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4
江入海,南方潮阔。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在世界目光的注视与期盼中,奋笔春秋。
指针回拨,一年前的今天,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下称《南沙方案》),赋予南沙“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的定位。
国家战略,起笔不凡——
一年来,南沙追随大湾区建设的热潮,把光荣的印记写满征程;伴随粤港澳合作的强音,将“春天的故事”再续华章;跟随高质量发展的指引,让无数的精彩竞相绽放。
云程发轫,高光无限——
一年来,从制度破壁到横跨远洋,南沙向世界宾朋开放怀抱;从重器挪移到毫芒铣刻,南沙在星辰大海探索不息;从枢纽崛起到俊采星驰,南沙为人才“孔雀南飞”只争朝夕。
驶过非凡历程,奋进未有穷期。遵循《南沙方案》的战略指引,广州南沙将以勇立潮头的姿态为纵轴,以走在前列的担当为横轴,立于湾区之心的现实原点,不断为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担当。
湾心奔涌,逐梦世界。
海门回望千峰涌
粤港澳全面合作的战略初心
暮霭沉沉,一束光芒刺破长空,持续点亮着珠江口国际航运通道。南海之滨,这座矗立百年的南沙舢板洲“航运灯塔”,见证着“千年商都”的经久不衰。
在对历史的回溯与探寻中,放眼南沙这座处处涌动着活力与生机的城市,一幅幅动人图景正在全面铺开。
回首过往来时路,南沙步步坚定而踏实。
在一片滩涂上起步,“执拗”的南沙从不缺乏干劲,在国家、省、市战略大局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万顷沙田、大角山下,“广州人”的形象三千年来第一次展现在世界面前;广州南端、进军深蓝,万顷沙、克沙、三沙村等众多带有“沙”的地名,述说着南沙筚路蓝缕的开发历程;“南拓”战略、不负所托,南沙港人在没有路、没有水、没有电的龙穴岛以血汗和拼劲奏响建设的号角。
从吹沙填土到高楼林立,从荒滩蕉林到现代化新城,从南沙港区到灵山岛尖……南沙的创业史就是“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的敢闯敢试史,南沙的奋斗史就是“让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的窗口示范史,南沙的壮大史就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激情奔流史。
海天为我聚能量,踏上新征程的南沙自强不息,为开创浩瀚事业蓄势待发。
由大湾区腹地出发,当下的南沙既有大发展、大繁荣的极度渴望,又有敢闯敢试的锐气担当。
半小时通达大湾区主要城市;航运枢纽、现代金融、科创产业特色涌现;实现宜居宜业宜游……作为国家新区、自贸试验片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广州城市新核心区,南沙从广州远郊阔步迈向未来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主阵地、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中心地带。
借助开发开放的“位”与“势”,一座现代新城的轮廓框架跃然如见。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目标中,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国际航运枢纽、新型国际贸易枢纽、国际化人才特区等一系列重磅蓝图在南沙铺展,重大战略性平台的定位逐渐从理想走进现实。
沧海横流显本色,南沙以铭记过往的深情珍视、开创未来的责任情怀勇担国之重任。
向壮阔新征程进发,今天的南沙迎来立足湾区的战略擘画、协同港澳的时代机遇、面向世界的广阔视野。
历史选择了南沙,南沙书写着历史。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加速融合发展,南沙作为重大合作平台,中央给予南沙前所未有的支持力度,高规格出台《南沙方案》,赋予南沙新的发展定位,驱动效应持续释放,给南沙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实实在在的“船”与“桥”。
《南沙方案》发布以来,“对先行启动区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和“对在南沙工作的港澳居民,免征其个人所得税税负超过港澳税负的部分”政策落地实施,已为相关企业减免税额4.38亿元,近2000名港澳居民申请个税优惠;新签约项目299个、投资总额达6882亿元;2022年经济总量突破2200亿元、增速广州市第一,开发开放形成升腾景象,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驶入了“快车道”。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南沙形成了加速发展、厚积成势的基础和条件,拥有赢得主动、开创新局的机遇和优势,正进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干事创业的发展黄金期和提档跨越的关键突破期——
从外部环境看,巨大红利持续释放。广东省省级层面先后成立省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南沙工委,印发省贯彻落实《南沙方案》的“118+155”重点任务清单;广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构建“一廊一带、双核五极”的城市空间布局,首次明确将中心城区、南沙新区作为城市“双核”,举全市之力持续加大南沙的开放力度、投资强度、经济密度。南沙发展优势日益突出,发展前景被广泛看好。
从自身发展看,发展势能不断蓄积。南沙是一处举足轻重的战略要地,是广东省唯一国家新区、广东自贸试验区面积最大片区,是广东、广州通往海洋、走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在此交汇,基础条件优越。近年来,南沙经济发展质效不断提升,创新活力竞相涌动,门户枢纽功能持续增强,滨海新城建设展现新貌。这些成为南沙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底气所在、信心所在、动力所在。
越关山万里重峦叠嶂。南沙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拓荒气魄,一锤接着一锤干、一棒接着一棒跑,致力成为粤港澳全面合作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支撑。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南沙以一域之探索,积极求索广州老城市焕发新活力为什么“能”、广东走在前列为什么“行”、中国式现代化为什么“好”。
弄潮儿向涛头立。面对新使命、新方位、新征程,南沙更要心怀“国之大者”,鼓起“闯”的勇气、释放“创”的活力、激发“拼”的劲头、保持“实”的干劲,再闯关山千万重。
“我们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实施《南沙方案》为总牵引,以‘开局就加速、起步即起势’的精气神,奋力跑出高质量发展南沙‘加速度’,建设全市高质量发展主阵地和新引擎,全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南沙范例。”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卢一先表示。
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使命
尘烟升腾,直贯苍穹。6月7日,“南沙造”火箭一飞冲天。由中科宇航公司参与研制的力箭一号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作为我国当前最大的固体运载火箭,力箭一号运载火箭已连续成功发射,这将加速我国商业运载火箭“航班化”发射步伐。此外,本次发射采用“一箭26星”的方式,刷新了我国一箭多星的最高纪录。
执行此次任务的力箭一号遥二运载火箭是在南沙生产的首批火箭之一。落户南沙以来,中科宇航完成的“空天之旅”,蕴含了中科院系的原始创新成果,填补了广东航天制造领域的产业空白,可谓是南沙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从九天寰宇到碧波无涯,南沙跨度于沧海大洋跨水飞梁;从晶圆芯片到生命探幽,南沙精度于芥子之微洞见须弥;从广袤地表到壮阔深海,南沙深度于浩渺之界探索无垠;从桥梁飞架到钢铁巨轮,南沙力度于千钧之境扛鼎拔山……
来路星光灿灿,今朝群英堂堂。
一次次尖端科研、一个个先进制造、一批批重大项目、一位位优秀人才,以不同的方式在南沙这方神奇的画卷上笔走龙蛇,勾勒出高质量发展的奋进图景。
看创新,挺进无人区——
壮阔珠江口,创新之势惊涛裂岸。
“去年12月实现下水作业的大洋钻探船,将实现面向我国的超深水海洋钻探。”2023年大湾区科学论坛上,常驻南沙工作的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大洋钻探船建设项目副总指挥余平介绍,该局现有的探船基本可以涵盖海洋、科考的所有专业,并可以达到全球最深的作业能力。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南沙方案》发布以来,南沙拥抱科学的春天,多个科研院所和科技场所密集揭牌或启用;一批大院大所大装置等“国之重器”迎来新动向:
中科院明珠科学园南部组团(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广东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交付使用;明珠科学园首批项目基本建成;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纳入国家实验室体系;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挂牌运作……
打造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更大进展的重要支撑。当前,南沙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逐步形成了包括南沙科学城和明珠科学园、广州海洋实验室、3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多个高端创新平台在内的“1+1+3+N”平台体系。
抓住原始创新能力,也就抓住了新一轮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节点。南沙依托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建立接轨国际的科技创新管理机制,强化基础研究、应用研发及产业化联动,构建“港澳成果+南沙转化+湾区应用”的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
科技征途上的纵横捭阖,都有“国之重器”坐镇驱动。上天、下海、入地、探微……由大院大所大装置主导的南沙科学力量,引领着原始创新挺进一个又一个前沿“无人区”。
看产业,挺起硬脊梁——
磅礴入海潮,产业之力擎举万钧。
实体经济特别是先进制造业一直是区域经济的“定盘星”。提前布局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培育具有高度集成性和极强牵引力的现代产业,将直接关乎南沙乃至广州未来在产业竞争中的地位、话语权。
在抢占产业制高点的征途上,南沙把对星辰大海的奔赴,转化成打造面向世界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的“芯”“晨”“大”“海”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南沙形成总规模达2万亿元的产业集群。
镂刻硅晶,凝“芯”聚力。南沙高标准建设约1.97平方公里的集成电路产业园,引进培育了芯粤能、芯聚能等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宽禁带半导体全产业链完整生态。
毫厘微处,守望“晨”光。南沙集聚了超1000家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企业;云从科技成为科创板“AI平台第一股”,小马智行成为首家在中美均推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的公司。
巍巍重器,“大”巧不工。南沙汽车产业形成两千亿级集群;广汽丰田五线、中科空天等建成投产;北京精雕、联东U谷等项目助力智能装备及智能设备新增长点汇聚成势。
江河穹顶,向“海”图强。作为大湾区“面向世界”的开放门户,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交汇点之一,南沙力争在交流融合、跨境贸易、海洋科技等方面出新出彩。
在新格局上挺起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一个以实体经济为本,突出制造业当家,坚持“向实而行”的南沙,一个对慢节奏说“不”、学会“快”节奏的南沙,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好服务和支撑全省、全市发展大局。
看人才,挺立新高地——
奔涌浪千叠,群贤之流共铸大业。
在大湾区内部,知识流动、创新活力以及产业化优势,让一条人才的“智带”应运而生,这正是国家赋予大湾区的使命所在——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踞湾区之心,南沙要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关键在人、唯在得人。
广聚英才,南沙有平台支持。在大院大所、产业企业协同发展的大格局下,南沙既是要素流动地,也是人才“蓄水池”。这些发展要素,可以为一座城市带来高端“智囊团”、广泛“朋友圈”,甚至是得力“同盟军”。
总部设于南沙的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是广东唯一在香港设立分部的省实验室。“我们的香港分部吸收了101个科学家,来自8个国家、23家研究机构。”该省实验室香港分部主任钱培元介绍。
广纳良才,南沙有政策加持。利好频出、政策交叠,南沙用行动写就“致广大而尽精微”:大,有容才引才的雅量;微,有爱才惜才的缜密。“国际化人才特区9条”出炉,海外才俊得以在南沙获得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美好“初体验”。
去年来,南沙在司法、卫生、建筑、规划、税务、旅游等领域实现对港澳人士专业资格认可,成功备案55家香港工程建设咨询企业和253名香港专业人士。同时,出台涵盖6大重点产业领域146项境外职业资格认可清单。
广交贤才,南沙有机制护持。将各方优秀人才吸引过来、集聚起来的前提,是南沙让海外人才来大湾区生活有依托、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事业能出彩。
当前,南沙探索粤港澳人才协同发展机制,加快推进国际化人才特区建设,建好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提升配置国际化人才能级。
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南沙集聚人才势能,由此释放的高质量发展动能,值得期待。
四海内外皆友邻
开放门户的天地宽广
面向浩荡海波,南沙注定要以洋为伴。
以贸兴港、向海而生,作为广州唯一的出海通道,南沙古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出发地,今为“一带一路”重要枢纽节点。
大海之大,容得下大机遇;大海之博,装得下大未来。
3月24日凌晨,最大载箱量达24188标准箱的“东方西班牙”轮,缓缓停泊在广州港南沙二期集装箱码头,刷新了广州港南沙港区彼时超大型船舶挂靠的历史纪录。
仅隔17天,随着更大的(最大载箱量24346标准箱)“地中海伊琳娜”(MSC IRINA)号靠泊,南沙港区挂靠最大集装箱船舶的历史纪录便再次被刷新。
一艘艘“海上巨无霸”满载着世界商品、四海风物纷至沓来,在南沙进进出出,货如轮转、不舍昼夜。这恰是南沙对外开放的真实写照。随着《南沙方案》印发,时代浪潮奔涌中,南沙的开放内涵有了全新阐释。
向港澳开放,投射出全面合作的“南沙实践”。
一只“红鸟”从香港清水湾飞往广州南沙,在庆盛枢纽安家落户。去年9月,这所全新的大学正式开学,迎来545名新生。香港智慧的种子在内地生根发芽、开枝散叶——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成为《南沙方案》出台后落成的首个重大项目。
“港科大(广州)和港科大校本部是一脉相承的,两个校园的课程,穗港两地的学生都可选修,两边的平台可以共享使用,我们也鼓励两边老师紧密合作。”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倪明选期待,穗港两地产生更多开放性成果。
作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南沙肩负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的时代使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启动及《南沙方案》印发实施以来,南沙与港澳合作持续走深走实,门户功能日益增强。
在南沙,联动港澳更便利。首家港澳居民健康服务中心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院区启用,广东居民无需出境就能享受到地道的港式医疗服务;南沙穗港协作医疗联合体项目启动,落户港资“金牌医师”门诊部,患者可远程开具“港药”,使用国际保险直付服务……
在南沙,港澳青年来穗创业更便利。出台支持港澳青年创业就业“新十条”,增设“薪金补贴”“证书补贴”“就业奖励”“一卡走南沙”等4项措施;持续拓展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空间,全区集聚港澳青创基地12家,以“创享湾”为龙头,引入港澳台青创项目团队(企业)超500个……
南沙携手港澳,不只有“交换”,还有“交心”;不再称呼“你们”,而是“我们”;不仅限于“跨界”,更要“无界”,这是一场深嵌于社会肌理的深层次全面合作。
向制度开放,映射出锐意进取的“南沙探索”。
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合作的意愿越来越强,则意味着“出海”护航的制度保障必须越来越硬——南沙与世界共舞,首先要跟上世界的脚步。
随着《南沙方案》的税收优惠政策落地,龙沙中国及亚太区财务运营高级总监饶多思说:“这样的税收优惠,在全世界都有很强的竞争力。”
“抢滩”南沙,世界看见中国机遇;携手港澳,南沙主动接轨国际。制度驱动下的“双向奔赴”,焕发出无限生机。
以制度创新撬动改革深化,南沙孕育出一个又一个“创新样本”。全省首创“南沙政务港澳服务中心”,打造内地与港澳相互衔接服务平台,深化港澳政务服务共融共通;建立港澳人才职称评价“1+3+4”机制,为具职业资格的港澳人才打通直接申报高级职称的通道;率先将内地全程电子化商事登记服务延伸至境外地区……南沙正成为海外高朋登陆中国的“桥头堡”之一。
以制度创新加速要素流动,南沙让一批又一批人才无碍融入。“往来港澳,说走就走、及时交流。”2月20日,拿到首批港澳人才签注后,广州先进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姬婧第一时间安排学术交流活动。与她一同拿到签注的科研人员均来自南沙。这是南沙促进湾区人才自由流动的创新尝试之一,将进一步提升大湾区“软联通”水平,服务大湾区发展。
横琴、前海、南沙作为广东自贸试验区的三个片区所在地,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大平台,也是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的“探路者”。南沙外联内合,不断化“制度之异”为“制度之利”,既是优势所在,也是责任所托。
向市场开放,折射出大局之中的“南沙担当”。
开放不仅是时代气质,也是南沙的气质。面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要素流动和配置优化如何实现?站在“双循环”的交会点上,南沙将有更多想象空间。
通过南沙,“有形”的商品货物买卖全球,“无形”的资本畅通流转。
打造“金字招牌”,抓住营商环境这条生命线。南沙获批全国首批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开立自由贸易(FT)账户超6850户;建设大湾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集聚平台,汇集超过1.8万项优质专利成果,入驻各类科研服务机构770多家。
展现“枢纽”潜质,增强金融互联互通功能。全区共集聚金融企业超6790家,明珠金融创新集聚区吸引46家机构入驻,实缴资本近190亿。落地QFLP、QDLP试点。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业务规模近200亿美元。
经由南沙,熙攘往来的不仅是商贸,还有随之传递的文化、标准、理念、生活方式。
在南沙,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和通往五湖四海的商品。大量数据资源融汇交合,孕育着巨大的数字经济潜能。利用庞大的数据资源助力贸易流通,南沙首创了全球溯源中心。自2015年上线以来,全球溯源中心已迭代到第四代。
“4.0版本可谓是数字经济的公共基础设施。”全球溯源中心运营主任包小玲介绍,越来越庞大的数字流汇向这一平台。南沙还发布了首批全球商品溯源标准,诞生出走向全球助力产业转型和区域数字治理的制度创新成果。
开放,是一道能产生奇迹的数学题,有着“1+1>2”的多赢效果。从开放的参与者转变为开放的发起者,从规则参与者转变为规则的倡导者,南沙的开放之路越走越宽广。
一枝一叶总关情
人民城市的心安之所
高质量发展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站在历史的峰峦看南沙,以时间换空间、换机遇、换变迁,得以收获丰饶的喜悦;移开历史的广角镜头,还有一代又一代大国工匠和建设者在接续奋斗,无数鲜活的面孔留下具体而微的生动片段。
当城市建设越来越繁华、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如何造就“我心归处”的家园,成为许多城市开始思考的问题。《南沙方案》提出,南沙到2025年要成为港澳青年安居乐业的新家园,到2035年,区域内港澳居民数量显著提升。
行走南沙,人民城市拔节生长的声音处处可闻。
基建“血脉通”——路网通达、功能齐备的南沙,枢纽区位更加凸显。
交通是现代城市的血脉。血脉畅通,城市才能健康发展,区域发展要实现效益最大化,社会治理要抵达基层最末梢。
皓月凌江,悬索擎举。多功能斜拉桥南沙红莲大桥通车,主线桥全长1.78千米,其中主桥长912米,主塔高180米,主桥跨度达580米,是广州市跨度最大的市政斜拉桥,也是目前我国同类型多功能斜拉桥的最大跨度。通车后,红莲大桥连接的龙穴岛海港区块和万顷沙保税港加工制造业区块的行车时间从45分钟缩短到5分钟。
高速飞驰,超轶绝尘。5月,南中高速洪奇门特大桥顺利合龙。未来,从广州南沙到中山城区的车程时间将缩短至15分钟以内,到深圳也仅需20分钟。
天虹飞架,海阔云舒。伶仃洋潮起潮落,在南沙,作为交通要塞的深中通道南沙线、狮子洋通道、东部干线等项目加快施工,南珠中城际、深茂铁路广州段开工建设。
随着基建“血脉”持续铺开,“镇上来了港澳青年”“创客走进岭南水乡”成为南沙经济社会腾飞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常态。越来越多来自大湾区的生产要素、创新产业汇聚南沙,对公共配套的供给服务有了更美好的期盼。
环境“容颜美”——以绿为底、向美而行的南沙,蓬勃发展更可持续。
拥有302条内河涌的南沙,被誉为“岭南水乡”。蓝色的水和绿色的山,构成了南沙的生态底色。南沙实施绿美南沙行动计划,全区蓝绿空间占比达50%以上。
在这里,十八罗汉山层峦叠翠、翠绿沁人,恍如一幅大气磅礴的流云画卷;黄山鲁森林公园内既可看草木之勃发,亦可观山海之胜景;大山乸上绿意葱茏,每到仲夏时节山野蕉林、红荔飘香……
当前,南沙坚持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南沙实现能级之变、格局之变,着力加强规划引领和资源要素保障。
现阶段,南沙正高标准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并已全面启动总体城市设计,重点推进明珠湾区和《南沙方案》3个先行启动区(包括庆盛枢纽、南沙湾、南沙枢纽)的城市设计优化工作。其中,明珠湾对标纽约曼哈顿,集聚高能级资源要素,打造大湾区中央商务区、世界级滨海中央活力区。
同时,南沙强化“三江六岸”的生态韧性,规划建设32公里生态超级堤,优化形成“显山露水、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城市形态。根据规划,南沙将在明珠湾区推进全省首个未来城市建设试点,绿色建筑将达100%;公共建筑100%达到二星以上标准,力争2035年率先建成零碳中央商务区。
统筹布局农业、生态、城镇等功能空间,开启“天蓝、水清、地绿、宜居”的城市建设美好图景,南沙正成为展现新时代新气象的广州城市“新核心”。
城市“活力满”——辐射湾区、宜居宜业的南沙,开发建设更有人气。
从“一张白纸”起,历经5年多的规划建设,今年3月,华南医院龙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揭开了面纱,并率先提出了“建成大湾区30分钟医疗救治圈”的目标。
南沙紧锣密鼓建设的7家三甲医院,将携手构筑起大湾区医疗卫生新高地的“四梁八柱”。高效的空中转运救治体系,将为整个大湾区的急重症患者争取宝贵救治时间。
日臻完善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掀开南沙建设大湾区优质生活圈示范区的一角。依托基础设施建设,南沙同步营造起衔接港澳的社会服务。
规划建设约3万人规模的港式国际化社区,营造港人熟悉的交通、居住等生活环境;新鸿基庆盛枢纽站场综合体(试行香港工程管理模式)、越秀iPARK穗港产学研基地等载体加快建设;规划建设全民文化体育综合体,开展综合体规划设计研究国际竞赛。
于本土,而不囿于本土。
这批聚合的优质教育医疗生活资源,未来凭借南沙日渐成形的湾区“半小时交通圈”,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共享。
用直抵人心的民生温度,标注人民至上的情感刻度。回望2012年,南沙刚刚获批国家级新区之时,常住人口约为60余万人;如今,南沙的实际管理人口已经突破百万大关。
仰望与抵达之间,一个个交通工程和民生项目落地见效,正是南沙念民之所忧、行民之所盼的深刻践行。
最数风流看今朝
新征程中的历史方位
海滨灯塔守望千年,等来港口一朝梦醒;长征路上求索千载,归来仍是少年。
历数过往,雄姿英发的南沙在锦绣江海间,焕发着生生不息的力量;还看今朝,生机勃发的南沙在创新传承里,激荡出焕然一新的气象;畅想未来,整装待发的南沙在战略蓝图中,吹响了慷慨激昂的号角。
一切伟大的征程,始于坚定目标,成于不懈奋斗。古如是,今如斯,南沙的故事仍在继续。
对照《南沙方案》赋予南沙的总体定位,南沙仍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紧扣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和历史使命,南沙将在更高起点建设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战略平台。
——拨开前路尘烟,迎来光风霁月。聚焦使命任务,南沙将全力以赴做好《南沙方案》组织实施。
这有赖于强化体制机制保障,建立省推进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工作领导小组,设置广东省广州南沙建设发展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并新设南沙开发区综合协调局,形成省、市、区三级扁平化运作机制;这有赖于细化任务分解落实,围绕《南沙方案》五方面任务部署、两个阶段发展目标,省、市、区分别梳理形成了数百项重点任务事项,构建起近期、中期、远期梯度推进的工作任务体系;这有赖于政策效应加快释放,南沙将持续面向外国驻穗领团、香港商协会组织开展系列专题推介,加大面向港澳及境外宣传力度。
——擘画城市蓝图,如今蔚然成形。聚焦规划引领,南沙将对标国际一流推进城市战略布局开发建设。
通过开展“南沙空间方案国际咨询”,广州南沙空间方案编制形成,其中明确了南沙“海洋城、枢纽城、人民城、未来城”的发展愿景,构建“一轴四带、一城四区”的总体格局,建设“中心城区、庆盛枢纽、南沙枢纽、南沙湾”四个重点片区,优化调整行政区划,为《南沙方案》贯彻实施提供战略指引和空间支撑。树立全球视野,坚持高点定位,南沙将深化明珠湾和庆盛枢纽、南沙湾、南沙枢纽3个先行启动区等重点片区城市设计。通过优化城市规划设计和增量空间布局,进一步提高城市竞争力吸引力。
——融入国家大局,立足湾区视野。聚焦全面合作,南沙深化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
当前,广州南沙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聘任来自内地和香港政商学界39名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士任委员;广州南沙粤澳发展促进会,聘任约10名政商学界精英、行业代表作为名誉会长,首批会员约60名,填补了与澳门合作机制的空白。接下来,南沙将在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深化民生领域规则衔接等方面持续深化三地合作。
长歌未央,重明继焰。把蓝图变为现实,是一场新的长征。
山海远阔,未来已来。让传奇继续书写,是一次新的启航。
南海潮头,东风再起。
新的恢弘叙事,耀眼的湾区坐标,必由劈波斩浪的先锋续写。新时代的南沙,必将为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提供有力探索。
在落实《南沙方案》的有力牵引下,2022年南沙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52.58亿元、同比增长4.2%,增速居全市首位;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1200亿元,规上工业产值超3800亿元
潮涌湾区 拥抱世界
——回看南沙这一年
聚焦实体经济发展
●与港科大(广州)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在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及成果转化等6方面深入合作
●南沙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获批复,中科院明珠科学园南部组团交付使用
●广汽丰田新能源汽车产能扩建项目投产,汽车产业实现产值达2000亿元,年产整车超100万辆
●一年来,新签约项目299个、投资总额达6882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达76%,提高了14个百分点
聚焦深度对接融合
●深入实施支持港澳青年发展“五乐”计划,出台“港澳青创新十条”政策
●建成港澳青年“五乐”服务中心、大湾区职场导师工作站,构建“住房补贴+共有产权房+人才公寓”住房保障体系,组织超2000名港澳青年在南沙参加“百企千人”实习计划
●落户广东省粤港澳青少年交流促进会、广东政协港澳青年人文交流基地,定期举办香港科大国际创业大赛、大湾区帆船联赛等赛事
聚焦营商环境优化
●积极推进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建设,已形成法律服务业、涉税专业服务业等集聚区
●累计开通154条国际班轮航线,2022年集装箱吞吐量1839万标箱,海铁联运超10万标箱
●高水平建设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2022年外贸进出口总值近3000亿元、增长15%
●截至目前,已累计形成884项自贸区改革创新成果,其中被国家和省、市复制推广409项
聚焦需求精准衔接
●截至目前已有52个港澳商协会在南沙设立代表处,常态化开展精准对接交流
●获批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启用大湾区(广州南沙)跨境理财和资管中心,落户总规模2000亿元的广州产投、创投2个母基金
●法律服务、卫生、建筑、规划、税务、旅游等6个领域实现对港澳人士专业资格认可
●涵盖6大产业领域146项境外职业资格认可清单即将出台
聚焦服务品质提升
●获批全市唯一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民心港人子弟学校去年9月正式开学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建成使用,省中医院南沙医院基本建成,正分别申报综合类和中医类国家医学中心
●编制形成广州南沙空间方案,深化庆盛枢纽、南沙湾、南沙枢纽3个先行启动区城市设计,规划建设约3万人规模的港式国际化社区
(瞭新社)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