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8
楼上是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楼下是工程生物领域企业孵化空间……走进位于深圳市光明区的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这种“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令人耳目一新。
打破空间隔阂,让科研机构和企业在同一个屋檐下亲密接触、进而“喜结良缘”,这条“科研—转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生态链被形象地称为“沿途下蛋”。
今天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两周年,昨日召开的国家发展改革委例行新闻发布会透露,深圳综合授权改革试点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改革的受益面不断扩大,对全国以及其他地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初步显现。
上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推广借鉴深圳经济特区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的通知》,要求各地推广借鉴深圳五方面47条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其中一条便是“建立科技成果‘沿途下蛋’高效转化机制”。
深圳创新经验在全国推广,这既是对深圳创新发展成就的肯定,也是对深圳继续敢为人先、先行示范的鞭策。当下,深圳正用足用好综合改革试点关键一招,全力推动一批重大事项、重大平台、重大政策和重大项目取得新进展,奋力跑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第一程。
高质量发展跃上新台阶
在深圳湾实验室,研究员钟国才正聚精会神地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在国外,一些同行可能六七成精力都用在申请经费、完成论文上,而我们所有的心思都扑在感兴趣的课题研究上。”谈到深圳的创新环境,曾在国外工作多年的钟国才感触颇深。
深圳湾实验室是深圳系统布局基础研究的一个标志性平台。从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到光明科学城,从综合粒子设施研究院到脑解析与脑模拟设施……过去两年,深圳发力源头创新捷报频传,一批重大战略科技力量落地深圳,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
为加大对基础研究投入的保障力度,深圳通过特区立法明确政府投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资金不低于市级科技研发资金的30%,出台重大科研平台自主攻关扶持政策,加快引进重大科技创新资源。
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创新为要。
两年来,深圳着力推动创新体系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构,已逐步建立起“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作为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聚集区,深圳汇聚大批以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的企业,这些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不可替代的位置。
去年7月,深圳抢抓疫情冲击下国际产业链分工重组机遇,正式发布《深圳市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主要领导挂帅,负责一个或多个产业链,围绕强链、补链等进行探索。
“化‘被动’为‘主动’,‘链长制’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产业发展趋势,培育挖掘若干新产业链,甄别产业链中关键或缺失环节,以精准化方式推进‘强链、补链、连链、延链’,推动深圳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深圳市科协原专职副主席张克科说。
把人才引领发展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今年5月,深圳对现行人才政策进行系统性优化升级,打出人才政策“组合拳”,全方位构建一流人才生态,着力打造全球智汇深圳样本。
未来5年,深圳将聚焦重点产业和民生领域,吸引集聚100名左右杰出人才,100个左右拥有关键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1万名以上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高精尖缺人才,100万名以上各领域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人才,努力建成天下英才向往之地和筑梦之城。
先行先试续写“春天的故事”
处暑时节,万物生发。在特区改革的热土上,一片新的“试验田”面朝大海、生机勃勃。
风起潮涌,前海奋发。“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寥寥数语却字字千钧的使命,吹响了深圳前海为改革“闯路”、为开放“探路”的号角,铺开了“一张白纸从零开始,但是可以画最美最好的图画”的新时代序章。
全国首家港资控股的消费金融公司、公募基金公司、合资证券公司、港交所前海联合交易中心陆续开业,累计注册港资企业1.15万家,曾经芳草萋萋的滩涂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新引擎;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645项,其中在全国复制推广58项,全省复制推广82项,全市复制推广165项,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前海模式”支撑起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2020年10月,《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正式发布,六大改革领域、首批40项授权清单举旗定向,为“四十不惑”的深圳经济特区描画出崭新“图谱”。
新的历史关头,一路“闯关”的深圳以综合改革试点为关键抓手,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相结合,在全面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中阔步向前,围绕重大制度性障碍破冰探路,用有力度、有分量的改革成果发挥出面向全国的示范带动效应。
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全国首家个人破产事务管理机构挂牌、盐田港、蛇口产业园等REITs项目上市……经过一系列探索实践、全力攻坚,目前首批清单细化分解成的122项任务中,60项取得实质性进展;首批清单40个事项中,8个已落地见效,14个取得实质性进展,实现任务过半。
面对世界经济的逆风和回头浪,深圳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充分发挥枢纽功能强、产业配套全、营商环境优、市场潜力大等优势,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支点。
深化面向RCEP成员国的对外交往合作、推动深圳中欧班列铁路货运大通道建设……多层次、多领域的务实合作,让国际舞台上的深圳始终朝气蓬勃、充满活力。
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深圳进出口总额达15928.3亿元,规模继续保持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做好民生幸福的时代答卷
碧一江春水,道两岸风华。
站在洋涌河水闸俯瞰,宽阔的茅洲河水面波光粼粼、河畔草木丰茂,勾勒出城市与河流交织的美丽景象。
“小时候我经常和村里的小朋友去茅洲河捉鱼摸虾,没想到隔了几十年,还能再次见到记忆中那般清澈的茅洲河。”江关石出生在宝安区步涌社区,是土生土长的深圳人。在他眼中,近两年这座城市最大的变化就是水变清了、景变美了。
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近年来,深圳始终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和改革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出发,把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生态环境等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
面对学位不足的民生关切,深圳规划布局建设四大“高中园”,探索实施“大学区”招生办法,建设坪山高中园,着力开展学位建设攻坚战,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围绕医疗卫生短板,深圳印发实施国内首部地方性健康法规,出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启动全新体制机制医学科学院建设,完善以23家区域医疗中心和20家基层医疗集团为主体的整合型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
构筑城市的精神文明“内在美”,近年来,深圳积极打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出台加快建设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实施方案,深圳美术馆新馆、深圳科学技术馆等“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首批项目开工建设,“十大特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取得新进展……
战鼓声声催人进,不待扬鞭自奋蹄。
先行示范区建设跑出“加速度”背后,一桩桩重大事项、一个个重大平台、一件件重大改革快速起步、快马加鞭,让人们对深圳这片改革发展热土的未来充满信心和憧憬。
(瞭望新时代网)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