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大湾区>政策>正文

《南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2020—2035年)》印发实施

2021-01-06

道路通,百业兴。四通八达的交通设施,让广州市民走出家门口就能迅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享受便捷的出行方式,加速生产要素的流动。近日,为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打造连接珠江东西两岸的粤港澳大湾区区域交通枢纽,支撑南沙高标准推进国家新区、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以及广州城市副中心“三区一中心”建设,广州市政府、广东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实施《南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2020-2035年)》(下称《规划》)。

《规划》提出,要将南沙打造成为“承载国际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功能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交通中心及支撑国际化滨海新城的绿色智慧交通示范区”总目标,明确南沙综合交通体系的发展策略、发展重点和发展举措,构建湾区“半小时交通圈”。

这是南沙的新目标,也为广州提升城市能级、强化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描绘出一幅“新蓝图”。

内联外通

南沙至深圳再增两条高铁线路

《规划》明确要强化南沙与广州主城区、湾区东西两岸城市的一体化衔接,并形成铁路、航运、航空、公路“四位一体”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为了强化南沙交通枢纽功能,在枢纽设施方面,规划建设“3主3辅多节点”客运枢纽体系,3主即南沙站、庆盛站、邮轮母港枢纽,3辅即横沥站、南沙客运站、通用机场,多节点即黄阁站、蕉门站、大涌东站、大岗站、榄核站、十六涌站等城际轨道交通站点。

在物流方面,还将规划打造“1特2主1辅多节点”交通物流枢纽,1特即南沙港国际航运枢纽,2主即万顷沙物流基地、大岗货运站,1辅即小虎岛物流中心,多节点即沙仔岛、黄阁、裕丰、榄核、东涌物流中心等。

内联外通,让南沙成为高端生产要素流通的集散地,孕育出强劲的区域发展动能。对外连接中,《规划》提出,国家铁路及城际轨道新增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按高铁标准规划建设中南虎城际、肇顺南城际。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透露,要将深南高铁、赣深客专引入南沙,这也是南沙新增的两条联通深圳的高铁线路。

市内轨道方面,规划建设地铁18号线、22号线及4号线“两快一慢”连通市中心的大容量轨道通道,构建“环+放射”区内城市轨道网络结构;骨干道路规划建设由主干道组成的内环通道及高快速路组成的外环通道,重点建设狮子洋通道等过江通道加密湾区东西岸联系,形成“六横七纵”的高快速路网。

航空发展规划中,预留了南沙通用机场及其周边交通体系;港口发展规划则提出,要建设以南沙作业区为主、沙仔岛作业区为辅、小虎及芦湾作业区互为功能补充的客货兼顾的现代化综合性国际门户枢纽港。

此外,结合优质生活圈建设,《规划》对蕉门河、庆盛等五大功能组团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慢性交通系统进行规划指引。

“遇水架桥、逢山开路”,南沙正迈着坚实的脚步,持续提升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功能。

“十三五”期间,南沙共协调推进约92.2公里轨道线路、50公里高快速路、150公里市政道路建设。

就在一周前,广中江高速三期(除公铁共建段外)正式通车。该项目经过珠三角腹地的广州、中山、佛山、江门四地,从南沙大岗驾车经广中江高速到中山和江门两个城市,将节省半小时以上。这也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加密高速路网的重要一环。

立足湾区

推动珠江东西两岸城市一体化

从上世纪90年代只能搭乘摇摇晃晃的汽船到南沙,到千禧年后迎来首条地铁,再到进入“十三五”时期,南沙实施“枢纽+”发展战略,建起“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雏形。近日《规划》的印发实施,让南沙从珠三角地理几何中心加速迈向粤港澳大湾区区域交通枢纽,推动湾区“半小时交通圈”加速形成。

记者从南沙区交通运输局了解到,为进一步提升南沙区域交通枢纽地位,南沙正加快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推进高快速轨道交通系统、打造“七横七纵”高快速路网、完善“双环+九射”内部路网主骨为抓手,构筑湾区“半小时交通圈”。

位于南沙大岗镇南沙的通用机场,根据此前规划显示,将由国际商务机场区、智慧航空产业园和商务航空特色小镇三部分组成,总投资约550亿元,建设周期为7年,要打造全国领先的通航机场和通航产业园。

《规划》:强化南沙与广州主城区、湾区东西两岸城市一体化衔接。前者将夯实南沙作为广州唯一城市副中心的地位,后者则代表了广州以南沙为支点推动珠江东西岸城市加速融合的决心。

广州“十四五”规划建议稿提出以珠江为脉络,优化枢纽型网络城市格局。南部着重提升南沙城市副中心,深化与深圳西部及佛山、珠海、中山联动发展,推动广深接合片区同城化。规划提出的地铁18号线将通过南沙连接珠海,22号线通过南沙经东莞直通深圳后,将深南高铁、赣深客专引入南沙,广深联结更为紧密,珠江东西岸融合进一步加速。

南沙,正通过构建区域综合交通枢纽,成为广深合作“桥头堡”。

南沙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抢抓深中通道建设机遇,优化调整万顷沙南部区域规划,积极承接广深科技创新、国际商贸、金融服务等优质资源,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创新经济、海洋经济。万顷沙南部区域是深中高速、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南沙港铁路等多条重要交通网络的必经之地。

区域格局的演变是产业逻辑的调整。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工程师马向明表示,创新驱动下大湾区迈入城市群合作新阶段,创新要素流动也激发空间载体的迭代升级:广州和深圳创新要素沿主要交通走廊外溢,创新要素的流动大大激发了走廊上节点地区的经济活力,由此带来空间载体的迭代升级,产业升级、“退二进三”成为趋势,随着深圳的快速崛起以及广深之间联系不断加强,区域格局逐步由“圈层辐射”向“廊道延展”转变。

轨道线则成为创新经济廊道建设的一部分。南沙区委全会提出,要加强南沙科学城与“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联动发展,打造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重要节点。

在知识经济时期,吸纳人才要素聚集成为区域发展最主要的动力源,便捷地、快速地区域轨道线则是聚集人才最主要的途径。广州“十四五”规划建议稿提出,以中新广州知识城和南沙科学城为极点,举全市之力规划建设广州科技创新轴,在交通篇章就同步提出规划建设中新广州知识城连接南沙科学城的快速通道。黄埔区委全会则提出,将开通从中新广州知识城到南沙全球第一条无人驾驶航线。

辐射全国

广州打造南北两大枢纽组合

南沙处于广州都市圈和深圳都市圈的接合处、珠江口东西岸边的衔接处,同时受到两大支柱都市圈发展的辐射作用。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是决定城市高质量发展、巩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变量。南沙作为大湾区几何中心的区位优势如何兑现?在《规划》中,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比重最大,多个“超级交通枢纽”被重点提及。

以南沙站为例,将与庆盛站、邮轮母港枢纽一并成为客运枢纽体系的3个主要枢纽。根据《广州综合交通枢纽总体规划(2018-2035年)》,南沙站被规划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交通枢纽,是广州“五主三辅”客运枢纽布局之一。在等级上,南沙站是一类客运枢纽(全国型枢纽),全广州仅有10处该等级枢纽,具备广阔的对外网络辐射和强大的运输中转能力。

南沙站设计规模为14台30线,与广州南站相当。从《规划》的示意图中,可以看到新增的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中南虎城际、肇顺南城际以及深南高铁、赣深客专都将直接引入南沙站,从而实现30分钟到达珠江两岸主要城市和区域交通枢纽,60分钟覆盖大湾区各城市中心,90分钟覆盖广州、深圳都市圈各城市中心。

从全市层面看,广州南站与庆盛站已经通过广深高铁相连。因此,在广州南部,将出现“广州南站+南沙站+庆盛站+邮轮母港枢纽”的“王炸级”枢纽组合。这样的布局,正好与广州北部相呼应。在中心城区,广州火车站、广州东站、广州白云站“三站一体”一直是中心组合枢纽,承担着核心承载功能。

国际综合交通枢纽是广州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如今,广州通过打造一南一北两大铁路枢纽“超级组合”,将继续夯实国际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

广州作为全国三大综合枢纽之一,空港、海港、铁路港等全国领先。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航班通达全球48个国家和地区、232个通航城市;广州港已开通集装箱班轮航线达226条,通达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铁路枢纽方面,目前,广州是全国重要、华南地区最大的铁路枢纽。

广州正逐步形成畅通全市、贯通全省、联通全国、融通全球的现代化交通体系网络,全球高端资源要素集聚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根据广州“十四五”规划建议稿,未来五年,广州还将高标准建成畅通全市、贯通全省、联通全国、融通全球的现代化交通体系网络,增强全球高端资源要素集聚、辐射能力。


瞭望新时代网(《瞭望中国》综合网)

编辑:罗素月    责任编辑:谈允贤

来源:南方日报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 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

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 换一换

友情链接

国家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9140089号

瞭望新时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