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技>AI>正文

人类与新冠病毒的战争仍在进行 全球确诊数破亿

2021-01-27

在新冠病毒袭击人类的第二个冬天,疫情防控形势愈加复杂严峻。全球疫情正迎来新一波高峰,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过1亿。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为什么一个病毒能在短时间内颠覆数亿人的工作生活,改变全球千百万人的生命轨迹,并对全球政治经济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全球疫情防控有什么经验教训?我们怎样才能战胜病毒,捍卫生命?

全球累计确诊破1亿,非常举措渐成常态

根据一直追踪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数据的worldometer发布的实时统计数据,截至北京时间1月26日7时,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已经超过1亿例,达到100203700例,累计死亡病例超过214万例,达到2147411例。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统计显示,全球192个国家和地区受到疫情波及,其中,确诊人数超百万的国家已有18个。

美国是累计确诊和死亡病例数最多的国家,累计确诊病例超过2500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超过42万例。

去年11月3日以来,美国单日新增确诊病例基本保持在10万例以上。从2020年11月9日超过1000万例,到12月8日超过1500万例,今年1月1日超过2000万例,再到如今超过2500万例,美国500万病例增长数用时分别是29天、24天、23天。

印度、巴西的确诊病例数已分别超过1000万例和880万例。根据巴西卫生部1月24日数据,巴西单日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28000例。英国是欧洲确诊人数最多的国家,超过365万例。据统计,英国每10万人中就有约140人死于新冠肺炎,死亡率全球最高。

英国再度实施国内封锁,这是英格兰地区自疫情暴发以来第三度“封城”。英国卫生大臣汉考克1月24日表示,英国严格封锁限制措施已开始减缓病例增长速度,但是英国感染率非常高,医疗系统仍压力巨大,“在感染病例数量降低到足以解除全国性封锁前,仍需走很长、很长的路”。

不只是英国,封锁、宵禁、边境管控、紧急事态等非常举措在不少国家呈现“常态化”趋势。以色列自1月25日至31日暂停国际航班进出,以防变异新冠病毒传播;瑞典1月24日宣布关闭瑞典与挪威边境,持续到2月14日。

日本多地疫情呈暴发式扩大,尤其在人口稠密的东京都和关西地区。大阪府、爱知县等7个府县和首都圈“1都3县”已宣布处于紧急状态,直到2月7日。

在东京都进行的奥运会圣火巡展活动也因此暂停。有日本政府人士表示,日本政府内部在考虑以无观众形式举办东京奥运会。不过,空场办奥运还得算经济账,预计经济损失将高达2.4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507亿元)。

冬季严寒、病毒变异,为抗疫带来严峻挑战

全球累计确诊人数从9000万到1亿,仅用了约半个月时间。专家指出,全球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数激增与北半球进入秋冬季节有关。

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二年对人类而言,“可能比第一年更加艰难”。

瑞安称,世卫组织过去两周收到的信息表明,发病率已“再次达到峰值”。他指出,北半球正经历一场疫情“风暴”,尤其是在欧洲和北美,人们因寒冷而进入室内、社交聚集增加等因素,导致病毒在许多国家加剧传播。

此前,许多研究人员已经提出警告,冬季气温下降很可能助推新冠疫情出现更大规模暴发,这与病毒特性、人群社交等因素有关。

首先,新冠病毒更喜干、冷环境,尤其在没有阳光直接照射的环境中更易存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生物学家迪伦·莫里斯分析说,在北半球冬季,室内采暖等会使室温维持在20摄氏度左右、空气干燥、通风条件不佳,“冬季室内条件对病毒的稳定性非常有利”。

其次,严寒导致人们在室内空间活动增多,增加病毒传播风险。研究显示,在封闭环境内感染新冠病毒的几率远大于露天环境,这也是北半球新冠肺炎病例数增加的重要原因。

寒冷只是病例激增的诱因之一,当前最棘手的挑战当属传染性更强的变异病毒。近一个多月来,全球至少已出现8种变异新冠病毒,已蔓延至70个国家和地区。

2020年9月,人们在英国肯特郡发现新冠变种病毒,这也是在英格兰与北爱尔兰地区传播最多的变种病毒。当地时间1月22日,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瓦朗斯表示,目前已知肯特郡发现的变种病毒传播率比旧病毒高出30%至70%,且不分族群,“所有年龄的人都会感染”。

“过去防控采取的措施力度如果是10分的话,我们现在要采取12或者15分更大的力度。”1月13日,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现在初步证实变异病毒传染性增强了,续发率提高了约10%-70%,家庭中的续发率也有显著提高。

新的变异病毒在世界各地不断出现,医学专家表示担忧。英国疫苗接种科学委员会副主席、牛津大学教授哈登表示,“有迹象表明南非发现的变异毒株具备疫苗逃逸功能,现正在接种的新冠疫苗可能对其无效。”谭德塞表示,当前在变异病毒和新冠疫苗两方面影响下,“我们已进入新冠大流行的新阶段”。

防控不力导致疫情扩散,在控疫情和保经济间寻求平衡

除天气寒冷、病毒变异等客观原因外,违背科学、防控不力等主观原因“火上浇油”,抗疫“倦怠症”等不负责任行为正侵蚀全球抗疫努力,代价惨重。

被忽视的口罩。尽管科学证据充分表明口罩能帮助有效防疫,但教训近在眼前。美国国会1月6日遭暴力冲击,大批抗议人群里,戴口罩者寥寥无几。

轻视防疫政策,聚集感染、跨境流动等推波助澜。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1月中旬,26名英国学生为避开疫情封锁,前往瑞士滑雪,在法国的一个村庄中转。结果,他们中有16人检测出新冠病毒呈阳性,让当地人异常愤怒,称此举“不负责任”。

严格遵守封锁规则是防范更具致命性变种病毒的最佳措施。然而,封锁在一些地方遭强烈反对。当地时间1月23日,荷兰实施全国宵禁后,包括首都阿姆斯特丹在内,多地爆发大规模反封锁抗议活动。大批民众聚集街头打、砸、烧,一处新冠病毒检测中心遭示威者闯入并纵火烧毁。

反应缓慢,应对失策,错过遏制疫情的最佳时期。在新冠疫情流行之初,以瑞典为代表的部分欧洲国家提出“群体免疫”方案,即让大部分人感染,通过广泛病毒传播产生抗体。为此,瑞典一直坚持不关闭学校、不限制商业设施,英国则去年3月份宣布抗疫进入“拖延”阶段,即寄希望于群体免疫。

事实证明,群体免疫不能减缓疫情传播,英国、瑞典均位欧洲疫情最严重国家之列。

世卫组织专家小组近日出台报告,回顾多国政府和公共卫生组织对新冠病毒做出的反应。报告认为,错误的假设、无效的计划和迟缓的反应,助长了这场疫病大流行。缓慢和笨拙的预警系统、不完善的应对计划、政府采取的不切实际甚至适得其反的应对措施,都是导致疫情扩散的重要原因。

既要防控疫情,也要恢复经济,多国在控疫情与保经济间艰难寻找平衡。2020年12月下旬,泰国沙没沙空府海鲜市场和罗勇府赌场发生大规模感染事件,导致泰国第二波疫情暴发。泰国政府目前并未采取全国强制封锁措施,而是分级施策、动态调控。“泰国政府吸取了第一波疫情时的经验教训,在控疫情和保经济之间维持平衡。”泰国正大管理学院中国-东盟研究中心主任汤之敏说。

感染破亿人口属罕见,瘟疫伤亡人数甚至超过战争

人类社会史,也是一部与传染病的斗争史。鼠疫、霍乱、天花、伤寒、麻疹、肺结核……传染病不是新鲜事物,但短短1年就造成全球过亿人感染,且病例数还在继续增长——如此规模实属罕见。

鼠疫是对人类历史进程影响最大的传染病之一,曾有过至少三次大流行,死亡总人数就超过1亿。

1347至1351年欧洲的鼠疫疫情最严重。据记载,一只老鼠从亚洲登上前往欧洲的货船,导致当时被俗称为“黑死病”的腺鼠疫席卷欧洲,造成欧洲人口锐减,短短的5年内,超过2500万人失去生命。在黑死病流行之后的三个世纪内,鼠疫继续在欧亚大陆蔓延传播,连我国也受波及。但人类对鼠疫的抗争促进了现代医学的兴起,公共卫生事业的关注度也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另一场感染人数超过1亿的瘟疫是1918到1919年全球暴发的“西班牙大流感”。“西班牙流感”先在美国肆虐,后又扩散到全世界,保守估计有5亿人感染,2000多万人死亡。

这场瘟疫,让国际社会意识到提高公共卫生和医疗水平的必要性,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医疗技术进步、公共卫生发展以及全球合作交流。1919年后,虽然也发生了数次流感大流行,但由于各国公共卫生条件、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疫苗的应用,流感感染和死亡人数大大降低。

疫苗和流行病学调查,是我们应对包括新冠肺炎在内的传染病蔓延的有效手段,而它们的诞生分别与天花和霍乱有关。

烈性传染病天花肆虐超过3000年。公元16世纪开始,西班牙人殖民入侵美洲时带去了天花病毒,致使当地暴发长达8年的天花大流行,给印第安土著带来毁灭性打击。在我国历史上,天花大约出现于汉代,晋代有流行的记载,元明以来尤为猖獗。

直到18世纪中叶,英国医生琴纳发明牛痘接种法,第一个真正的疫苗诞生。1980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人类成功消灭天花,这场战斗,最终以人类的胜利而告终。

在1817至1923年间, 霍乱曾先后发生过6次世界性大流行。1818年前后,英国在霍乱大流行中约死亡6万人,后来调查显示,饮用水是元凶,清洁水源后便有效控制了疾病扩散。19世纪的霍乱大流行迫使人们注意水源、食品、环境等卫生状况,促成了公共卫生学的建立,而医生约翰·斯诺在19世纪中叶对伦敦霍乱流行进行的医学调查则开创了早期的流行病学工作。

21世纪以来,新发传染病平均每年出现1种,以冠状病毒为例,已发生3次大的流行:2003年的非典,2012年的中东呼吸综合征,当前的新冠肺炎。新冠肺炎病毒来势汹汹,传播速度、感染范围、防控难度都远超前两次。

事实上,在人类历史上,因传染病死亡的人数远远超过战争死亡数量。两次世界大战共导致8000多万人死亡,而鼠疫的三次大流行就造成超过1亿人丧生。

作为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最多的国家,截至目前,美国累计死亡病例已经超过40万,超过美军在二战中的死亡总数。

新冠疫苗依然有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亟需提高

1月13日, 世卫组织专家玛丽亚·范克尔克霍夫在推特的问答环节中表示,“好消息是,我们现在有许多有助于控制病毒传播的手段。”

疫苗被视作人类战胜新冠疫情的“法宝”之一。面对变异病毒,现有新冠疫苗是否依然有效?

“至少目前看来,病毒突变不会影响疫苗的保护力。”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负责人曾益新介绍,我国两个研究团队将2020年1至6月国内出现的病毒,与这次英国突变株对比,发现新冠疫苗抗体对我国境内早期的病毒毒株和英国的突变病毒毒株都能中和。疫苗公司辉瑞和摩德纳也开始着手测试生产的新冠疫苗是否有效。两家公司都指出,新冠病毒过往也发生过变异,疫苗可对抗变异病毒。

即使病毒发生较大变异,疫苗也可以进行调整。“比如像流感病毒那样较大的变化,各家研发者也有能力根据病毒变异情况调整适合的毒株,原有的生产工艺和设备设施不会因此发生很大调整。”中国疫苗行业协会会长封多佳表示。

疫苗为人类战胜病毒带来希望,但全球疫苗分配不公平问题也浮出水面,冲击全球抗疫防线。世卫组织数据显示,目前至少有49个高收入国家已接种了超过3900万剂新冠疫苗,而一个最低收入国家却只得到了25剂,全球95%已接种的疫苗局限在10个国家。

谭德塞警告称,不平等的疫苗政策使得世界正面临着灾难性的道德失败,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需要为这种失败付出生命和生计的代价。而新冠病毒快速跨境传播特性,决定了在当前产能接种能力有限的情况下,疫苗也应相对公平合理地分配,从而实现全球免疫成效最大化。

除疫苗外,人们也寄希望于药物。越来越多的候选药物已进入科研人员视野,大量临床试验正在全球开展,不过真正的新冠特效药仍未出现。

当地时间1月25日,世卫组织举行新冠肺炎例行发布会,迈克尔·瑞安表示,新冠肺炎很可能会持续传播很长时间,除非人们能遵守防疫规定,且疫苗覆盖率达到所需标准。

世界上唯一被消灭的疾病是天花,人们正努力消灭脊髓灰质炎和麻疹,疫苗和人们的意愿都不能保证能成功消灭这些疾病。鉴于新冠病毒可能与人类长期相处、且不断发生变异的现实,在日常生活中做好个人防护,依然是防止感染、降低危害的有效方法之一。目前为止,没有疫苗能达到100%有效性,因此注射疫苗之后也不可掉以轻心,依需坚持做好防护,包括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折射出国际社会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不足。“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启示我们,建立科学的预防体系和树立现代卫生观念刻不容缓。”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仲伟民说。

人类与新冠病毒的战争,仍在进行时。


瞭望新时代网(《瞭望中国》综合网)

编辑:洛宇    责任编辑:佳佳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 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

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 换一换

友情链接

国家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9140089号

瞭望新时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