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解压经济”火爆:悄悄打开年轻人钱包,解压馆能取代剧本杀吗?

2021-10-20   

解压馆突然火起来了。

小何在北京某家互联网公司上班,刚毕业一年多的他月薪过万,每次在饭桌上聊起他,同学们都一脸羡慕。

但身边人不知道的是,小何住在狭窄的合租屋里,一月租金接近4000元。再加上吃饭、交通和各类开销,根本存不上什么钱。焦虑和压力席卷而来,有段时间他每周都去进行心理咨询,一次就要1000多元,“可效果并不理想”。

某天下班后,他路过一家新开的解压馆。被“解压”二字吸引,他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进去逛了逛,没想到如今他已成为这家店的常客。

店内项目很多,有拳击、海洋馆、疯狂涂鸦等,一次收费只要不到50元。“生活很苦很孤独,总要找个地方把身体中的情绪垃圾倒出来,再继续往前走。”小何告诉记者。

近年来,年轻人的压力催化出不少新型消费形态,解压馆就是其中之一。如今,这一新消费空间正在一二线城市迅速扩张。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定位上海本地的大众点评以“解压馆”为关键词搜索,出现了约530个结果。

实际上,解压馆的前身可追溯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引发关注的“发泄屋”,当时圣地亚哥曾出现一家“莎拉摔盘小屋”。2019年,北京也曾出现过一家发泄屋,用户穿上防护服,戴上头盔和橡胶手套,可以在一个封闭的房间内砸屋内的任何东西,时间持续30分钟。

如今,在焦虑蔓延的当代社会,解压馆正在以“解压”的名号、借力社交媒体平台的飞速传播,成为中国年轻人的新宠。

解压馆遍地开花

年轻人有多需要解压?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豆瓣上的“解压方式研究会”已有20000+成员,组内分享各种奇奇怪怪的“解压理论”和“解压艺术”,还专门设置了“解压树洞”一栏供豆友倾诉。在B站、微博、小红书上,以治愈、解压为名义的史莱姆视频、吃播、白噪音也收获了一众粉丝。以B站为例,播放量上百万的“撕皮”解压视频比比皆是。

2019年,陈学冬在节目《我家那小子》中为了陪伴失恋的发小满满走出失恋的阴霾,带她去了失恋博物馆。正是因为这档节目,那一年全国各地相继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失恋博物馆,掀起一阵热风。

北京独角兽星空艺术馆也是在那时开起的。这家店位于王府井大街银泰in88二层,主打失恋博物馆、解压馆等项目。自10月13日起,店铺开始停业装修,据店长张明透露,此次装修主要是翻新解压馆的道具、主题,并即将推出一个新IP“脱单便利店”,另外还会辟出一小部分地方专营剧本杀。

“失恋博物馆已经降温了,我们会把它往后放一放,不会弄得太新奇了。”张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年轻人对失恋博物馆逐渐丧失兴趣的同时,解压馆却在悄悄成为他们的新渴求。小红书上搜索关键词“解压馆”,跳出1万+笔记,最热的视频点赞量高达12.8万,收藏量达到5.3万。

目前市面上的解压馆主要收取门票费用,价格区间在50-150元之间,内部的项目设置也是花样百出。例如在拳击站,客户可以通过打拳彻底宣泄情绪;在呐喊屋,客户可以把小人当作假想敌,对他们大声呐喊;在黄金浴缸,现实生活中的“打工人”立刻摇身一变成为“超级富婆”,来一场金币泡泡浴。此外,还有打老板、时光隧道、星空水床、枕头大战等项目。

张明告诉记者,他经营的失恋博物馆和解压馆是同一时间开的。“解压馆一开始并不火,通过后期的宣传和带动机制才慢慢受到欢迎。”宣传方面,独角兽星空艺术馆以佣金分成的方式和博主合作,在社交平台如抖音、小红书上发布。同时,失恋博物馆火了以后,店内工作人员也会将解压馆顺口推荐给前来的客户,“一传十十传百,解压馆就这么慢慢地流行了。”

“‘解压’两个字很吸引人。”张明说。他店内的客户人群中,占比最高的是学生,其次是白领工作族。不少顾客评价“玩得好嗨好热,出了一身汗,大汗淋漓的感觉真好!”水床、保龄球、蹦床等热门项目也往往需要排队进入。

尴尬的B面

虽然看起来一片红火热闹,解压馆实则面临着尴尬的B面。

在大众点评上,有顾客反映“不拍照不体验的话十分钟就能逛完,和宣传推广的有点远。”也有人表示,看到抖音上的推送,假期里不知道干什么,才过来凑个热闹。记者注意到,不少用户表示“不会再来第二次”,设施安全漏洞和对卫生的质疑也频繁出现。

从顾客群体来看,“一次性”打卡消费群体仍占主流,类似小何的“常客”并不多。“解压馆的用户反馈一般,复购率不是很高,很多人都是奔着打卡拍照过来的,还有一部分人是朋友推荐过来的。”张明说。

另一方面,市面上的解压馆普遍网红风浓重,装潢风格几乎都是采用绚丽的色彩和千篇一律的主题,项目设置也是大同小异。在小红书点赞量最高的几条解压馆视频下,有消费者评论“人太多,都是视频效果”“地方太小,感觉好坑”。也有人质疑,人这么多,去完回来会不会更“心累”了,“不如自己找个没人的地方砸酒瓶”。

更重要的是,对标解压馆的新型消费空间也不在少数。剧本杀、密室逃脱、竞技馆、VR虚拟现实体验馆等,虽没有直接打着“解压”的名号,但行解压之实,并且如剧本杀、竞技馆已形成具有粘性的爱好者圈层,产业链条也逐渐完善和成熟。截至7月15日,国内狼人杀、剧本杀相关的融资事件共计31起,涉及项目共14个,披露的融资总额超252.5亿元人民币。

相比之下,解压馆的差异化优势并不突出,从失恋博物馆到即将推出的“脱单便利店”,张明所在公司也在不断拓展自身业务。

张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就北京地区而言,竞争不是很激烈,但要受到客户欢迎,还是需要不断保持场景、道具更新,增强用户体验,“最大的竞争点还是要让用户真的达到解压的目的。”为此,他的公司设立了专门的策划团队,根据不同的地区反馈进行相应的翻新。

“目前来看,解压馆仍然只是在上海、北京、深圳、重庆、长沙等一二线城市布局,公司暂时没有向三四线及以下城市进一步发展的计划。”张明说。


(瞭新社)

编辑:李玲 责任编辑:陈结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

推荐阅读 换一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