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微信们开放外链,互联网“圈地”成历史?

2021-09-13   

微信、淘宝、抖音们真的要互相打通了?

据多家媒体报道,9月9日下午,工信部有关业务部门组织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百度、华为、小米、陌陌、360、网易等企业召开了“屏蔽网址链接问题行政指导会”。会上,工信部提出有关即时通信软件的合规标准,要求限期内各平台必须按标准解除屏蔽,否则将依法采取处置措施。

过去,你封闭我、我屏蔽你,外链不分享、支付不互通,是互联网巨头圈地筑墙的重要手段。现在,垄断监管之剑终于要终结这一切了?这是否意味着,淘宝、抖音有望接入微信支付?微信或将解封淘宝,复制乱码才能在微信分享淘宝商品将成为历史?几家巨头公司将迎来大和解?

根据媒体报道,上述合规标准涉及三个方面:对于用户分享的同种类型产品或服务的网址链接,展示和访问形式应保持一致;用户在即时通信中发送和接收合法网址链接,点击链接后,在应用内以页面的形式直接打开;不能对特定的产品或服务网址链接附加额外的操作步骤,不能要求用户手动复制链接后转至系统浏览器打开。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这有助于让我国的互联网环境、平台经济生态从“各自封闭”回归“开放”,对用户体验、市场竞争环境有多重利好。腾讯、阿里等互联网新老巨头,打破过去的藩篱,长期也都能造出更大“蛋糕”。

从学术角度来看,互联互通代表的是不同软件应用之间的互操作、数据可携带。但从实际操作层面来看,微信月活用户超过12亿,淘宝月活用户超9亿,一旦互相打通,会引发哪些行业变化;用户隐私、用户安全、用户权益在变局中会遭遇哪些挑战,也需要重点关注。有观点认为,互联互通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开放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开放外链,会带来什么?

其实,上述合规标准和此前工信部对APP的专项整治,尤其重点整治恶意屏蔽网址链接的态度是一脉相承的。从PC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相互之间的屏蔽愈来愈烈,巨头平台不畅通很快带来一系列问题。如今互联互通是打破孤岛和派系,让互联网回归“开放”的常态。

从学术角度看,互联互通代表的是不同软件应用之间的互操作、数据可携带。前者涉及到不同软件应用之间的协作,比如,用户在淘宝中挑选好物品,然后用淘宝启动并完成微信支付。后者指的是平台根据用户的要求,向指定的第三方传输和自己相关的数据。

就以开放外链为例来看,微信放开外链是实现平台之间互联互通的重要部分,但开放后如何监管,对微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过去几年里,微信为了保障用户体验和安全,对外部链接的管理越来越严格,曾于2016年发布“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并在此后多次修订并新增违规信息的范畴。

“不转不是中国人”、“请好心人转发一下”、“转发后一生平安”等语言夸张、诱导转发及跳转的内容,最先遭殃;到后来,朋友圈里如微商广告连续发布七八条霸屏朋友圈,这类过度营销推广的信息会被折叠;“砍一刀”、“帮我加速吧”等助力、砍价、违规拼团的活动,以及H5游戏及测试、谣言欺诈、非法获取和使用用户数据和信息等相关内容,也都被微信列为违规信息。

来源 / 微信安全中心

乃至连腾讯旗下的腾讯新闻出现“打开腾讯新闻,阅读原文”这类需要用户跳转或下载第三方APP的内容时,相关链接也会被微信屏蔽。

但在“变平的互联网生态”里,想约束违规外链,难度会更高。试想,一旦外链这道门槛完全放开,用户在获得一部分便利的同时,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扰。

一些新型的谣言可能会借助微信的传播力量更加剧烈;用来聊天的微信群可能也会被推广链接、活动邀请占领;分享电商平台的内容和活动到微信,不再需要发口令,可以直接发链接,亲戚朋友发来的“砍一刀”要求更不能无视了。

用户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成本在信息辨识上。营销信息可能会在多个平台之间玩出更多花样;一些灰黑产在各平台之间传播,诈骗、诱导分享、黄色暴力等不安全外链,披上了“微信消息”的外衣,更加难以察觉。

尤其对于中老年用户而言,用“假红包”诈骗曾在他们身上屡屡得手。有报告显示,老年人缺乏防范意识,更容易点击诈骗短信中的钓鱼网址,填写个人信息及银行卡信息,导致资金被盗刷。当外链放开后,辨别能力较弱的中老年用户将面对更多危险信息。

杜绝电信诈骗是此前微信严格限制外链的原因之一,当外链放开后,会不会继续有骗子把微信作为营销阵地,当用户遇到了诈骗等负面事件,互联互通的各大平台会不会出现责任不明确的情况,这些都是不能忽视的问题。

拆除平台间的“围墙”,要一步步来

回到互联网平台互联互通的初衷,是促进竞争,以让更多新入者争取到资源和机会。事实上也是如此,参与各方大概率都能从中获益。

将目光转向海外,美国的大型互联网平台也走过激烈的封杀阶段,但到2017年以后,出于商业利益逐步和解了。脸书跟推特结束了长达七年的封杀对峙,亚马逊和谷歌的视频内容都可以在智能硬件设备上播放。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监管研究部袁玮的观点是,我国互联网平台正处于美国2010-2016年的打架阶段,最终可能也会因为商业利益,通过市场或外部调节,走向和解。

但在老大和老二互通的过程中,“会不会导致对老三和老四腰部和尾部企业产生灭绝性的伤害?如何防止平台互联互通带来的一些新问题?”都需要关注。

对于前一个问题,南开大学竞争法研究中心主任、法学院教授陈兵认为目前尚无定论。站在巨头的角度,相互开放是能创造出更大的“蛋糕”的。同时《比较》杂志研究部主管陈永伟表示,破垄断、促进竞争的效应可能并不明显。加布里埃尔·尼古拉斯和迈克尔·温伯格在合作的一篇论文中说明了,即使一个平台复制了脸书的数据,也不能在和脸书的竞争中胜出。

至于后一个问题,一些行业人士认为值得重点探讨。

“互联互通是肯定要做的,政府要制定好游戏规则。”陈兵在一次科技论坛上表示。陈永伟认为,相关部门需要就数据安全、技术安全等问题设立红线,规范平台行为的边界;开放外链既需要考虑用户使用体验的影响,也需要判断所带来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是否平衡。

来源 / Pexels

以微信为例,陈永伟把互联互通里的“数据可携带”总结为五种情况:用户留下的身份信息、聊天记录等,应该是公认可以迁移的;微信根据用户留下的各种信息进行的用户画像和归类等,通常不会被纳入可携带的范畴;但用户在微信上的使用时长、点击数量等,该如何被定性,可能有争议,因为这类数据的形成是用户和应用方共同参与的。

平台开放了,用户体验改善了,数据共享使用、切换平台方便了。但用户个人信息在多个平台之间传送,意味着隐私泄露风险加大,平台数据安全保障难度加大。比如,用户关心的是,获取用户信息的伪装红包和测试、电商平台的虚假宣传等,骚扰甚至窃取用户信息的外链会不会复燃。

互联互通,会不会成为阻碍创新的因素?陈永伟认为“数据可携带”可能会降低平台对数据进行投资的积极性,“互操作”可能会带来搭便车情况,“一些用户较少的平台就会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如何蹭数量更多的巨头平台的流量上”。

与此同时,互联互通之下的巨头平台或能拿到更全面、更准确的用户信息数据,这意味着其对于用户的个性化画像越准确,容易引发新的滥用行为,而用户在互联网上就更加无处可逃,隐私空间越来越小。

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在前述科技论坛上也表示,互联网巨头们今日打得你死我活,明日又能够达成协议互相合作的案例比比皆是,互联互通也极有可能形成垄断。也就是说,要避免平台巨头互相开放后合谋垄断。

过去,微信对于外链的管理逐步递进,不断规避部分违规信息的风险。而要放开外链,有行业人士提醒,也可以分阶段、有条件、限范围的试点进行,在探索的过程中找到合适的平衡点。或者,微信可以将打开外链的决定权在用户手上,就如同此前算法推荐的相关管理意见提出,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向用户提供关闭算法推荐服务的选项。

总的来说,互联互通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是大方向,也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打破“高墙”需要制定具体规则,以激发平台的主动性,防范数据安全问题,与此同时,一些关键点比如开放外链,在具体实操落地时需要循序渐进。


(瞭望新时代网)

编辑:李玲 责任编辑:陈结

来源:钛媒体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

推荐阅读 换一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