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宗教>正文

读城·沙面|让它以更美姿态,走向下一个百年

2022-10-10

沙面大街39号,一座百年建筑,同时也是一个坐标。从最初的沙宣洋行,到后来的法国传教社楼。在漫长的历史中,不同的人曾在此经营或居住,建筑的样貌随着诸多因素发生着变化,这一坐标的内涵也随之流转变迁。现在,它以咖啡馆的形式融入现代生活,向市民开放,成为人们体验沙面文物建筑人文精神的新途径。


沙面大街39号建筑具有西方新古典主义风格(受访者提供)

重启:根据蛛丝马迹寻找原貌

“对于这幢拥有160多年历史的建筑来说,我们也许只是其中的过客,但我们有义务将它修复完整,让它以更美的姿态走向下一个160年。”选择落户沙面,来回咖啡创始人邓梓杨坦言是出于一种情怀,希望与人们一道挖掘百年老建筑之美。

一年多前,“来回”的修复团队踏入这栋建筑,发现建筑内部十分复杂、混乱;百年历史中的诸多动荡与变迁,使其内部结构已与其最初的设计规划相去甚远。

通过查阅历史资料与相关研究,设计师们了解到这座老建筑曲折的历史:这座建筑具有典型的西方新古典主义风格,最初的身份是沙宣洋行,之后几经易主,曾作法国传教社楼、新志利洋行。岁月流逝,建筑的原始资料早已遗失,无从获得。这并没有浇熄他们“恢复”这栋建筑原貌的热情:找不到原始资料进行修复,至少可以根据现状寻找蛛丝马迹,像“破案”一样推理细节,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建筑的原貌。


沙面大街39号首层、二层已向公众开放

建筑内部有些原本的门窗已被拆下来,用作隔墙的一部分。起初这些几乎无法辨别,通过分析内部的框架结构,设计师敏锐地发现了加建的部分,拆除其表面后,才剥析出了原属于建筑本身的门窗,再通过相关联的空间构件,判断出这些门窗原本的位置。然而,并不是每一个被“解救”的构件,都能继续使用。损毁严重的,只能按照尺寸、样式一比一地复刻。


新地砖在色泽、磨损程度上尽可能契合旧砖(受访者提供)

建筑内被损坏的地砖,已无法查证它的材料和来源。多番寻问下,修复团队找到了一间工厂,可以定制外观一致的新地砖。经过特殊的处理,新地砖在色泽、磨损程度上尽可能契合旧砖,但修复部分又与已有部分保持微小差异,可被专业人员识别,符合建筑、文物的修复中“可识别性”的原则。


怀旧的旋转木楼梯散发着悠悠古韵

重生:让它融入现代生活

历经一年多“不计成本”的修复,仿如重生的沙面大街39号首层、二层已向公众开放。没有繁琐的装饰,整个空间设计尽量做减法,修复团队的想法是:每一步修缮都遵循最小干预与可逆性,谨慎与克制是这项工作中最需恪守的原则。


让沙面老建筑融入现代人的生活

在他们看来,无论是作为最初的洋行、传教社,还是被不同的人群分隔和居住,或是当下作为一个经营场所,这幢老建筑始终发挥着它的功能,履行着它的使命。修复的目的并非将它供养起来,而是融入现代人的生活;人们在空间中感受历史的脉搏,也在空间中留下自己的轨迹。


在此静坐聊天,常令人有时空交错之感


沙面大街39号的木楼梯成为拍照热点

如今走进这座经过岁月浸润的美丽建筑里,时光仿似缓慢下来,窗外的老樟树绿意盎然,精致的花阶砖、厚实的木地板、怀旧的旋转木楼梯散发着悠悠古韵,在此静坐聊天,常令人有时空交错之感。“过去,到沙面可以拍照、散步,但难以与文物建筑零距离接触,而一家咖啡馆也许是吸引公众特别是年轻人们,进入文物建筑感受历史文化的一个轻松途径。”邓梓杨说。


(瞭新社)


编辑:李玲    责任编辑:陈结

来源:羊城晚报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 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

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 换一换

友情链接

国家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9140089号

瞭望新时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