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1
近年来,北京市文物局先后在白浮泉、万寿寺、玉河通惠河、西板桥、清固伦和敬公主园寝、路县故城、大运河故道、小圣庙、善人桥等文化遗产取得重要考古成果。其中,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发现的运河故道遗址总长约3000米,宽160至320米。据推测,该段遗迹应为清嘉庆十三年(1808)以前的大运河故道,是元、明、清三朝大运河漕运兴衰的明证。
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国新闻社主办的2021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9日晚开幕。开幕式上,北京市文物局介绍了多处大运河文化带上的考古成果。
多处考古发掘丰富运河文化内涵
北京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北京市文物局对西城区明清时期的西板桥及河道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西板桥遗址南北走向,平面呈正方形,边长6.5米,拱圈净跨2米,高1.7米。河道清理长度29米,泊岸保存较好。
该遗址为探讨北京中心城区明代以来内金水河水系的历史面貌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对丰富大运河文化带、老城及中轴线文化内涵具有重要作用。
2018年,对昌平区白浮泉遗址周边、戏台、都龙王庙等处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考古勘探面积12000平方米,发掘面积243平方米。通过考古工作,发现了白浮泉九龙池的出水口,基本确定了九龙池的范围以及古代白浮泉的流向。
此外,北京市文物局还在万寿寺东路考古发掘出清代虚空同体殿、静思报恩殿、西静院正房、元光门、屏门及甬路、游廊、灶等附属设施,还清理了明代、民国时期建筑基址各1处。
副中心发现总长约3000米运河故道遗址
据了解,2016年以来,北京城市副中心完成勘探近1000万平方米,发掘16.56万平方米。发现汉代城址一座(路县故城),发掘战国至明清时期墓葬7000余座,另外还有窑址、灰坑、房址、水井、道路、寺庙基址等多处。
在副中心发现的运河故道遗址总长约3000米,宽160至320米。该段遗迹应为清嘉庆十三年(1808)以前的大运河故道。大运河故道的发现对中国古代漕运研究、运河变迁史具有重要意义,是元、明、清三朝大运河漕运兴衰的明证。
小圣庙遗址考古发掘出前、后大殿及北侧庙门基址共三处,北门外踩踏面一处,残存北、东、西院墙三处。这是大运河北京段首次考古发现的祭祀河神的庙宇遗址,对研究漕运史、民俗史具有重要价值。
张家湾镇瓜厂村发现的善人桥遗址与通运桥均为大运河水系上的重要桥梁,是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北京段重要的水利工程遗迹,对推进大运河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瞭望新时代网)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