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道教与健康

2020-10-19 15:55:52   

道教以生为乐。追求长生不老。它认为:“我命在我,不在于天。”人的生命之存之,年寿之长短,取决于自身。人要善于“自我修真”,它神固形,才能司知天命。健康是享乐的先决条件,因此要防病于未然,本文从健康的角度出发,向广大读者介绍了道教中值得推崇的祛病之术和养生之法,涵括着医药保健知识,并加以宗教的注释和拓展。比如,以行医和修炼著称的孙思邈,把道教内修与中医理论相结合。将调息、按摩、导引等养生术引入医疗技术领域,著作达30余种,他自己活了101岁。道教医学在理论和实践中形成了保健、享乐长寿的体系。其教徒们行医布道,著书立说。使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知识在民间广为传播。

道家流传下来的“十不过”养生诀,很多人都做不到

“道”是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派别的核心。道家崇尚自然,主张恬淡无为、颐养天年,其思想中的“精、气、神”等与中医养生关系密切。权威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副院长李良松从衣、食、住、行、劳、逸、喜、怒、名、利等10个方面,为你揭秘道家流传千年的养生术。

1.衣不过暖

道家讲究衣着简朴、得体和舒适,根据不同时节、不同气候和不同的修炼境界选择最适宜的服饰。人体经脉气血畅通,就不会有寒冷的感觉。

“衣不过暖”指的是不能过度依赖多穿衣来实现保暖作用,而是要提高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和生命活力。

对于“捂”和“冻”的问题,道家更多地是选择“冻”。“穿到七分暖,神敛心也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食不过饱

道家修行绝非“饱食终日,无所事事”,而是要放下世间的喧嚣与嘈杂,寻求恬淡虚无的精神境界。

“食不过饱”指的是不宜大吃大喝,要经常让身体保持一定的饥饿感,多食不利于养生,正所谓“常有三分饥,百病不相袭”。

“辟谷”是人们耳熟能详的道家养生方法,是指在一段时间内,甚至长期不食果蔬米面和烟火熟食。

推荐少吃是对的,但“辟谷”要有专业指导,一般人切莫随意、盲目去做。

3.住不过奢

居住环境要简单、接地气。道家养生中的“九守”,就是要人们守住奢侈之风,与道沉浮,自可长生不衰。

九守即:

守和———阴阳调和;

守信———内守精神;

守气———内守血气;

守仁———遵仁义之道而行之;

守简———俭以养生而不贪;

守易———不为外感而保全性命;

守清———清虚而顺应自然;

守盈———知足常乐;

守弱———和乐其气而平夷其形。

其中守简、守易、守清就是提倡要简易清廉、返璞归真、回归自然。

4.行不过富

道家并非排斥财富,“行不过富”是说不能过度追逐金钱或为金钱所困。行指出行、行为、行事、行动,意思是出行不能依靠豪华舟车、行为不能一掷千金、行事不能重财轻德、行动不能以金钱来开道。

道家认为“财能破气”,过度追逐金钱就会影响修炼,甚至造成“精气离散”。

5.劳不过累

道家养生十分注重形体修炼和体力劳动,但也强调“劳作有度,不使伤身”,“五劳七伤”为道家养生之大忌。

“五劳”指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七伤”指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饮冷伤肺、形劳意损伤神、风雨寒暑伤形、恐惧不节伤志。

因此,善养生者要尽量避免五脏、气血、经脉、筋骨因过度疲倦或七情太过而受损。

6.逸不过安

俗话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道家所提倡的飘逸洒脱、安贫乐道,并非让人们内心空虚、安然守旧,而是要超越现实、超越自我,让身心得到净化,境界得到提升,智慧得到增长。

7.喜不过欢

喜是七种情志之一,但对好事、喜事、高兴和快乐事的兴奋极致也应有所矜持和节制。“物极必反”,乐极生悲,喜极而泣。

“喜不过欢”是提醒人们喜与欢不宜太过,不可超出人们的心理阈值。

8.怒不过暴

修心必先修德,养身须先制怒。历史上“冲冠一怒为红颜”、“雷霆之怒动九霄”,小则误人误事、害人害己,大则干戈四起、祸国殃民。老子说得好,“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

与人相处时不分是非曲直,动辄发火,是没有涵养的表现,也是道家养生大忌。火气大的人应加强修养,注意制怒。

世人的许多怒气来自贪欲与私心,如果能用一颗淡泊的心对待世上的功名利禄,怒气自然也就淡化和释然了。

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很多令人气愤的事,如果我们能把发怒的心态转换为感激的心态,就能化怒气为祥和。

9.名不过求

功名有如过眼云烟,有的人今天看似飞黄腾达,明天则有可能沦为阶下之囚。因此,不必过于在意和强求虚名。

道家提倡“淡然”,凡事都要淡然处之,莫为镜花水月而强求。真正做到“宠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看门前花开花落”。一个人如果能做到心宽大度、忘怀得失,自然就能远离是非、无忧无虑,度过一个逍遥自在的人生。

10.利不过贪

俗话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大凡利益熏心、贪得无厌之徒,肯定是一个不懂养生之人。

道家养生提倡“十三虚无”:

虚———遗形忘体,恬然若无;

无———损心弃意,废伪去欲;

清———专精积神,不为物杂;

静———反神服气,安而不动;

微———深居闲处,功名不显;

寡———闲云野鹤,独得道游;

柔———呼吸中和,滑泽细微;

弱———缓形从体,以奉百事;

卑———憎恶尊荣,安贫乐辱;

损———遁盈逃满,衣食粗疏;

时———静作随阳,应变却邪;

和———不喜不怒,不哀不乐;

啬———节视节听,精神内守。

所有这些,都体现出“去利存性,悟道修真”的养生法则。

道家养生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对于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和生命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和重大的价值。这养生的“十不过”,我们还需要潜心修炼。


编辑:晓萍 责任编辑:佳佳

来源:瞭望中国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

推荐阅读 换一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