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3
核心阅读
我国与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正在实施的知识产权合作协议超过200份,构建起多边、周边、小多边、双边“四边联动、协调推进”的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新格局。
9月11日至13日,中国知识产权事业再度迎来高光时刻。
随着第三届“一带一路”知识产权高级别会议在此期间的召开,世界对于中国的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及其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知识产权合作,乃至中国在积极参与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方面的成绩,都投以热烈的目光。
记者近日从国家知识产权局了解到,我国正在深化拓展国际合作布局,不断完善全球知识产权伙伴关系网络。“我们与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正在实施的知识产权合作协议超过200份,构建起多边、周边、小多边、双边‘四边联动、协调推进’的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新格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盛莉说。
中国实力,让世界看见
8月底,佳音再传。
在新加坡知识产权局主办的2024年新加坡知识产权周活动期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GII)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的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连续第二年位居世界第一。
这一排名的含金量不言而喻。如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邓鸿森所说:“科技集群是强有力的国家创新生态系统的基础。”据了解,全球创新指数(GII)为全球创新的最新趋势把脉,科技集群是更广泛的GII要素之一。GII科技集群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确定全球范围内世界领先科技活动的集聚地。科技集群是通过分析专利申请活动和所发表的科技论文来确定的,对全世界发明人和科学论文作者最集中的地理区域进行梳理。在编制GII科技集群百强时,采用了两个创新指标。第一个指标侧重于根据产权组织《专利合作条约》(PCT)已公开专利申请中所列发明人的所在地。第二个指标考虑的是已发表科技论文中列出的作者。
《报告》显示,在十大科技集群中,有七个位于亚洲,三个位于美国。东京-横滨(日本)是全球最大的科技集群,其次是深圳-香港-广州(中国和中国香港)。北京(中国)的排名比去年上升一位,位居第三。中国连续第二年以最多数量的集群(26个)跻身百强。美国紧随其后,拥有20个集群。
这无疑是对我国创新能力国内统计的一个有力佐证。此前,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我国正不断涌现出更多高价值知识产权。截至今年6月,我国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442.5万件,权利人为企业的发明专利占比提升到72.8%,企业创新更加活跃。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9件,提前实现国家“十四五”规划预期目标。国内有效注册商标量达4590.9万件,再创新高。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表示,新时代以来,党中央把知识产权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工作顶层设计,深化知识产权领域各项改革,引领知识产权事业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形成一系列标志性成果,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发展之路,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积极行动,显合作诚意
对内强自身,对外促合作。
知识产权是国际贸易的标配,是制度型开放的主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国际交流合作。仅仅这一年多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就多次见证国家知识产权局与有关国家知识产权机构合作协议签署,多份知识产权合作文件纳入领导人出访成果。”盛莉说。
据盛莉介绍,我国深度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深度参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成员国大会及各专业委员会谈判磋商,推动完善知识产权国际规则。今年5月,我国成功推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缔结《知识产权、遗传资源和相关传统知识条约》,结束该条约25年谈判历史,实现历史性突破。
我国参与中秘、中国—洪都拉斯、中国—萨尔瓦多自贸协定知识产权章节谈判,全面履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知识产权条款。并开展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知识产权问题研究。
我国还深入推进中美欧日韩、金砖国家、中日韩、中欧、中国—东盟、中国—中亚等知识产权合作机制。促进中美欧日韩知识产权五局合作机制优化调整,持续推动在人工智能、绿色技术领域合作取得务实成果。引领扩容后金砖国家知识产权合作发展,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持续深化中日韩合作,在第九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发布《中日韩知识产权合作十年愿景联合声明》。实现246个中欧地理标志产品互认互保,完成第二批350个产品清单公示,密切中欧经贸关系。
国家知识产权局还积极推广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服务体系。我国申请人PCT国际专利、海牙体系外观设计国际注册、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申请量稳居世界前列。我国专利审查高速路(PPH)合作伙伴升至33个,覆盖84个国家,有力支撑我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布局。
“我们坚持对内外资企业的知识产权一视同仁、同等保护,建立外资企业常态化沟通机制,及时听取意见诉求,帮助解决问题,吸引更多外资企业来华投资兴业,分享中国发展红利和超大规模市场。”盛莉说。
国家知识产权局此前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国外在华有效发明专利和有效注册商标量分别达到91.9万件和213.5万件,保持稳定增长。
成效突出,有数据为证
在我国的知识产权对外合作中,“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国际合作尤其引人注目。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们与共建国家不断加强知识产权合作,促进专利技术交流,知识产权日益成为我国与共建国家创新合作、互联互通的重要载体和桥梁纽带。”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副主任梁心新说。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与共建国家之间专利活动日趋活跃、双向往来不断加强,数字和绿色创新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我国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热情持续高涨。2013年至2023年,我国企业在共建国家及相关组织累计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7.0万件和3.5万件,保持了20%以上年均增速。在共建国家有专利申请的中国企业中,数字通信、互联网企业表现突出,累计申请量排名前五的企业分别为华为(7766件)、小米(2909件)、阿里巴巴(2563件)、中兴微电子(2510件)和腾讯(2365件)。
共建国家在华专利申请也呈现持续活跃态势。2013年至2023年,共建国家在华累计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28.5万件和18.2万件,年均增速分别为5.6%和8.0%。截至2023年底,共建国家企业在华专利有效量达到15.3万件,与2013年底相比,年均增速达到9.0%,高于同期国外在华有效专利平均增速4.1个百分点。
数字“一带一路”建设专利创新势头强劲。2013年至2023年,中国在共建国家及相关组织获得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授权2.7万件,年均增速达16.9%;共建国家在华获得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专利授权5.5万件,年均增速达11.6%,数字技术创新有力支撑共建“一带一路”数字化转型。
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专利创新日益提速。2016年至2023年间,中国在共建国家及相关组织的绿色低碳发明专利累计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3637件和1664件,年均增速分别为26.0%和21.3%,2020年至2023年年均增速进一步提高至65.4%和49.6%。绿色低碳技术专利申请量、授权量排名前五的企业中,既有中国石化等传统能源企业、也有宁德时代、比亚迪等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企业,同时也包括OPPO、华为等数字通信类企业,反映出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创新的发展特点。
据了解,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继续加强知识产权国际合作,进一步深化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知识产权合作,谋划开展更多务实合作项目,积极助力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瞭新社)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