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4
7月3日,随着风力发电机的风叶与轮毂精准对接,全球单体容量最大的漂浮式风电平台“明阳天成号”(OceanX)在中国船舶黄埔文冲正式完成安装。这也是全球首台双风机漂浮式海上风电平台,首创“V”字型塔架结构,总装机容量达到16.6兆瓦。
该平台由明阳集团自主研制,其漂浮式基础由黄埔文冲建造。据测算,“明阳天成号”正式投运后,平均每年可发电约5400万度,能满足3万户三口之家一年的日常用电。该海上风机可以有效减少单位千瓦造价、用海面积和运维成本,将为我国海上风电由近海向深远海发展、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开创性方案。
不同于常见的风车造型的海上风电平台,“明阳天成号”由一个漂浮在海面上的“Y”字型漂浮式基础以及安装在基础上的3个橄榄球形浮筒、1个“V”字型塔架、2台风机组成,两组巨大的风叶“并蒂”而开,再加上黄白灰相间的涂装,使整座平台看上去美丽又科幻。
“明阳天成号”不仅有颜值,更有实力。据介绍,该平台叶轮最高处达219米,空中最大宽度约为369米,整座风电平台排水总量约1.5万吨。两台8.3兆瓦风机的叶轮尖端之间间隔5米,实现最大化的捕风率。平台整体拖航设计吃水5.5米,可应用于水深35米以上的全球广泛海域。
据介绍,目前我国海上风电正由省管海域向深远海开拓,沿海各省份规划的专属经济区海上风电项目已达1.5亿千瓦。在专属经济区,不仅风力更强劲,对交通、军事、渔业、环境等的影响也更小。因此,以“明阳天成号”为代表的漂浮式风电平台有望成为主流,推动海上风电产业发展实现二次跨越。
风力发电机在深远海“安身立命”最关键的就是漂浮式基础。该基础上长117米,宽105米,高39.5米,为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降低成本,平台主体并不是海洋工程中常见的钢结构,而是全球首次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浇筑而成,其强度是普通混凝土的4倍左右,从而达到钢结构的承载能力,并且耐腐蚀、密封性好、成本低,非常适合深远海风电场建设。
巨大的体量、严格的工艺……这些都给“明阳天成号”的建造者们带来巨大的挑战。船厂工程人员积极探索,创新性的采用悬臂式滚装上驳和浮船坞悬臂状态下水的施工方案,实现了模块化安装,简化了建造工艺,提高了建造质量和建造速度。期间,黄埔文冲首次完成高40米、宽10米、重达1000吨的特殊组合件和长度达85米、重达450吨的超长塔架的陆地转运,105米超宽产品浮船坞下水,攻克了总张力达30000吨、绞索数量达1500余根的非对称结构张拉工艺,刷新了多项行业纪录。
“明阳天成号”采用单点系泊和长机翼形塔筒,所以当台风来的时候,平台在锚链的牵引下,可以自动调整角度,使风叶正对来风方向,实现捕风能力的最大化。明阳集团介绍:“简单来说,单点系泊就依靠铁锚把整座平台固定在海中,相比于之前用成百上千吨钢结构来固定风机,这种方式无疑将大大降低深远海风电场的建设成本。并且采用单点系泊,使整个风电平台支撑结构的极限载荷降低了40%,从而大大提高了在台风天气中安全性和稳定性。”据测算,“明阳天成号”在海上可经受72米/秒的风速和30米波高的极端考验。
与陆上风电相比,海上风电具有风力资源更加丰富、不占用土地、输电成本低损耗少等诸多优势。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统计,截至2023年底,我国沿海12个省市区已建成160多个海上风电场,共安装了7000多台海上风电机组,装机规模总计超过3900万千瓦,相当于1.7个三峡水电站。这些海上风电在辽阔的海洋上产生了丰富的绿色电力。我国也建立了全球最完善、成本最优的新能源产业链,有力支持了全球向新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船舶黄埔文冲是华南地区领先的海洋装备制造企业。从2018年开始,公司大力开拓海上风电业务,现有相关生产场地120万平方米,可生产导管架、单桩、群桩、吸力筒、塔筒等海上风电钢结构全系列产品,年产能达30万吨,已成为华南地区产品线最全、专业化程度最高的海上风电钢结构制造基地。截至目前,公司参加了广东、福建、广西、海南等省份17个海上风电场的建设,先后交付了3200吨海上风电升压站、广东省本土制造最大的1644吨单桩、国内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扶摇号’等知名产品,交付物量超100万吨。公司还积极开拓海外风电市场,成功承接了英国、卡塔尔、越南、安哥拉等多个海外工程项目。
据介绍,随着规模效应的不断增强,以及智能电网、储能、自发自用等技术的发展,海上风电的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应用会更加广泛,能为电解制氢、绿色化工、算力中心等战略新兴产业提供廉价、可控的绿色能源。(瞭新社)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