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3
“十一”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深入云南、湖南、广西等贫困山区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在田间地头、深山老林进行网络直播,普及中药材生态种植知识,为云木香、云当归、黄精等道地药材“把脉会诊”。近年来,他带领团队通过实地调查,完成了100多种道地药材优质产区分布区划,推荐了265种贫困地区适宜种植的中药材,发布了我国第一部《道地药材标准汇编》,探索出一条脱贫攻坚与绿色发展相结合的道路。
深度贫困地区,往往也是生态脆弱地区。根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结果,深度贫困地区是中药资源种类丰富的地区,中药材是农村贫困人口种植业收入的重要来源。然而,由于多数中药材栽培历史较短,农民没有种植中药材的经验,往往用种粮食、种蔬菜、种瓜果的方式种中药,过分追求产量,造成高产低质。
“不向农田抢地,不与草虫为敌,不惧山高林密,不负山青水绿”,这是中药材生态种植的核心理念。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强调,推行中药材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生栽培。此举对于提升中药材质量、保障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贫困地区多是中西部丘陵山地,地质状况复杂,土壤肥力不高,而大部分中药材对种植地的土壤肥力等要求不高。由于中药材通常是多年生植物,即使在丘陵或平原地带,也多栽培在山坡或贫瘠的土地上,可以有效避免“与粮争地”。我国贫困地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在以现代化、规模化、机械化为特征的大农业生产方面不具备优势。而中药材种植通常规模较小,宜于开展精细耕作,尤其在野生抚育、仿野生栽培等方面独具优势。
有人担心,种植中药材不除杂草,草就会抢走土壤里的养分。其实,杂草可以保温保墒,为中药材的幼苗生长提供小环境,增加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活化土壤的矿质元素。中药材遇到杂草,就会使劲往地下长,与杂草争抢养分,其根部反而会长得更好。对于大量以根或根茎入药的中药材来说,杂草的竞争可能会造成中药材品质和产量的双提高。中药材生态种植强调“拟境栽培”,即一种野生药材在哪种环境长得好,就模拟哪种环境使其生长,遵循自然本来面目,不采用化肥农药,不刻意除虫除草,追求“天地人药合一”的目标。
道地药材生长具有“逆境效应”。越是环境恶劣的地方,中药材品质往往越好。很多中药材都生长在山高路远、气候极端的地区,或林草密布,或土壤贫瘠,或干旱少雨,或阴暗潮湿。中药所含有效成分通常为次生代谢产物,而对于植物而言,次生代谢产物是植物保护素。在环境胁迫下,植物通过释放次生代谢产物来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以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因此,恶劣环境反而能刺激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更有助于中药材道地性的形成。这就是“顺境出产量,逆境出品质”的道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良性互动,一个重要前提是尊重自然规律。生态脆弱的贫困地区,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通过推广生态种植技术,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产业,不仅不会破坏生态环境,还能种出优质道地药材。不少地方通过推广中药材间套作栽培、轮作栽培、林下栽培、仿野生栽培等系列生态种植模式,构建中药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栽培方式,促进了中药材生产与生态协调发展。
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中药材是中医药的物质基础,中药材质量是保障中医临床疗效的关键。希望更多地区推广中药材生态种植,让道地药材与绿水青山同在,实现脱贫攻坚和绿色发展的双赢。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