,也有各自内部的指挥、协同、配属等关系,体现在指挥水平、部队士气等因素对作战消耗产生的影响上。武器装备包括诸军兵种使用的各类兵器、弹药、器材、装具等,它们之间有迭代更新、相互制约的关系,又有编配组合、互为补充的关系。同时,武器装备也是人手中的工具,人和武器装备结合形成不同类型的作战部队,完成不同的作战任务,可谓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战场环境包括地理、人文、电磁网络、核生化等,环境不但影响人的作战行为,而且影响着武器装备效能的发挥。人、武器装备以及环境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例如,在高寒山地作战,空气稀薄、气压气温低,容易造成人员反应迟钝、飞机起降难度增大、武器射击偏弹等情况。

简而言之,现代战争强调“人、物并重”,需要人、武器和环境的“有机融合”。如何让战场情形向着最利于己方的态势发展,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战斗力,成为赢得战场胜利的关键。

武器装备作战消耗系统呈现复杂性

复杂性科学强调用整体论与还原论、微观分析与宏观综合、认识理解与实践行动、科学推理与哲学思辨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系统。武器装备作战消耗系统呈现出不确定性、适应性、涌现性等典型的复杂性特征。

诸多因素相互影响使作战消耗呈现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在作战消耗过程中普遍存在,通常分为随机、模糊、灰色、未确知等四类情况。随机是偶然的一种形式,虽然事件是确定的,但事件发生概率无法确定。科索沃战争中,美军78天的作战更改了77次计划,主要原因是作战中的随机不确定性太大。模糊性是对事件进行判断时所进行的“亦是亦非”“似是而非”的不明确判断。例如,何时“由守转攻”,指挥员对这个“度”的把握就很难。灰色是对信息了解得不够全面而产生的不确定性,通常称之为“战争迷雾”。未确知是由于认知不足带来的不确定性,“黑天鹅”事件其实就是“未知的未知”,而“灰犀牛”指的则是“已知的未知”。

敌我双方激烈对抗使作战消耗呈现适应性。战场上,作战双方必须不断适应作战环境,协调好内部和友邻之间的关系,使得作战朝着有利于己方的方向发展。一方面,人和武器装备要适应环境和作战要求。武器装备要人来操作才会发挥作用,人必须考虑作战环境的影响,特别是指挥员所具有的谋略、智慧,以及形成的指挥决策对作战行动产生的影响,并设法与武器装备融为一体来适应作战。另一方面,作战要适应后装保障的能力。由于武器弹药等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为了实现作战目的,双方行动都要受到保障条件的限制。抗美援朝战争初期,我军保障能力十分有限,部队必须创造出适应这种条件的有效战法;战役后期,我军后勤保障能力有了较大提升,随即创造出适应新条件的新战法。

人、武器、环境相互作用,使作战消耗呈现涌现性。《涌现:从混沌到有序》一书的作者约翰·霍兰认为,“涌现现象是以相互作用为中心的,它比单个行为的简单累加要复杂得多”。即复杂系统内的单个主体,按照某种功能结构组合并相互作用后,涌现出单个主体简单叠加所不具备的功能,表现为“非加和”的特性。在兵力行动前的火力准备阶段,当我方依据战场环境合理编配武器弹药,且指挥员找准敌体系中的关键节点时,持续密集的火力打击不但能成倍毁伤敌目标,而且能快速瓦解其战斗意志,而我方士气高涨,还会进一步提高武器射击速度和弹药命中率,相应的武器装备消耗也会大幅降低。

武器装备作战消耗系统复杂性的运行机理

运行机理反映了复杂系统中各要素的内在工作方式以及它们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相互作用的运行规则和原理。武器装备作战消耗系统的运行机理主要包括关系作用机理、主动适应机理和融合涌现机理。

关系作用机理。作战消耗系统的正常运转,依靠各作战单元之间的指挥、协同、保障等关系的共同作用。一方面,有序协调的内部关系是作战消耗系统形成合力的基础。作战体系通过综合集成等手段能够更好地使各作战单元和要素有机融为一体,战场上每一个武器装备和人员都与其他要素构成千丝万缕的关系。在作战过程中,各级指挥员要结合具体的作战样式、行动和战场环境,结合武器装备的战技术性能,对作战编配、任务及行动等进行合理的指挥、协调与控制。另一方面,瘫痪敌作战体系是达成作战目的的有效手段。在作战体系的运行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己方优势,发现敌方作战体系中的薄弱环节,从而找到克敌制胜的方法。2015年,俄军凭借自身在无人作战力量方面的优势,动用6台多用途战斗机器人、4台火力支援战斗机器人、3架无人机和“仙女座-D”自动化指挥系统建立起无人作战集群,找准“伊斯兰国”组织作战体系中的软肋,采取隐蔽低空突防的方式,重点对其雷达站、通信节点等目标进行打击,从而实现了快速瘫痪其作战体系的目的。

主动适应机理。首先,人、武器装备要适应作战目的要求。指挥员的决策会对作战行动产生影响,会决定使用什么武器弹药,采用什么行动来达成作战目的;同样,操作武器装备的人也会主动适应作战环境,并通过自己的认知和理解完成一系列行动。其次,作战和保障要相互适应。在作战行动之前,要充分考虑己方的保障能力,制订作战计划要符合保障实际。保障部门也要充分理解作战目的要求,在保障能力范围内,优化配备物资器材。再次,一方要尽快适应另一方的作战方式、行动及其相应的变化。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就是要求双方在作战过程中考虑和适应战场的变化。2006年的黎以冲突中,双方在城镇内交火时,黎巴嫩真主党武装预有准备、因地设伏,而以色列军队轻敌冒进,加上巷战中各种重武器无法发挥太大作用,致使人员伤亡惨重。在后期的交战中,以军主动适应战场环境,积极调整作战部署,改变作战方式和行动,采用大规模空袭的方式打击对手,从而大幅度减少了人员伤亡。特别是在2008年12月26日,以军数十架战机在4分钟内向加沙100多个目标投掷了上百吨炸弹,这次堪称闪电战的作战行动,是其汲取教训后主动适应战争的一个缩影。

融合涌现机理。融合不是简单的“1+1”,讲究的是将物质、能量以及信息相互融合,进而涌现出原有各要素不具备的功能。一是涌现出“正加和”效应。即“1+1>2”,两个独立的要素融合后产生大于两者简单加和产生的效应。例如,在相同的作战样式下,对同样的作战对象和目标达到同等毁伤要求,弹药消耗量是相对固定的。当一方集中兵力兵器于某一区域,再把士气调动起来时,人员操作武器装备会更加快速和流畅,命中率会进一步提升,这样各类弹药叠加产生的毁伤效应将远大于单个弹药毁伤效应之和。乌合之众敌不过一支训练有素的部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二是涌现出“负加和”效应。即“1+1<2”,两个独立的要素融合后产生小于两者简单加和产生的效应。莱芜战役中,国民党军是解放军兵力的1.3倍,武器装备也明显占优,但他们指挥水平差、士气低落,最终被我军彻底打败。

综上所述,研究武器装备作战消耗机理,有助于按照实案化精准筹划作战、精准计算保障需求,实现由概略指挥向精准指挥转化、以小的代价获取大的作战效益,从而牵引新型武器装备研发、订购,为立起部队战斗力标准、夯实军事斗争准备基础和科学规划装备保障等工作发挥重大作用。


(瞭望新时代网)

编辑:洛宇 责任编辑:王小晶

来源:中国军网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

推荐阅读 换一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