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抑郁症纳入学生体检,要把好事办好

2021-11-11   

据多家媒体报道,教育部日前对政协《关于进一步落实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措施的提案》进行了答复,其中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竞争压力和亲子关系的变化,青少年精神疾病特别是情绪障碍呈上升趋势。《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2020年我国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为17.2%,重度抑郁为7.4%

由于不少学生、老师和家长对于抑郁症缺乏充分认识,青少年抑郁往往第一时间难以被发现。比如,当一些学生表现出情绪低落、不愿交流时,家长或许以为孩子只是心情不好,殊不知这可能是抑郁症的早期症状。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有政协委员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青少年的抑郁、焦虑、压力、强迫等情绪一直被严重低估”问题,提交了建议加强青少年抑郁症防治,预防抑郁症向低龄化发展的提案。如今,教育部给予答复,足见这一问题的重要性。

可以预见,将抑郁症纳入学生体检,有助于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防止因延误治疗而发生悲剧。但对此,舆论也有一些担忧的声音,比如,孩子被筛查出患抑郁症,会不会被周围同学和老师歧视?会不会被学校区别对待,或是被要求休学治疗?如果对这些担忧没有预判和应对,恐怕会影响这项措施的实施效果。一来,一些学生可能会在心理测评中故意伪装自己,掩盖问题;二来,被查出患抑郁症的学生可能会被贴上标签,甚至受到二次伤害。

要想把抑郁症纳入学生体检的好事办好,首先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根据我国《民法典》,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抑郁症筛查结果显然属于隐私保护范畴,因此,“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应注意方式和手段,要考虑当事学生的感受和意愿。

其次,要加强科普,减少偏见和误解。时下,仍有一些人认为抑郁症就是“太矫情”“心眼小”,而事实上,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疾病,需要得到专业治疗。有关部门应加大抑郁症防治的科普宣传力度,引导人们正确看待抑郁症,坦然面对抑郁症患者。

此外,要加强家校互动,形成合力。对于筛查出患抑郁症的学生,学校不应简单地要求休学治疗,将其推向家庭。除了少数病情严重的情况外,让患病学生继续校园生活,可能更有助于他们走出心理阴霾。当然,要做到这一点,不仅学校需要提升心理教师的专业能力,家长也要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素养,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有效干预。

(瞭新社)

编辑:吴铭 责任编辑:戚浩轩

来源:工人日报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

推荐阅读 换一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