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技>AI>正文

14岁初中生保送进清华,舆论应该关注什么

2023-01-29

作者:熊丙奇

1月27日,大年初六,广西初中生官子钦家门口热闹非凡。据报道,14岁的官子钦被清华大学录取,今年春天将师从国际数学大师丘成桐先生,本硕博八年连读,父老乡亲敲锣打鼓舞狮为其庆贺。

14岁的初三学生被名校录取,早已不是新闻。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的主要招生对象,就是初三和高中学生。2022年,北京大学推出“物理学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招收对象也包括初中三年级学生。但是,这一消息还是上了热搜。很多网友在祝贺、点赞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不经中高考上清北”这条“成功路”的羡慕。

不得不说,这还是在以功利的态度对待拔尖人才选拔培养。我国高校面向初三、高一招收有学科特长的学生,是希望因材施教,让他们脱颖而出,但部分家长和社会舆论,却把这作为上名校的一条路径,这就可能出现拔尖人才培养催生拔苗助长的问题。

“少年班”曾风靡一时,我国曾有多达10余所大学创办“少年班”,培养少年英才。但因“少年班”被功利对待,加之部分高校的少年大学生培养并不成功,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取消了“少年班”,只剩下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少数大学。

选拔拔尖苗子进行因材施教,提前进入大学进行培养,这是值得探索的。但是,要避免这成为进名校的“跳板”。一旦出现学校、家长把这作为上名校的途径的倾向,就会加剧基础教育的“特长热”“竞赛热”,增加学生负担和家长焦虑,也影响“拔尖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与长远发展。有的被名校录取的“拔尖人才”,进入大学后,就失去了对自己擅长学科的兴趣,也不再有成为学科拔尖人才的志向。

这也是我国取消学科竞赛获奖高考加分,并实施强基计划的原因,也即引导基础教育学校、学生、家长摆脱功利,真正关注学生的学科兴趣培养,重视长远发展,而不是“打造特长”,获得竞赛奖项,以此实现进名校的升学目标。在去年8月举办的“中学数学教育”圆桌论坛上,丘成桐也指出,当前,中学教育存在“将奥数、高考当成学习数学的目标”这一误区。他表示,我们要培养的不是竞赛人才,而是真正有能力、有抱负,懂数学、懂科学,有文化、有内涵的世界第一流的通才,因此要明确奥赛不是数学教育的重点。

但由于学科竞赛是展现特长的重要方面,而考进清华北大的人数又是学校看重的办学政绩,当前,一些地方已经出现功利抓住清华北大的拔尖人才计划提高名校率的倾向。如有的省示范高中,开设高中“少年班”,直接招收小学毕业生,提前进入高中,进行初高中一体化培养。这绕过了教育部门对小升初不得招特长生的禁令,或将进一步催生学科竞赛热。需要引起注意。

概而言之,我国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都要探索培养创新拔尖人才的模式,但要避免改革探索受功利的唯竞赛、唯升学影响,以竞赛与升学为目标,而要重视培养拔尖人才的兴趣与综合素养。以这样的观念来看待14岁的初中生保送清华,就会看淡升学、被清华录取,而关注其进大学后的发展,是否能成为基础学科领域的拔尖人才。


(瞭新社) 

编辑:侯文哲    责任编辑:维泽

来源:光明网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 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

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 换一换

友情链接

国家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9140089号

瞭望新时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