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经济>宏观>正文

“大咖”建言“十四五”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建设: “双循环”下推进大湾区金融深度融合

2020-11-09

11月8日,以“面向‘十四五’的大湾区金融发展”为主题的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论坛在东莞举办。本届论坛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与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联合主办,近30位来自中央部委和金融业内的重要嘉宾作主旨演讲和专题演讲。

与会嘉宾建议,“十四五”期间,大湾区要发挥两个市场优势,扩大人民币在跨境投资和贸易中的使用,增强资本市场的枢纽功能并提高金融供给的质量和效益,积极探索建设“数字货币先行示范区”,支持香港发挥国际融资平台、资金安全港和绿色金融中心作用,支持澳门发展债券市场和特色金融。

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

面对“十四五”,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如何找准定位,精准破题?加大对创新型科技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成为与会嘉宾的共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表示,大湾区要紧扣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国家金融发展开放的主线和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率先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通过推动三地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促进各类要素高效便捷流动,提升市场化水平,有效释放区域融合发展的潜力。”张军扩认为,应着力深化与服务实体经济密切相关的金融改革,进一步扩大金融开放和大湾区金融融合发展,切实防范跨境金融风险,将大湾区建设成为全球领先的国际金融枢纽和国际创新和科技中心。

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在“十四五”期间将发挥出扩大开放的试验区、产业升级的新引擎和引领创新的排头兵重要作用。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继续加大对大湾区金融改革开放的支持力度。“强化金融支撑,推动创新发展。”他指出,将支持银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鼓励保险机构创新发展科技保险,支持保险资金投资面向科技企业的创业投资基金,不断拓宽大湾区科技企业融资渠道。

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倪全宏在论坛上表示,广东金融将抓住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历史性机遇,加快构建现代金融体系,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开放,扎实服务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筑牢地方金融监管防线,进一步提升广东金融能级与竞争力,为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贡献金融力量。

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行长刘军表示,“十四五”规划建议的12个方面重大任务中,“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摆在首位。“目前,大湾区拥有九大国家级高新区,16个跨国公司总部,内部产业体系完备。”刘军指出,湾区金融业应当承担起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的“传输带”责任。他透露,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将创立针对先进制造业“技术流”评价体系,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促进先进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的金融转化。

夯实数字金融基础设施支撑

“十四五”期间,如何更好地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论坛上,多位嘉宾建议,以金融科技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抢占数字金融的制高点成为共识。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理事长林武在论坛上表示,大湾区金融创新活跃、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具备发展数字货币、打造全球金融创新中心的基础和条件。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在地理区位、经济实力、创新要素、政策环境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综合优势,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建立一个更加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金融科技产业生态体系。

林武认为,数字金融服务体系创新有助于提升粤港澳大湾区人民币国际化水平。他建议,筹划“大湾区数字货币先行区”,在总体金融风险可控的基础上,逐步放宽数字货币先行区的金融产品创新制度框架与风险参数;重点探索数字货币背后的社会信用再造功能,以及市场主体信用评估新机制;积极探索法定“数字货币”与市场“虚拟货币”的关联机制;强化对数字货币的大数据建模分析;聚焦数字货币的信用体系与法律伦理建设;提高数字货币系统的安全性。

李东荣则认为,金融科技产业生态体系要树立金融为民、科技向善的正确导向,应始终重点围绕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的多样化金融需求,找准群众的客观需求;夯实数字金融基础设施支撑、优化金融科技标准规则供给。

此外,李东荣特别强调,发展金融科技产业生态还应加强金融科技监管协调合作。“金融创新与风险监管总是在动态博弈和螺旋式上升中寻求更高水平的平衡。”他认为,在建设金融科技产业生态体系的过程中,不能忽视金融科技的“双刃剑”效应,更不能放松对技术背后人的管理。为此,他建议,应探索将金融科技纳入粤港澳常态化监管协调沟通机制,加强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监管科技等领域的交流合作,积极推进大湾区金融科技统计监测和风险预警体系建设,研究针对金融科技领域的监管信息共享、风险联动应对和应急处置安排,推动大湾区相关跨境金融服务监管标准趋同,避免监管套利问题。

“双循环”为金融融合提供新动能

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打造创新平台和新增长极的重点地区。“双循环”下如何推进大湾区金融合作成为与会嘉宾关注的焦点。

“过去大湾区是外向型经济的引路人,未来将是‘内循环’的生力军。”中银香港经济与政策研究主管王春新认为,“双循环”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融合发展带来了新业务机会。比如,香港金融业在协助内地发展内需金融方面,可以发挥积极作用;湾区金融业要为香港企业拓展内销市场提供金融便利,进一步落实香港居民在大湾区的金融便利。为此,他建议,推进大湾区金融合作应从内需金融、创新金融、开放金融和绿色金融4个重点领域入手。

“我们会积极融入国家的发展战略,紧贴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需要,把握国家对大湾区金融开放创新的支持,发挥好作为进出内地市场的门户、中介人和首选平台的角色。”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论坛上如此表态。

在陈茂波看来,随着大湾区的发展,粤港澳三地居民的往来和商业活动将变得更方便、更频密,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将会更殷切。“粤港金融合作应聚焦便利区内人流、物流和资金流,通过优势互补,完善金融服务配套。”陈茂波说。

陈茂波表示,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将可助力大湾区金融高质量发展,包括助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继续担当内地企业的国际融资平台;积极发挥资金安全港的角色,为内地企业在海外的资金提供停泊和管理服务;在风险管理方面作出贡献,成为内地保险公司发行巨灾债券的理想平台;发挥作为大湾区绿色金融中心的角色。

澳门金融管理局行政管理委员会委员黄善文表示,为改变澳门经济结构单一的问题,澳门正在推动其金融业争取有一定的发展。“现在这一阶段,我们比较重点推行澳门的债券市场的发展。”黄善文介绍说,澳门金融业发展具备资金流动自由、金融体系稳定、税比较低以及国际联系比较紧密等优势。这些条件都为澳门发展金融业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澳门希望透过推动澳门债券市场的发展,助力澳门经济多元、澳门金融业上一个台阶。

发言中,嘉宾还为粤港澳大湾区在“十四五”期间如何加快对外开放,发挥两个市场优势,扩大人民币在跨境投资和贸易中的使用,增强资本市场的枢纽功能并提高金融供给的质量和效益,积极探索大湾区数字货币发展建言献策。金融监管部门负责人也就下一步推进湾区金融开放提出发展思路。

中国证券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安青松在发言中表示,可在粤港澳大湾区试点放宽外汇监管,允许证券公司利用更多手段管理发展资金,试行更灵活的跨境结算和境内外资金管理政策。加强粤港澳金融监管合作,探索高端具备交易条件的证券公司直接参与到大湾区金融市场交易的建设。

广东银保监局局长裴光表示,该局将继续抓好简政放权政策的落地落实,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推进港澳保险服务中心建设,为合法持有港澳保单的人士在大湾区内地提供人身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售后服务;支持银行业保险业聚焦跨境车险、跨境医疗险、“跨境理财通”等重点创新领域,不断提升粤港澳三地居民金融服务便利度等助力湾区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体。

编辑:罗素月    责任编辑:谈允贤

来源:南方日报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 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

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 换一换

友情链接

国家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9140089号

瞭望新时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