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2
【编者按】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推进前海开发开放,都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重大决策,也同为广东在新发展阶段的重大历史机遇。近年来,广东举全省之力推进“双区”建设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落地见效,努力把总书记、党中央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10月19日,随着东莞松山湖科学城未来十五年发展总体规划的正式发布,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之一,松山湖科学城发展蓝图绘就、建设提速。
月月都有新进展,年年都有新突破。自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以来,全省上下按照总书记、党中央擘画的蓝图,坚持把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新时代广东改革开放的“纲”,坚决担当好重要职责,下真功夫,谋大手笔,先后召开六次省推进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专门组织召开省委全会进行部署,构建了近、中、远期相结合的贯彻实施体系,举全省之力推进大湾区建设。
破浪前行、行稳致远。广东携手港澳,加快实现三地硬联通、软联通、智联通、企联通、心联通,向着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加速迈进。
大湾区创新网络初步形成
在江门开平金鸡镇打石山,一个位于地下700米的国家大科学装置——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建设进展顺利。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开平中微子研究中心主任李小男对实验站的建成投用充满期待:“在许多未知领域,它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惊喜!”
粤港澳大湾区能否比肩国际一流湾区,科技创新是重要的评价指标。《规划纲要》提出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此后广东加速集聚世界一流的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强化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逐渐筑牢“四梁八柱”。
从中微子实验站到散裂中子源二期,从人类细胞谱系到冷泉生态系统,在粤港澳大湾区,一大批被称为“国之重器”的科技基础设施正加紧建设。预计5年之后,广东将有超过15个大科学装置建成运行,吸引集聚高层次人才超万人。
正在崛起的大科学装置集群,为大湾区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提供基础研究重要支撑。一个个国家级、省级战略性创新平台的落地,为粤港澳协同创新提供广阔舞台。
“目前,鹏城实验室已与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等高校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认为,借助合作共用战略性创新平台,内地与香港在科研上形成优势互补,更有利于创新成果的产出。
三地携手建设的粤港澳联合实验室,正是粤港澳近年来创新深度联动的重要载体。
2019年12月,首批10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正式授牌,布局人工智能、新材料、先进制造等大湾区产业发展重点领域,由粤港澳三方或粤港、粤澳双方具有合作基础的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法人单位联合建设。
“建设粤港澳联合实验室是一项新尝试。成员都是三地长期从事生物科技和大健康研究的科技工作者,有利于整合团队优势,加强前瞻性基础研究。”粤港新发传染病联合实验室主任管轶说。
至今,已有20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启动建设。在最近公布的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中,广东提出到2025年争取建成40家左右的粤港澳联合实验室。
空前紧密的科创合作,让创新要素在粤港澳三地更顺畅流动,加快实现“钱过境、人往来、税平衡”。
2019年7月30日,香港科技大学承担的广东省级科研项目财政资金316.96万元顺利拨付,这是成功过境拨付的首笔省级科研资金。截至目前,全省财政科研资金直接过境拨付累计超1亿元。
高频度的共同研究在大湾区催生越来越多前沿性、基础性科研成果。为推动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在产业一线转化,粤港澳大湾区探索形成“港澳高校—港澳科研成果—珠三角转化”的科技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大疆无人机、云洲无人船等港澳重大科研成果在珠三角顺利转化落地。
今年上半年,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启动建设,粤港澳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机制更趋顺畅。“中心将聚焦大湾区重大需求,为培育发展全省战略性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注入鲜活动力,打造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战略节点。”省科技厅厅长龚国平说。
随着科技设施联通、科技要素畅通、科技创新链条融通,粤港澳大湾区已初步形成创新网络,加快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
大平台大项目推动大产业
在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来自粤港澳三地的年轻人,时常在咖啡馆里进行项目路演,交流语言在普通话、粤语与英语中流利切换,这里俨然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的热土。
珠江口对岸,深圳前海,创业青年刘超峰与朋友联合创办的网络技术公司已走过7个年头,在数字支付领域占据一席之地。“深圳是我最喜欢的城市,也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刘超峰说。
向西北行约60公里,广州南沙,一个叫“香江独角兽牧场”的地方,吸引100多家科创企业入驻,累计总估值超过600亿元:云从科技、小马智行、合创汽车相继进驻,让这里逐渐成为人工智能总部集聚区。
不止在自贸区,环顾大湾区,三地合作发展平台已经遍地开花。佛山三龙湾,虎牙全球研发总部、大族机器人等一批重大项目纷纷落户;东莞滨海湾,人工智能产业链与大健康高端医疗产业项目体系雏形显现;中山翠亨新区,生物医药、高端装备、高端服务业等多点发力,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自《规划纲要》发布以来,以重大合作平台建设为抓手,广东加快建设大湾区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加速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2021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显示,包括华为、腾讯、美的在内的25家大湾区企业榜上有名,比2017年增加8家。
境内外企业用脚投票,坚定看好大湾区的广阔前景。
“希望能够与客户、广大合作伙伴共同做大产业空间,共创智慧大湾区。”华为中国区副总裁周建军对未来满怀期盼。
“我们希望利用先进技术生产可持续的高性能产品,积极参与到中国制造业发展中。”埃克森美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万立帆信心满满,去年由该公司投资约100亿美元的惠州乙烯项目在粤港澳大湾区落地建设。
重大项目如动力澎湃的超级引擎,为大湾区优势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提供强劲动能。
一个月前,在深圳光明燃机电源基地项目现场,广东举行今年第三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光明燃机电源基地项目投产后,将为深圳光明科学城、前海等大湾区重点片区提供更优质的电力保障。
念好“通字诀”,创造制度“红利”
“刷证件,按指纹,秒通关”,不久前开通的重大跨境民生工程——粤澳新通道(青茂口岸),创新采取“合作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模式,旅客最快可在20秒内完成过关。
粤澳互联互通,让资源要素流动从未如此快捷。
在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存在着两种制度、三种货币、三个独立关税区。这些独特的制度安排,一方面可以让三地发挥各自所长、实现优势互补;另一方面,也带来资源要素流动的现实困难。
打开湾区建设局面,首推“通字诀”。广东以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为抓手,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机制“软衔接”。一批互联互通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一批重大体制机制创新改革不断推进,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速流通,为三地协同发展带来新机遇。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高铁里程超过1200公里,尤其是随着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等标志性工程建成通车,从香港驾车到珠海、澳门仅需30分钟,香港往来广州缩短至1小时以内,三地往来更加便捷。
在珠江口两岸,一个世界级机场群、港口群崛起,大湾区机场旅客吞吐能力超过2亿人次、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超8000万标箱,均居世界四大湾区第一。
构建高标准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在更深层次上加速大湾区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升三地市场一体化水平。
广东把规则衔接作为打破壁垒障碍的关键,积极探索“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努力把制度之异变为制度之利。
随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职称评价和职业资格认可实施方案印发实施,在建筑师、医师、教师、导游等8个专业领域,三地推进职业技能鉴定“一试多证”。
“不到一年,就有超百位港澳专业人士和数十家港澳专业企业在横琴新区备案和执业。”华众联创设计顾问(横琴)有限公司总经理闫澍深切体会到政策利好带来的人才井喷。
这项改革措施已惠及超过2000名港澳专业人士,他们通过取得内地注册执业资格,打开了一扇通向广阔市场的大门。
与此同时,三地营商环境规则对接也取得新突破,在CEPA框架下探索对港澳实施更短的负面清单,基本实现与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依托“数字政府”平台,珠三角实现港澳企业商事登记“一网通办”。近3年,广东新引进港澳资企业5万多家,实际利用港澳资金3400多亿元。
趋同的生活工作环境,吸引更多港澳青少年来大湾区内地城市学习、就业、生活。捕捉到这一新趋势,广东加快构建“1+12+N”孵化平台载体布局,引入港澳专业孵化机构和社会团体提供特色服务,打造青年创新创业乐园。依托这些遍布全省各地的创业基地,已有近600个港澳青年创业团队、超过4000人到广东追梦。
软硬联通加速人心相通,粤港澳三地画出更大同心圆。
一线案例
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开卖
数百位大湾区居民饮“头啖汤”
“我一直希望能参与内地金融市场投资,分享内地经济成长红利,得知‘跨境理财通’发布后,即刻联系了银行咨询办理。”10月19日,全国首个专为个人投资者设立的金融互联互通机制——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首批产品开卖,澳门青年联合会副会长、琴澳青年创业就业协会理事长刘智龙第一时间“尝鲜”,成为工行横琴分行首位办理“北向通”业务的客户。
“跨境理财通”分为“北向通”和“南向通”,借助这条特殊通道,港澳投资者和大湾区内地投资者可通过当地银行跨境购买对方银行销售的合资格投资产品。这是中央又一项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金融创新举措。
当日,与刘智龙一同饮得“头啖汤”的大湾区居民有数百位。数据显示,仅10月19日一天,内地代销银行为港澳投资者办理“北向通”投资资金汇入180笔,金额1538.7万元。内地合作银行联动港澳销售银行,为大湾区内地投资者办理“南向通”投资资金汇出128笔,金额1773.3万元。
“‘跨境理财通’的推出,不仅有利于大湾区居民更加灵活地配置家庭资产,也有利于粤港澳三地金融机构扩容业务、深化合作,加快推进粤港澳区域经济一体化。”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副行长苏赟如是说。
在我国扩大金融双向开放背景下,“跨境理财通”具有更深远的战略意义——为人民币国际化开辟新路径。在广东金融学院副校长易行健看来,“跨境理财通”的“闭环资金管道”“合格试点银行”“合格投资者门槛”“产品风险限制”等内容体现了试点用意,“让资本跨境流动风险可控、投资者风险可控,为推进大湾区金融市场更深度互联互通、资本项目进一步开放,积累更丰富的前期经验”。
(瞭望新时代网)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