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3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加快涌现并引发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变革和重塑,推动人类社会迈向智能增强和多重可能的新时代。在此背景下,全球城市体系正经历新一轮历史性结构调整关键期,必将伴随着一批城市的兴起和衰退。适应日趋复杂的发展新趋势新变化,中国的全球城市要保持充足发展活力,必须从全球视野、国家高度、自身特色的多维时空演进视角,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不断注入新动力、强化新功能、塑造新结构、构建新机制、展现新形象,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为全球城市迭代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在历史交织演进中增强全球城市有机生命活力
综观全球城市体系,既有历史悠久的老牌城市,也有快速崛起的新兴城市。其中,处在快速发展期的新兴城市往往历史包袱相对较小、发展目标相对聚焦、活力动力相对充足,但也面临发展平衡性协调性不足等问题。迈向相对成熟阶段的老牌城市则不得不面对较为突出的城市老化和人口老化等问题,急需通过组织结构、产业结构、空间结构、要素结构等结构性改革,努力寻找机会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条件新优势,推动城市发展进入新一轮生命周期。从历史交织演进视角来看,建设活力全球城市要关注以下三个维度:
一是经济发展能力,能否实现城市经济不断增长、产业结构持续升级、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发展动力持续增强、绿色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二是安全发展能力,能否实现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生态环境承载力、灾害应对与适应能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韧性持续增强,能否有效应对来自外部和内部各类风险的冲击。三是共享发展能力,能否贯彻以人为本和共同富裕理念,实现产品服务、文化文明和生态环境的高质量供给,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使身居其中的人们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在全球城市网络中增强全球城市核心枢纽活力
在持续变化和再平衡的全球城市体系中,衡量全球城市是否具有活力或者活力强弱,关键要看该城市在全球城市网络中的枢纽地位是否稳固并不断攀升,是否拥有对全球高端要素资源的强大配置功能。从全球城市网络视角来看,建设活力全球城市要关注以下三个维度:
一是集聚能力,是否能够为城市的发展源源不断集聚全球人才、技术、资本、数据等要素资源,并根据城市发展阶段持续优化要素供给结构。二是连接能力,是否拥有中枢式交通网络、创新网络、服务网络、生产网络和交流网络,通过实行更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在积极嵌入全球分工网络体系过程中促进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和供应链优化,不断提升在全球城市网络中的枢纽地位和门户功能。事实上,良好的连接和联系能力本身就意味着更高的开放程度、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低的生产成本。三是辐射能力,是否拥有并依托国际化企业、国际化平台、国际化组织、国际化市场、国际化规则、国际化标准,实现经济、文化、文明输出能力的不断增强。强大的辐射能力意味着更宽阔的空间纵深,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形成中心城市引领区域发展和区域发展支撑中心城市竞争力提升的良性互动机制。
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增强全球城市战略引领活力
城市是国家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全球城市其发展方向、定位、目标、任务和布局,要围绕担当好国家赋予的使命任务,在城市现代化道路探索中充分发挥典型性、示范性、引领性作用。从国家发展大局视角来看,建设活力全球城市要关注以下三个维度:
一是战略担当能力,能否把城市的功能定位置于国家战略大局中来谋划布局和实践探索,按照国家发展战略要求,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试验田和主战场作用。二是对接服务能力,能否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扩大内需等国家战略大局中,承担起中心城市的核心承载和标杆带动功能。三是探索创新能力,能否立足于自身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基础条件,协同增强城市发展的历史传承性和时代创新性,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高水平治理和创造高品质生活等方面形成具有典型性的创新改革举措,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发挥引领作用。
在发展路径探索中增强全球城市多样性活力
全球城市演进具有某些共同趋势和规律,但其发展路径又呈现出多样性。因此,在建设活力全球城市的过程中,各城市应根据自身实力、发展阶段、特色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以国内城市为例,综合性中心城市如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需要承担区域经济文化政治等多项功能,应更加强调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包容性。经济中心城市如深圳,作为经济特区,需要承担经济和创新发展探路功能,应更加强调发展的探索性、开放性和试验性。显然,发展阶段、功能定位不一样的城市,其发展道路必然各有各的特点,不能也不应简单比较和相互复制。事实上,正是多样化城市共同构成了相互竞合、相得益彰的活力全球城市体系。在全球城市评价体系当中,除了城市综合竞争力比较之外,还存在诸多针对城市创新性、宜居性等具体领域的评价,这体现了对城市发展道路多样性的认可和尊重。
文 | 覃剑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广州城市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赖长强 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研究基地副研究员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