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

怎样防止战法“只好看不顶用”?“邻近的可能”原则很关键

2023-11-27   

战法研究:多关注“邻近的可能”

■张西成

生物进化学说中有个概念叫“邻近的可能”,现在经常用来比喻创新。即真正对创新有意义的新想法,其实都是在现有的各种已经被证明实用的好想法基础之上生长出来的,它必然与当前现实邻近,否则就不可能。

战法是部队的行动之法、对抗之法、打赢之法,要求必须实用、管用,而且研究出来就能用,防止只好看不顶用。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遵从“邻近的可能”原则当属关键一条。就是说,一种战法的提出与形成,必须以部队实际具备的和经过努力可以具备的主客观因素为依据,立足于物质条件许可的范围去争取战争的胜利。如果在现有的条件下和有限的时间内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发挥不了牵引作用,那绝不是一个好战法。

当年,爱因斯坦能提出相对论,是因为当时刚刚有人做了证明光速不变的试验,刚刚有人准备好了洛伦兹变换这个数学工具。如果爱因斯坦不理会这些科学现实,一个人坐在屋里毫无目的地乱琢磨,恐怕难以研究出相对论。1921年,意大利人杜黑提出的“制空权”理论,源自飞机已经问世,并在战争中小试牛刀、初露锋芒。所以,真正有价值的战法研究,必须是生之有根、长之有源,必然是一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过程。

1935年初,在著名的遵义会议上,毛泽东同志作了一个多小时的发言,实事求是分析了李德错误军事路线的症结所在。批评李德不顾客观实际,只知道纸上谈兵,不考虑战士要走路、要吃饭,还要睡觉,也不问走的是山地、平原还是河道,只会在地图上一画,限定时间打,当然打不好。脱离实际,一味拍脑袋决策,是导致红军失败的根本原因。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是否还有类似的问题呢?

从目前情况看,尽管我们的战法研究形势不错、成效明显,但在不同程度上还存在与实际、实战脱节的问题。比如,有的搞空了,研究战法坐而论道、大而化之,脱离作战任务和装备技术实际;有的搞虚了,一味赶时髦、贴标签,哪有热点哪里凑,总是概念化,就是不能具体化;有的搞偏了,不到演训一线接地气,却在办公室里找“灵气”。这些情况虽属个别,但应引起高度重视。

毫无疑问,有关打赢的战法研究,针对的是未来战场走势的一种可能性预判和预测,在其未经证实之前,理应允许必要的主观想象和大胆构思。但即便如此,也决不能搞成信马由缰、不着边际的思维游戏。战争是靠行动说话的领域,作战理论如果不落实到行动上、物化到能力上,就是空想空谈。从战争形态演变轨迹看,交战方式取决于武器装备。有什么样的武器装备,就有什么样的交战方式,就应该有什么样的战法。幻想着冷兵器时代使用电磁欺骗和人工智能无异于异想天开,而设想信息化智能化战争中运用人海战术同样会贻笑大方。

坚持边斗争、边备战、边建设,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战略要求。扎实做好随时应对各种复杂困难局面的理论准备,必须立足现有装备,紧扣时代脉搏,从火热的练兵备战实践中启迪创新的灵感、检验创新的成果,努力使我们研究出的战法更贴近战争、更贴近战场,更具有硝烟味,从而加快锻造提升敢打必胜、制衡强敌的有效能力。

(作者单位:陆军研究院)


(瞭新社)

编辑:洛宇 责任编辑:王尔东

来源:中国军网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

推荐阅读 换一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