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用改革打通谈判药落地的堵点

2021-04-12   

在患者热切期盼之中,119种药品通过谈判纳入了最新版国家药品目录。据报道,从3月1日目录正式实施这一个多月来,全国多地患者反映一些谈判药品在医院里开不到,这项惠民政策落地在“最后一公里”出现了阻碍。这不是一个新问题,2018年我国启动药品谈判以来,谈判药“进得了医保,却进不了医院”的情况就一直存在。

每一轮医保谈判,都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原因很简单,看病贵始终是民生之痛,这是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医保机构以市场作为谈判砝码,与药企协商价格,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也是行之有效的办法。由于药品采购量大,进了医保也就有了一块可靠收益,药商出于各方面考虑,一般愿意以量换价,在价格上适当作出妥协。这几年来,许多原来高高在上的药品,就是通过谈判让价格落了下来,个别药品甚至降到了全球最低价,越来越多的患者因此用得起药、治得起病。

每一轮药品谈判都不容易,双方斗智斗勇,过程跌宕起伏,很有“大片”的即视感。去年底,一组药品谈判专家的“灵魂砍价”的画面,在网上广泛刷屏。“你们再降一块钱都降不成吗?”“底价是不能改的,请拿出最大诚意为老百姓让利”“为了患者一分一厘都会争取”……有网友感慨,专家们“讨价还价”的样子很像生活中的甲乙丙丁,不同的是专家们“砍价”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患者利益。

有付出就有收获,2020年是有史以来入围谈判药品数量最多、惠及治疗领域最广泛的一年。政策惠民谈判只是第一步,惠及患者才是根本,如果等到药品谈判成果能够落地时,却遇到“最后一公里”问题,谈判药竟然连医院都进不了,药品谈判惠民政策无疑就要大打折扣。

“落地难”的理由也不外乎是那么几个。一款药品要进入医院目录,首先要满足临床的治疗需求,医生、科室、医院都要进行评估,尤其是在疾病治疗的不可替代性、安全性、与现有药品比较等方面进行重点考量。而药品在医疗机构的配备过程,还受其自身价值、医疗行为选择、市场供求关系等主要因素的影响。比如说,医疗机构在药品上有严格的配额,如要新增药品,需同时调出相应数量的药品,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委员会审核程序的设定,也对药品能否进院和进院过程时间长短有重要影响。

有些理由听起来还有道理,倒也不能一概否定,但想想患者对谈判药的望眼欲穿,无论如何,这都不应该成为“拦路虎”。相对于程序和机制障碍,最担心的恐怕还是涉及到利益问题。如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所说,一些医院因利益问题缺乏动力打开“大门”,是创新药落地难以打通“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原因之一。

谈判药不能老放在谈判桌上,堵在“最后一公里”之外。面对“进得了医保,却进不了医院”的尴尬,必须用改革打通谈判药落地的堵点,突破程序、机制、利益的束缚。国医药创新的态势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药监、医保部门都已经坚定跨出了改革的步伐,但一些公立医院的改革还很不够,亟须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注入压力和动力。


瞭望新时代网(《瞭望中国》综合网)

编辑:李洁 责任编辑:谈允贤

来源:北京青年报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

推荐阅读 换一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