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技>AI>正文

《人民e财经》:中国的市场,世界的市场

2020-11-19

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由人民网强国论坛、人民日报麻辣财经工作室和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联合推出的新媒体访谈节目——《人民e财经》。本期我们的主题是“中国的市场,世界的市场。”

首先我为大家介绍一下今天做客的两位嘉宾,他们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老师,欢迎您!人民日报记者申少铁,欢迎您!

嘉宾:王 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

  嘉宾:申少铁 人民日报记者

  主持人:冯 华 人民日报主任记者

刚刚闭幕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宣布中国全面扩大开放的新举措,强调中国将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愿同世界分享市场机遇,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

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在全球引起了广泛的反响。我们想问一下王微老师,这样的新提法,对中国意味着什么?对全球又意味着什么?

王微:举办进博会是我们国家对外开放,特别是向全球开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它与服贸会、广交会一起,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三大平台。

举办进博会更重要的是向全球开放中国的大市场,因为在中国,我们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努力,经济体系正在完善,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为国家下一步发展奠定了一个新优势——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

在这个超大规模的市场中,我们有14亿正在走向富裕的中国人民,还有非常丰富的制造业体系,还有庞大的农业产业,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我们在很多市场的指标方面,都在进入全球的前列,比如说中国的对外贸易水平,已经连续十几年位居全球第一,我们的服务贸易也在全球位列第二,我们的交通运输,像集装箱的装卸量、公路运输量都位居全球领先的位置。要素市场方面,像金融里面的信贷市场、保险市场、股票市场规模,我们都在全球的前五之列。

应该说经过这40多年的努力,我们的市场正在加快成长,而且成为全球非常重要的大型市场。所以,习近平主席这句话有非常重要的含义。第一,中国是有市场的,而且市场规模还很大;第二,我们的市场是开放的,是面向全球开放的;第三,在这个市场中,全球的投资者、企业都可以来做生意。

我觉得这是真正释放了中国向全球开放市场的明确信号。在更深的层次上、在更大的范围内开放我们的市场,让更多的国家和企业能够分享中国发展的成果,体现一个发展中大国的责任担当和开放胸怀。

主持人:进博会已经举行三届,成效非常显著,在全球都特别有影响力。少铁这次是作为现场记者去采访进博会,你来和我们分享一下本届进博会有哪些新特点?

申少铁:本届进博会参展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计有来自64个国家674家展商、1351家采购商参展,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有六大展区,分别是“消费品” “食品和农产品”“技术装备”“汽车”“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服务贸易”。本届展区的面积相对于上一届扩大了近3万平方米,可以说是一场特别大的贸易盛会。

主持人:你刚才介绍了分好几个展区,哪个展区是大家最关注的,是你印象比较深刻的?

申少铁:今年进博会新设的公共卫生防疫专区里面有很多产品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像新一代的ECMO,武汉疫情的时候,有很多的重症患者都需要用ECMO来救治,但是当时我们国家ECMO总量还不足,我们有很多企业,包括政府机构从全球各地调配、采购ECMO。这一次我在公共卫生防疫专区看到新一代的ECMO,它的大小和中号的行李箱差不多,上面有显示器,还有各种管子、各种仪器,看起来特别的高大上。这个产品,我们国家还不能制造,它属于医药器械里面的高端产品。

第二个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移动核酸检测方舱。这个方舱是用一个集装箱改造的,里面有各个小房间,房间与房间之间都有严格隔离措施。这个移动方舱从采样到出结果只要两个小时,非常快。因为它是移动的,比如某地突发疫情需要检测,用货车把方舱运到这个地方马上就能投入检测,有助于当地疫情防控。

第三个是发热门诊全套解决方案。医院里如果购买这样一套解决方案的话,发热患者到医院直接进入解决方案设备, 其CT设备都是AI高技术的检查,不需要医护人员来操作,这样可以避免医护人员和患者接触,从而避免医院里面的交叉感染。

主持人:医疗产品确实大家特别关注,今年进博会上展出了很多高端医疗器械,我看到一款最小的心脏起搏器,这款设备让大家特别地开眼界。

申少铁:这个我也看到了,类似于一个胶囊,放在手里根本感受不到它的重量。参展人员还给我看了他们比较传统的起搏器,有火柴盒的大小,但放在手里比较沉。

主持人:进博会越办越好,参展商越来越多,不仅有世界500强的龙头企业,还有很多企业表示明年还要来,有的甚至预定了三年的展位。请问一下王老师,进博会为什么对全球的企业吸引力这么大?

王微:进博会连续办了三年,看到了很多新趋势。第一届进博会,我们更多面向老百姓对高端食品、日常消费用品的需求。第二届向更大范围的扩展,第三届我们看到刚才说到的医疗产品,这也跟当前老百姓的需求有很大关系,再有就是和中国制造业的升级也密切联系在一起。

这样一个现象表明,中国的市场有非常重要的特点,正是这些特点吸引国际企业来中国办展和投资。

第一个特点,中国市场有很好的成长性。欧美市场过去我们认为也很大,但是这些年增长速度很缓慢。而我们国家的消费市场,在最近的几年始终保持着比较快的增长。消费对整个中国经济贡献也是越来越大,对GDP和增长率的贡献都超过60%,所以它的成长性很好。

第二,中国市场有很强的创新性。这个创新性表现在,对更高质量的产品、更多类型的消费,更多新的方式的消费,老百姓能够很快地接受。因为市场很大,我们对很多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场景很丰富。很多新技术在中国能够迅速形成规模经济,迅速形成应用。所以,中国市场的创新性可以为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先进产品和它的先进经营理念,提供一个非常广阔的空间。

第三,中国市场非常丰富和多样。因为中国作为一个14亿人的大市场,它并不是一个均一的市场,或者用一个产品就能够包打天下。14亿人中有4亿多的中等收入人群,他们对中高端的需求非常明显。当然,也有一些收入相对比较低的群体,但是他们也需要高质量的产品,我们有这种市场的层次性。

进博会现在已经成为国际市场,特别是全球企业观察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成为看中国新需求的风向标。中国制造业要升级,要满足这些新需求,国外企业能够提供哪些工具箱、设备和技术,通过展会也可以介绍给中国企业。这样,进博会就成为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助力平台。

主持人:您刚才工具箱讲得特别好,这次进博会也看到是有很多机械类的企业也都来了,最重的龙门吊车,都让我们很开眼界。

王微:还有最高的堆垛机。

主持人:还有用机器人来生产机器人的设备,确实很符合市场多层次的需求,都能找到自己的市场。少铁也采访了很多企业,你采访的企业里面,有没有让你印象特别深刻的,他们对于进博会的感受是怎样的?

申少铁:我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参展商沃尔沃的建筑设备,是全球首发的两款纯电动的挖掘机,这两款挖掘机是专门为中国市场定制的。进博会开幕前两天,就已经和中国6家企业签订了采购合作协议。沃尔沃建筑设备通过进博会很快地打开了市场销路,找到了合作伙伴。

第二个例子就是从采购商来看,像中国国药集团,老总带着一个庞大的采购团队,签订合作协议规模是2.5亿美元,比上一届扩大了25%,合同数量比上一届扩大了50%。

主持人:刚才少铁讲了,这次进博会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很多东西是首发的,很多产品是全球首发,亚洲首秀,中国首展,能否再给我们介绍几个印象比较深刻的?

申少铁:据我所知,全球首发的产品、服务和技术多达数百项,正如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副局长孔福安说,今年的进博会展出全球首发的产品占总量的50%以上。据我所知,消费品展区,新品的比例可以达到90%。

主持人:消费者都是买买买。

申少铁:11月9日到消费品展区,我发现好多可能是上海来的消费者,整个展区就像一个大的超市,大家都在排队买商品,刷微信,刷支付宝。

主持人:进口的食品、特色的农产品特别受欢迎。

申少铁:对。

主持人:这么多的首展、首秀是否也说明中国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

王微:确实是。中国老百姓的需求非常的旺盛。我们改革开放40多年最大的特点,就是老百姓在基本生活需要方面都得到了比较好的满足,现在他们的需求,一是要提质,在传统的消费品领域中提升品质,扩展消费领域,比如新的服务、新的体验等。上海、成都等很多城市,都提出要搞“首发经济”,让新产品、新服务能够首先落地中国。

进博会恰恰也提供了这样一个窗口,国际企业通过他们的新品首发,来了解中国老百姓的需求。比如说有些化妆品,把中国的元素注入到产品里,中国人喜欢的香型、对颜色的偏好,企业通过进博会来找中国人的需求,将来形成面向中国市场的定制产品。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目前中国的疫情已经得到基本控制,但全球疫情还在继续。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展现了良好的国内治理,率先使经济得到了恢复。所以,国际企业一定要抓住中国这个市场,来为自己的发展创造机会。所以,我觉得这也是第三届进博会有这么多新品首发的重要原因。

主持人:我们刚才讲了很多在进博会上的新技术、新产品,其实除了这些之外,进博会上还有一点特别重要的,就是全面扩大开放的一些举措。王微老师能否给我们解读一下?

王微:每一次进博会的召开,特别是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都传达出很多开放的举措。

第一届进博会,我们向全球展示,我们有这样一个市场,欢迎大家来看看。同时,我们比较注重一些和老百姓生活品质提高密切相关的商品的进口和展示,围绕着商品的进口,我们结合上海自贸区的探索,在进口的便利化方面创造了很多新的政策。

第二届进博会,特别强调要进一步扩大开放,特别是对服务业的开放提出了很多新的举措,包括金融行业、教育、医疗这样一些行业的开放。在这之后,我们看在全国范围内负面清单制度加快推进,过去我们的负面清单是比较长的,经过几轮的修改之后,目前负面清单就剩下了20多项。

第三届进博会又提出了一些新的开放措施,建设开放的新高地,加强贸易创新等。因为在数字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全球的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都在加快创新。商品贸易这块,我们的跨境电商目前非常红火,特别是疫情之后,已经成为全球贸易沟通的一个主要方式。

服务贸易也是这样。服务贸易现在是全球开放的焦点,而且由于数字经济的发展,跨境的服务贸易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实现交付,就可以实现沟通。这一次我们对服务贸易创新,也提出了很多开放措施。

除了进博会上提出来的一些开放措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也对下一步构建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提出了很多新要求。特别是开放的过程中,需要对标全球的先进规则、标准和制度,来推动我们国内相关体制机制的改革。比如说负面清单制度,除了有投资方面的负面清单制度之外,我们还要马上研究和制定服务贸易的负面清单制度。下一步,要更多的从制度型开放角度,来推动我们的一些改革。通过深化改革,为构建开放型的新经济提供一个很好的支撑。

主持人:您刚才讲的服务贸易可能和百姓生活关系比较密切,尤其是跨境电商,我们现在“买全球”。

王微:还要“卖全球”。

主持人:一下单,保税仓直接发货,给大家生活带来很多便利。

王微:给生活带来便利,企业做生意也很便利。这几年大家也知道,我们特别推进了营商环境的改革,包括我们今年1月1号实施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我们对标世界银行的标准,也在加快对各地营商环境的改革进行评估,直接带来的好处就是,不但国内企业在经营上得到了更多的便利,得到了更多的政府要素资源的支持,对于外国投资者来讲也是一样的。

比如,在营商环境的改革过程中,我们特别强调的是产权保护。产权保护对于创新、对于外国投资者来讲特别重要。这样就让很多外国投资者敢于把他的新品放到中国来首发,把最新的技术拿到中国来展示。这样一来,实际上给中国创造了一个最大的便利条件,就是我们可以吸引全球的创新要素,来为中国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所以,这样的改革开放措施,是非常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也符合社会各方面的期待。

主持人:您刚才讲的这些,释放出了中国继续坚定不移地全面扩大开放的决心。

王微:中国首先控制了疫情,又很好地统筹推进复工复产和经济复苏。按照世界银行的测算,现在全球大型经济体中,能够恢复正增长的只有中国。这提升了我们自己的信心,同时也给全球战胜疫情、加快经济恢复,注入了新的信心和增长的动力。

申少铁:中国扩大开放,不仅能够提振全球的经济,也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比如,一些癌症患者需要的靶向药、抗癌药,这些药品可能咱们国家研发能力还存在一些滞后,把这些药品引进来,这部分人看病、治病的需求就能得到满足。站在企业的角度看,高精尖产品引入到国内市场,也有利于国内企业借鉴和学习,进一步改进自己的产品和服务。

主持人:刚刚闭幕的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我国“十四五”时期的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也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五个坚持的重要原则之一。请王老师给我们解读一下,“十四五”时期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重点和主要任务有哪些?

王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中国经济发展关键时刻召开的会议。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中国的发展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一个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顺利完成,明年我们也要开启新的百年奋斗目标,就是要建设现代化国家、现代化强国。

用更加通俗的语言,就是我们要从目前中等收入的国家,迈向高收入国家的行列。这样一个发展的阶段,它不是以速度来决定它的发展,而需要依靠高质量的发展,通过发展效率、创新的提升,来提高我们综合国力、科技实力,还有在全球的竞争能力。所以,需要更好地利用中国和全球的发展要素,为我们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在这里,我觉得有几个非常重要的事情。

一个是刚才我们也提到的,要更加有效地保护产权。通过有效地保护产权,包括财产权,提供很好的创新的激励,能够得到很好的社会回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激励,是调动全社会的市场主体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创新和发展活力的很关键的基础性举措。

再有,我们要完善我们的基本经济制度。就是能够让不同所有制的市场主体,都能够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公平地享受政策,公平地获得资源,公平地进行竞争,来推动经济的发展。

第三个方面,我们还要构造现代的市场体系。中国这个大市场,虽然我们的市场规模很大,但市场的内在结构和发展的不充分和不平衡现象也还存在,市场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地完善。所以,加快构造现代市场体系,让商品市场、服务市场、要素市场能够协调共进的发展,这也是我们下一步改革非常重要的方向。

最后就是开放。中国的开放,要从过去商品的开放和要素流动的开放转向制度型的开放。制度型的开放,核心问题就是我们能够对标国际先进的制度规则,来提升我们的开放水平,同时也能够推进国内的相关制度的改革,向着高标准市场经济体制靠近。这样一来,我们和全球市场之间能够更好地相互联通,要素的流动更加自如,产品的贸易也将更加便利。

主持人: “十四五”全面扩大开放,它和新发展格局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

王微:新发展格局,就是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对于一个大国来讲,它的经济发展一定是以国内丰富的产业体系、巨大的市场需求为支撑的。通过促进国内大循环的形成,从消费、生产、分配到流通,形成很好的国民经济循环,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国内大循环。形成这样一个相互联动大循环,是让国民经济始终保持在健康稳定运行轨道上的关键举措。

通过构造我们国内强大的循环,和我们的高质量发展、产业升级,中国形成更多参与全球竞争的高品质的产出,来推动全球市场的发展,更好地融入全球市场。同时,也会吸引大量的全球要素来参与我们国内市场的发展。

所以,未来我们的高质量发展,既是依靠国内市场,同时也能够实现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相互联通和互动,这就是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的相互促进。这也是中国到了新发展阶段的时候,我们所面临的一种新发展要求。

主持人: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王微:扩大国内市场、促进国内大循环,不意味着封闭或者说不开放,而是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更高水平的开放,更好地让中国融入全球市场。同时,也能够让全球的创新发展要素,为中国市场发展提供支撑。

中国现在居民消费需求在加快提升,就需要国内市场能够更好地、更加灵活地适应这种需求,通过需求和生产之间的互动,形成大循环。这不是简单地推动市场发展,而是通过市场发展,带动消费升级、需求升级,然后供给创新跟进,又会进一步引导消费发展。所以,要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办法,来推动国内大循环的形成。

主持人:让中国的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将同世界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动,带来更加繁荣和进步。 感谢两位嘉宾的精彩分享,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欢迎继续关注瞭望新时代网(《瞭望中国》综合网)!

编辑:洛宇    责任编辑:佳佳

来源:人民网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 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

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 换一换

友情链接

国家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9140089号

瞭望新时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