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9
“眼前得失等云烟”
——怎样正确对待利益得失
红山河机务站是全军海拔最高的机务站——海拔5120米。在一次访谈中,一名大学生问驻守该站的张定燕:“条件那么苦,你后悔吗?”张定燕平静地回答:“我们每次上山都要经过康西瓦烈士陵园,那里安葬着100多位烈士。我不止一次看过他们的墓碑——大多十八九岁。为了保卫祖国,他们将宝贵的青春和生命永远定格在雪域高原。问我后不后悔,在那里就能找到答案。”这个真实的故事,引发人们关于得与失的深入思考。
从呱呱坠地的第一次“得”,到寿终正寝的最后一次“失”,人生就是一场在得失之间循环往复、徘徊前行的旅程。得与失相互联系、相互转化,没有前人之失,就没有后人之得;没有付出之失,就没有精神之得。对共产党员、革命军人来说,如何对待得失,是拷问灵魂的“显影剂”、检验初心的“试金石”。任弼时同志一生有“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用钱多,三怕麻烦人。开国将军甘祖昌,主动辞官回乡务农,成为新中国将军当农民的第一人。共产党员、革命军人就应该像他们那样,平时吃亏在前、享受在后;战时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决不计较个人得失、争夺个人名利。
“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人生最大的“失”,莫过于失去生命。据统计,为了新中国诞生,约有2100多万名革命者捐躯,全国有姓名可查的烈士有370多万人。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写下大写的得失观:为了人民的解放和幸福,甘愿牺牲。和平年代,无论环境多恶劣、条件多艰苦,无数革命军人始终像钉子一样铆在岗位上,“宁让生命透支,不让使命欠账”,以执着奉献矗立起一座座无言的丰碑。正因为有人民子弟兵的负重前行,才有祖国和人民的岁月静好。
“若以小利计,何必披征衣。”在此次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中,得与失的考验现实又直接。有的个人发展受限,有的所在单位降格,有的因为专业调整不得不改行,有的因为部队移防不得不两地分居……仅从个人角度看,这些确实是有所“失”的。但这些“失”是一时之失,是军队变革重塑必然经历的阵痛。从长远和全局来看,现在的这些“失”,换来的将是军队的强大、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复兴。俗话说,得失想多了易走神。广大官兵应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号令意识,正确对待利益得失,坚决服从组织安排。
“眼前得失等云烟,身后是非悬日月。”不可否认,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但军人与一般民众在利害选择上却有很大不同。当战争来临的时候,军人以民族大义为重,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冒着敌人的炮火冲锋;当熊熊烈焰、滔滔洪水肆虐的时候,军人迎难而上,以伟岸的身影诠释“最美逆行”。得失放一边,力大可擎天。只要是党和人民召唤,人民军队必将不计得失、一往无前,不惧生死、一无所惜。(瞭新社)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