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9
顺着亚洲季风的方向南下,一下飞机,东南亚独特的炎热、湿润气息便扑面而来。夜幕降临,当“突突车”载着游客穿梭于老挝琅勃拉邦的“法国街”,汽车、摩托车一齐涌上印尼雅加达街头。正当人们为交通拥堵头疼时,时速350公里的雅万高铁已呼啸而至,当地人在震撼之余用拟声词“Whoosh”为其命名。
跨过马六甲海峡,在马来西亚,“穿越”的感受更加强烈——只需走过一个街区,耳边的语言就从马来文切换成了华语、英文、粤语等多种语言;空气中弥漫着椰浆饭、印度咖喱、潮汕粿汁、咖啡混合的香气。
在新加坡牛车水唐人街的中餐馆里,当地华人正兴奋地分享中国新款手机即将发售的消息。而不远处,在有“亚洲硅谷”之称的纬壹科技城,来自广东的科技企业带着最新的产品、技术勇闯“南洋”。
在地处两洲、两洋交汇“十字路口”的东南亚,南方日报调研团队发现,手机、日用品等“广东制造”已经成为当地市场的“顶流”。伴随着越来越多粤企踏足东南亚,来自广东的先进产品、技术、模式与理念也被复制推广。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不断打开新市场,创造新机遇,带来新活力。
国货“出海”
国产品牌成东南亚市场“顶流”
翻开历史,广东人是“下南洋”的主角。与先人们的筚路蓝缕不同,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浪潮下,更多广东企业、广东制造主动“下南洋”,在深入挖掘东南亚市场的同时,满足了当地消费者更高层次、更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乘机到印尼雅加达苏加诺—哈达国际机场落地的中国旅客,往往惊讶于OPPO、vivo等国产手机品牌的广告灯牌数量之多、覆盖之广。而走进到位于雅加达中区、有着印尼“华强北”之称Roxy Mas手机批发市场,当地的经销商、批发商谈起这些来自广东的手机品牌时,总是竖起大拇指称赞:“中国手机,很不错!”
“从越南市场和印尼市场开始,我们开始在海外建立完整的业务团队和实销链路,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满足本地消费者的需求,很快就在市场上取得突破。”OPPO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第二季度,OPPO在东南亚地区市场排名上升至第二,在印度尼西亚则以20%的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
在东南亚,“广东制造”早已走进千家万户,广东产品价格优、质量好的形象也已深入人心。
在印尼雅加达开设的第一家大型购物中心Living World商场里,印尼长友集团采购总监朱志伟热情地介绍着卖场里的“广东制造”:“我们的灯具来自广东中山,小家电来自东莞等地。这里超过九成的产品是从中国采购的。”
“这几年,广东生产制造的产品除了价格方面的优势,在产品品质、设计和品牌形象等方面,也有了全方位的提升。”作为有着20年参会经验的“老广交”,朱志伟说,每一届广交会都能给他带来惊喜,也是他采购产品的绝佳平台。这一届广交会,他照样不缺席。朱志伟的微信里有两千多名好友:“他们都是来自中国各地的供应商,很多人都成为了我在中国的老朋友。”
在朱志伟看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所带来的最大利好,就是为不同国家企业之间的生意往来,营造更友好、稳定的大环境,创造更开放的大市场。他感叹,最近几年,商品的通关、物流环节正变得更方便、更快捷。
总部位于广州的零售品牌名创优品8年来的出海历程也印证了这一点。在东南亚的热门商圈,名创优品的门店常常有大量顾客选购。名创优品有关负责人表示,乘着“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东风,名创优品在全球的门店数量已突破6000家。
“东南亚人口多且年轻化,消费意识强,对新产品接纳度高。”名创优品集团印尼和新加坡国家总经理李中阳认为,中国的消费品在东南亚仍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企业“淘金”
东南亚成粤企迈向全球的“黄金跳板”
在产品出海的同时,不少广东企业把投资的目光投向了东南亚,成立本土营销团队,设置海外总部或工厂。粤企出海“淘金”的同时,也与共建国家人民共享了“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机遇。
在位于印尼雅加达唐格朗的OPPO智能制造中心,该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南方日报记者,OPPO印尼工厂已经成为当地最大的智能手机工厂,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在这里工作的1500—2000名员工中,就有98%来自本地”。
近年来,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印尼“全球海洋支点”构想的全面对接,中印尼经贸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印尼对海洋经济尤其是海水养殖业的重视,也让不少广东农业企业看到了机遇。
在印尼东爪哇省省会泗水市,驱车驶进岩望县PIER工业园区,远远就能看到“Haida Group”的招牌。这里是海大集团在当地成立的印尼海大农业有限公司(简称“印尼海大”)的所在地。
印尼海大总经理助理李康带记者走访厂区时介绍,目前使用的成品库占地6000多平方米,可以存放4800吨饲料。“4000多吨饲料一般用4到5天、最快3天就可以周转完。”李康说。
王雪兵是印尼海大营销副总,他对企业在印尼的发展前景很有信心。“印尼肉、蛋、水产品到2025年需求复合增长率将介于5%—6%,属于高速增长的国家行列,人均GDP同肉、蛋、水产品消费呈正增长态势。”在王雪兵看来,这些条件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未来几年,我们将紧紧抓住印尼的产业发展机遇,持续扩大产能,建设更多工厂和产线。”
尽管如此,出海之路绝非坦途。在到印尼工作之前,王雪兵对当地市场有过不少设想,但巨大的差异仍带来诸多挑战。
“在国内,饲料企业和养殖企业、养殖户之间,往往还有经销商一级;而在印尼,企业往往是直接与养殖企业、养殖户对接。这就意味,如果养殖失败,我们也难以持续发展。”王雪兵说:“这也就要求我们把更好的产品和动保技术服务带到当地,帮助当地养殖户降低失败的概率与风险。”王雪兵习惯在地图上给拜访过的养殖场打上标记。几年过去,他所做的标记已经遍布印尼地图。
对有意出海的广东企业来说,东南亚市场有着截然不同的两面——一面是以印尼为代表的尚未成熟但前景广阔的市场,另一面则是以新加坡为代表的成熟市场,后者为企业出海打造了迈向全球的“黄金跳板”。
在新加坡滨海湾金融中心,星展银行全球企业银行业务主管陈淑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新加坡作为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是世界各国企业进入东南亚市场的门户。截至2022年,新加坡连续9年成为中国第一大新增投资来源国。“当企业想要寻求海外的‘第二增长曲线’时,新加坡是建立区域财资中心的首选地点和值得信赖的地点。我们能够帮助中国企业建立离岸财资中心,在当地拓展业务。”陈淑珊说。
启迪之星亚太合作总监陈垚卉持有相似看法:“当企业想要布局全球化时,可以先在新加坡打好基础,建立更具有广泛性的国际影响力。”近年来,启迪之星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对接了不少中国、广东企业的出海需求。最近,启迪之星(新加坡)与华为达成合作共识,双方将共同打造孵化项目,从技术支持到市场策略,从资金引导到资源共享,为合作企业提供服务。
陈垚卉明显感觉到,最近几年,到新加坡乃至东南亚地区落地的广东企业越来越多,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制造业企业的出海表现尤其亮眼。
中国技术“走出去”
助力“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
位于北纬1度的新加坡有着“花园城市”的美誉。以此为名的纬壹科技城(One-North)聚集了大量科创和孵化企业,创新创业氛围浓厚,也因此成为不少中国、广东企业在新加坡起步的首站。新加坡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简称“IMDA”)旗下的PIXEL创新中心和启迪之星的新加坡基地,就位于纬壹科技城范围内。
记者到访PIXEL创新中心当天上午,启迪之星(新加坡)企业服务部专员张若琛、张真绮正好带着服务对接的一家中国企业与IMDA开完周会。“中国企业想要在新加坡发展,通过IMDA的SPARK认证非常重要。得到认证后,企业的资质和能力更容易得到政府部门或企业的认可。”张真绮介绍。
中国企业在海外如何精准对接当地的需求?张若琛用电脑展示了启迪之星在新加坡创立的“启新汇”平台。平台上列出了不同的产品、技术需求和对应的项目金额,企业可以与客户在线对接需求。“IMDA也有类似的在线平台,我们正尝试推动两个平台打通数据,让中国企业的产品、技术在新加坡更容易找到‘用武之地’。”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的落地生根,正将更多中国的先进产品、技术、模式推广到海外,满足不同国家、地区的发展需求。
选择纬壹科技城作为在新加坡起点和落脚点的,还有广州文远知行科技有限公司。这是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广州参观过的自动驾驶科技企业。
“东南亚地区在自动驾驶方面起步较晚。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我们可以把国内相对已经成熟应用的技术以及商业模式,推广复制到当地。”文远知行新加坡公司总经理许开新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增进了共建国家对中国的了解和认可,也让当地更加信任中国企业的技术和产品。”
许开新介绍,就在不久前,文远知行的无人驾驶小巴在新加坡通过了一项测试。预计今年11月份,这台来自广东的无人驾驶小巴,就将在新加坡投入示范运营。
在赤道往更北处,马六甲海峡海风徐徐。位于马来西亚马六甲州的中广核马来西亚EMPP电厂,用上了先进高效的燃机技术,可以满足马来半岛10%的电力需求,为将近400万户家庭提供清洁、稳定电力供应。谈到这一项目为当地带来的改变,电厂的财务与行政高级经理黄玮霖十分感慨:“除了先进的技术,中国企业更加注重效率、安全,管理的规范完善,对我们本地员工的带动提升作用很明显。”
从云南昆明出发,由老挝国旗色“红、蓝、白”三色涂装的“澜沧号”动车一路向南,驶向1035公里外的老挝万象。
作为一条电气化铁路,中老铁路供电线路的安全可靠极为关键。为此,中国南方电网云南国际公司与老挝国家电力公司合资组建了老中电力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中老铁路老挝段外部供电项目的投资建设及运维。
“我们把在中国已成熟运用的无人机巡线技术,分享给老挝的合作伙伴。”中国南方电网云南国际公司老挝代表处总代表黄文刚介绍,从去年至今,企业已组织开展了3期无人机培训。“我们不仅要将中国先进的技术和经营经验带到老挝,还要建立有老挝特色的运维管理体系,为中老铁路提供长期、稳定的电力保障。”黄文刚表示。
海风带来轮船的汽笛声,茶马古道驼铃清脆犹在耳畔,中老铁路又传来列车疾驰的破风声。“一带一路”引领航向,广东企业“勇下南洋”,在东南亚这片古老却又充满活力的热土,新的乐章已经奏响。
数读
2018年—2022年,广东与东盟外贸进出口规模连续5年保持增长。2020年,东盟成为广东第一大贸易伙伴,并保持至今
十年间,广东对东盟进出口由2013年的6343.3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1.35万亿元,增长113%,比重由33%提升至45%
今年前8月,广东对东盟进出口8577.2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出口4925.7亿元,同比增长11.6%。其中,广东对老挝、缅甸和新加坡进出口增速位居前三,分别增长120.6%、44.4%和32.3%
2022年,广东在东盟实现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营业额分别占总体市场的22.83%、25.73%
今年前7月,来粤投资的东盟企业363家,同比增长71.23%,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67.68%
今年前7月,广东企业对东盟投资额达49.55亿美元,其中投资最大的前三个国家依次为新加坡、印尼、越南
(瞭新社)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