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琴墨书武:佛教界传承弘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实践

2022-03-31   

琴韵、翰墨与禅心

古琴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之一,与佛教有着深厚的渊源。清末以来,琴僧云闲上人编纂了《枯木禅琴谱》,成为广陵琴派重要著作,其余如大休上人、竹禅法师、根如法师等,俱为一时翘楚。琴僧一脉,绵延不绝。四川成都文殊院以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使命,不定期举办古琴文化普及活动,促进大众提升音乐修养。


文殊琴舍深受信众赞赏及传统文化爱好者喜爱。

2017年,成都文殊院成立文殊琴舍,旨在传承中华古琴文化,继承禅门琴声禅韵,为僧人、居士以及古琴爱好者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琴舍秉承文殊院“以文教强化素质”的理念,由中国琴会副会长、四川音乐学院教授、蜀派古琴代表性传承人曾成伟担任教学总监,常年开班教习古琴,适时举办古琴雅集及艺术公开课,深受信众赞赏及传统文化爱好者喜爱。琴舍自成立以来,已举办18期公益初级班,让1000余名音乐爱好者了解古琴并体验学习。

文殊琴舍每年承办文殊院谷雨雅集、端午雅集、中秋雅集;举办音乐专场,如名家荟萃“忆故人”音乐雅集、“心灵音乐 唤醒人生”马常胜古琴吟唱音乐会等。2019年,文殊院举办夏至音乐会,琴舍全部公益授课老师及近10位知名艺术家联袂献艺,600座次的文殊阁音乐厅座无虚席。2020年,文殊琴舍举办“传统文化研讨与古琴雅集”,从《离骚》《醉渔唱晚》《秋水》,到《梅花三弄》《流水》,11首古琴独奏、重奏、合奏曲目,让听众领略到古琴之美及蜀派古琴的独特韵味。“音乐会对传统经典名曲及现代创新琴曲的演绎,使听众领略到古琴的‘古韵’与‘新意’。”文殊院方丈宗性法师说。

“秃笔一支,翰墨禅心。书写人生,善缘天下。”文殊院书画院聘请知名书画教授任课,陆续开办公益国画班、篆书班、隶书班等,每周组织“周末抄经”活动,为书画爱好者、信众及游客提供深入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书画院每年招收学员逾500人,数次举办师生书画展、书写春联等活动,参与文殊院禅修营、体验营、义工年会、佛诞晚会、养老院交流等文化及慈善活动,以书画艺术为媒介,向社会大众推广传统文化。

2021年岁末,书画院师生汇聚一堂,举办“迎新纳福写春联”活动,现场书写春联和福字数百幅,将壬寅虎年的新春祝福提前送到信众及游客手中。今年3月中旬,“向善向上·心中自在”书画展在文殊院举行,书画院50余位四川省著名书法家、画家各创佳作,并推选出书画院20余位学员的书画作品参展,不仅为大众带来视觉享受,也是艺术家们共同交流切磋、前辈观照后辈、传承传统文化的有益尝试。

多年来,书画院已培养出一批具备基础书画技能、对传统艺术有一定鉴赏能力的学员。书画院不断开展各类公益文化活动,让更多人从接触到热爱传统文化,是文殊院践行“人间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

■宁波七塔寺:

栖心图书馆造福公众

七塔寺位于浙江宁波闹市区。寺内的栖心图书馆建成于2017年,是完全向公众开放的寺院图书馆。图书馆位于寺内西侧一处仿四合院建筑中,清幽静谧,馆内自助借还设施、图书分类及检索系统与一般大学图书馆的无异。阅览区可以自由出入,借阅图书仅需提供身份证和100元押金,每次借阅限期1个月,可以续借。这里的藏书除了佛教典籍,还有文史哲、医学、经济、军事等综合类图书,以及日、英文原版书,共计7万余册。图书馆设有“浙东佛教文献收藏中心”和“浙东地方文献收藏中心”。栖心图书馆因其交通便利、开放程度高、藏书质量可靠,吸引不少热衷阅读的市民前往。

面向公众开放的栖心图书馆的藏书除了佛教典籍,还有文史哲、医学、经济、军事等综合类图书,共计7万余册。

唐懿宗曾经赐名七塔寺“栖心寺”,这是“栖心图书馆”之名的由来。其特色馆藏包括《全宋文》《全元诗》《敦煌遗书》《中国地方志佛道教文献汇纂·寺观卷》《大正新修大藏经》《碛砂大藏经》等。

中国佛教寺院藏书的传统由来已久,藏经楼历来是供奉三藏典籍的重要建筑。近代以后,“人间佛教”理念兴起,一些寺院开始兴办图书馆等现代文化设施。但是,这些寺院图书馆普遍开放程度不高,主要服务于佛学教研,面向公众开放借阅的实属少见。

栖心图书馆是对传统寺院藏经楼的延展。藏经楼在过去是寺院供奉经典的场所,只有一部分人能接触到经典,难以普惠广大信徒和公众。“从长远来看,藏经楼应该走向图书馆,以现代化的标准来建设新型图书馆。”七塔寺方丈可祥法师说,栖心图书馆自创建伊始,便朝着公共图书馆的目标建设,硬件软件设施都按照公共图书馆的标准设计,目的是满足社会大众的阅读需求。

栖心图书馆每周一下午至周日白天向读者开放,工作日开放至晚8点。傍晚时分,寺院谢绝香客入内,但只要说是去栖心图书馆,保安便会爽快地放行。

栖心图书馆目前支持馆外查询,可以通过其官方网站检索。读者可以选择先查询然后借书回家,也可以在图书馆内阅读。

图书馆的书是可祥法师用最“笨”的办法一本一本挑选出来的。办图书馆是他担任方丈这些年来最费心力的事务之一。栖心图书馆开放于2017年4月,而早在2015年,可祥法师就在筹备选书了。他的目标是图书馆藏书量在2025年前突破15万册,并建成 “栖心图书馆电子图书中心”。“书库的空间毕竟有限,我们正在建设数字图书馆,制作电子图书数据库。”

栖心图书馆除了地面上的两层馆舍,在地下另有两层。地下的现代化设施和地面建筑的古色古香形成鲜明对比。在地下书库,有整墙的《四库全书》《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等。地下一层还有一个可以容纳400人的大讲堂,讲堂创立4年来,举办过55场讲座,主题涉及佛教、历史、医学养生、艺术等方面,免费向公众开放,听众累计万余人。

■嵩山少林寺:

“云比武”促交流

少林功夫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享誉世界。河南嵩山少林寺年末考功分为禅定、禅武、禅医、禅艺、讲经、唱念、背诵等七大项,旨在考察少林弟子、少林功夫习练者、少林文化爱好者的学修成果、技艺成就、心性智慧、社会担当等,是少林寺的一项重要制度、文化传统和修行方式。

少林寺联合世界五大洲少林文化中心发起“少林功夫网络考功大赛”,组织专业技术裁判线下评判。

少林功夫考功通常在少林寺举行,随着少林弟子在全球开枝散叶,分布在世界五大洲的各少林文化中心每年也择期组织学员考评学修成果,分享学习经验。少林考功后推而广之为国际化的少林考功大会。从2012年在德国和奥地利举办的首届欧洲少林文化节,到2013年在美国举行的首届北美少林文化节,再到2014年的第三届(欧洲)少林文化节,每一次少林功夫考功大会都吸引成千上万功夫迷参加。

2021年末,嵩山少林寺联合世界五大洲少林文化中心发起“少林功夫网络考功大赛”,划分大中华(含港澳台)、北美洲、南美洲、亚洲/大洋洲、欧洲/非洲五大赛区,参赛者通过网络提交比赛视频,技术官线下评判打分。首届“少林功夫网络考功大赛”于今年2月9日至15日在少林寺举行,全球5000余名少林功夫爱好者“云比武”。

少林寺方丈永信法师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时期,“云考功”让全球少林功夫爱好者既能参加比赛,又能保障安全健康,实现了促进交流互动、增进团结友谊的目的。“可以说,少林功夫网络考功大赛是一次少林的‘合家欢’。”

负责大赛宣传工作的延个法师介绍,少林功夫网络考功大赛由89个国家和地区200多个城市的少林文化中心(馆、校)参与组织,世界各地的传习单位如学校、社会团体、武术机构、俱乐部等或个人报名参赛。参赛者下至3岁孩童,上至70多岁的老人,还有以家庭为单位、数代同堂、全家老少共同参赛的热闹场景。“但这不代表零门槛。少林功夫在全世界被广泛接受和传习,与其说是门槛,不如说是认同、是非遗传习、是共建共享。”少林寺监院延崇法师说。

“网络考功大赛”包含少林功夫拳法、少林一招功等个人项目,集体少林拳等集体项目,家庭少林功夫演练等家庭项目。谈到本次大赛设立的“一招功”这个竞赛单元的初衷,少林寺武僧教头延岑法师说:“天下功夫出少林,传承1500年的少林功夫有着独具魅力的功夫文化和攻防技击实效。历史上的少林功夫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少林一招功’项目的核心思想来源于少林拳谚语‘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精’。习练者可以通过习练‘少林一招功’,培养坚韧、志恒、明心、达本的品德和智慧。”

英国少林修文化中心负责人介绍说,少林功夫网络考功大赛消息发出后,当地100余名学员报名参加。意大利少林拳法联盟负责人表示,少林功夫在当地备受欢迎,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当地少林功夫爱好者通过网络练习少林功夫,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均觉得受益匪浅。在2月15日的大赛闭幕式上,来自塞尔维亚的玛尔塔和奥地利少林文化中心学员朱莉娅·利纳塔,通过视频分享了自己练习少林功夫的故事。大赛期间,非洲国家的参赛选手让裁判们印象深刻。“从视频里看到,非洲的一些参赛选手在沙漠里光着脚展示少林功夫,让人很受触动。这也说明了少林功夫的吸引力、少林文化的魅力。”延岑法师说。

“2022少林功夫网络考功大赛对于中国精神、少林精神刻画深入,少林寺仍会坚持不断弘扬中国精神、传播少林文化。”永信法师说。据悉,各单项及全能比赛冠军可免费赴少林寺体验少林生活、接受少林寺正统指导修行。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前,每年都有全球范围内的少林弟子和少林文化爱好者到少林寺朝山、拜师、参学,参加体验营、专项研修班,参与到功夫、禅修、禅医等不同主题的学习中。现在受疫情影响,少林寺国际文化交流步伐减缓,但并没有停止。少林寺将根据疫情管控情况,对少林文化走出去的方式进行规划和调整。


(瞭望新时代网)

编辑:唐元期 责任编辑:于晓

来源:中国民族报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

推荐阅读 换一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