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

大湾区:港澳人才发展新平台

2021-11-24   

11月15日,“粤港澳大湾区职称和职业资格业务一站式服务平台”在广州南沙宣布启用。该平台集约涵盖粤港澳三地专业人才职称评价和职业资格考试、认可业务等事项,可提供相关业务咨询及受理服务,方便港澳专业人才在南沙从业执业。这也是国内首个关于职称和职业资格业务一站式、全科型的综合服务平台。

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达11.5万亿元,以不到全国0.6%的面积,创造了全国近13%的GDP,成为全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为港澳人才的发展搭建了平台、拓展了空间,也有利于进一步推进香港、澳门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人才发展空间日新

不久前,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了《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内地)急需紧缺人才目录》(以下简称《目录》)。《目录》显示,产品、科技和营销作为企业人才需求的最核心环节,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引进的方向仍应围绕这三大核心环节展开。广东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定期发布紧缺人才需求信息,能给人才流动和高效配置提供参考,引导各类人才向粤港澳大湾区有序流动。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两年多来,湾区内地9市纷纷出台相应细化落地措施,而广州、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与核心引擎,更是走在前列。

广州市人社局副局长陈敏介绍,目前,广州全面取消港澳台居民在穗就业许可规定,来穗就业港澳人员与内地人员一样直接办理就业登记。来穗工作的港澳人员纳入基本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对象范围,符合条件的港澳居民同等享受各类就业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支持。

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职称评价和职业资格认可方面,广州市落实与香港在6项建筑领域职业资格互认,对香港3个、澳门13个职业工种实行单方认可,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专业人才申报职称、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另外,在广州工作、生活符合相关条件的港澳居民,还可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并享受与市民同等待遇。

日前,《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支持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外发布。该《办法》的三大亮点——港籍青年扶持力度空前、聚焦前沿领域重大人才、鼓励市场化机构引进和举荐人才,受到外界高度关注。

目前,前海落实港澳及境外高端人才个人所得税率优惠政策,累计认定八批次共1611人次前海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其中香港籍人才占总认定人数51%以上。通过推进专业服务领域一体化融通,推出了资质认可、合伙联营、项目试点、执业备案等一系列便利化措施,助力香港税务、建筑、规划专业、法律服务等专业领域的人才,在前海实现免试执业。

深圳人才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幸辉表示,人才是粤港澳大湾区最活跃的要素之一。湾区不仅要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物理空间的融合,更要围绕湾区产业布局,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以人才科学分布来加快湾区城市融合。

湾区引力越发增强 港澳青年有更多期许

在香港出生长大的庄一洲,完成国外学业后,就来到广州帮父亲打理内地的生意。在广州,他接触到不少从农村进城务工的朋友,这让他产生很大触动。经过一年多研究,庄一洲把目光锁定在了可以提炼有机肥料及蛋白质资源的昆虫产业。目前,庄一洲筹划的以昆虫为基础,打造循环经济食物链闭环的项目“厨余印钞机”,顺利进入了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深圳赛区环保新能源行业总决赛,正在洽谈落地。

庄一洲表示,广东的创业环境和条件在全球都是一流的,更何况对港澳人才来说,还兼具了人文地理相近、交通方便的优势。“这些年来,大湾区内地各城市都设立了行政服务大厅,提供优质便利的服务,港澳人士很快就能完成企业注册和银行开户等手续。此外,办理内地居住证、乘坐高铁往返香港以及口岸通关也都比过去方便多了。”他坦言自己最喜欢广州和深圳,因为这两个城市的节奏和香港一样快,活力和香港一样强,但生活空间却优于香港。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三地交流合作不断深入,基础建设发展需求大,能有更多机会接触大型基建项目,对于建设行业的从业人员拥有很大的吸引力。另外,湾区内地城市的生活饮食习惯与香港十分接近,与家人团聚也十分方便。”目前供职于中新广州知识城开发建设办公室建设处的彭皓旻表示。

对于如何吸引更多人才和团队来湾区生活创业,庄一洲建议,大湾区内地城市进一步优化目前的人才引进标准,合理释放头部人才资金预留,为更多优质且资金需求紧迫的初创团队,提供更多发展机会;同时建议将各地各类创新创业比赛统一归类并分级,让获奖项目所获得的相应政策支持,在大湾区乃至全国范围内实现互认,让那些有实力和潜力的优质项目,能够得到更加持续和稳定的发展。

彭皓旻建议,大湾区内地高校与企业加强联动,给港澳学生提供更多赴企业参观学习和实习的机会,帮助他们更直观地感受相关产业的发展情况与前景。另外,大湾区内地城市社会公共服务中,尤其是财税金融等方面,还存在一些机制衔接的盲点和痛点,希望未来这些障碍能够一一消除,更好实现湾区内部的融通。

加强湾区内部协同 不断释放人才活力

在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副教授卢晶亮看来,巨大的经济体量、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快速发展的高铁及高速公路等交通网络,以及开拓创新、开放包容、多元一体的大湾区文化,都是粤港澳大湾区吸引人才的重要优势。

卢晶亮认为,目前湾区内地城市都出台了人才优惠政策,建议各城市协同共商,打造高质量多层次的人才发展环境,“城市有各自明确的定位和分工,加强人才流动和培养,资源和服务同步,才能推动整个大湾区的人才建设和进步”。

对此,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助理戴斯敏认为,大湾区各城市应该将人才引进与产业深入融合,不能盲目“抢人”,要针对城市发展特点、人才现状、经济发展需求精准施策,形成地方特色;通过人才引进带动项目引进,实现“人才引领产业”“产业集聚人才”的良性互动。

在澳门远威置业有限公司董事欧家威看来,港澳对于内地方面的资讯获取存在滞后性,依托有限的峰会、交流活动等,难以确保资讯快速传达给港澳青年。

欧家威建议:“发挥港澳青创中心、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等的聚集效应及优势,将政策资讯、社会动态、活动信息等多渠道进行发布,针对港澳地区网络资讯平台的使用和阅读习惯进行调整,确保港澳青年及时、准确、通畅地获取大湾区发展的动态资讯,增强港澳青年对未来融入大湾区发展的信心。”

而面对如何在人才政策、配置、流动等方面拓宽互联互通路径,打破湾区内人才流动限制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涂辉龙建议,设立“大湾区人才工作办公室”,负责湾区内人才工作决策部署及各类人才的引进、培养与服务工作,为推进人才一体化运行搭建统一的协调平台。同时,借助大数据技术,打造大湾区人才搜索数据库,为粤港澳大湾区内企业引进合适人才、优化人才配置提供科学、精准的数据支持。


(瞭望新时代网)

编辑:何川宁 责任编辑:苏穗越

来源:光明日报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

推荐阅读 换一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