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大湾区>港澳>正文

梅州:培育村民理事会,激活乡村善治“一池春水”

2022-07-20

广东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的基层样本

窟河畔,水面如飘带,山形似卧牛。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镇芦陵村便坐落于此。村内,公园、绿道、民宿等设施一应俱全,成为游客观光“打卡”好去处。

在芦陵村党支部书记叶继联看来,芦陵村从过去软弱涣散的“落后村”,发展成如今产业兴旺的美丽乡村,村民理事会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到为村里公益事业出谋划策、筹款建设,小到处理邻里纠纷、家长里短,都离不开村民理事会!”

省民主法治村大埔县百侯镇侯南村一角

乡村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基础部分。近年来,梅州以村民理事会运作为核心进行乡村治理,坚持党建引领,以红色文化和优秀客家文化为特色,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引导群众参与议事、参与调解、参与建设、参与治理,激活乡村善治“一池春水”。

党建引领:成立10216个村民理事会

“过去,村里干群关系紧张,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造成了村里的事没人管、管不了的局面。”叶继联回忆,在此背景下,村里建设一度停滞,村容村貌越来越差。2018年,该村党支部被梅州市委确定为软弱涣散村党组织。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芦陵村通过选派第一书记、增设党组织委员等举措极大提升村党支部凝聚力,并由此推开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理事会建设。

一批“老大难”问题在村民理事会推动下顺利解决。如芦陵村村民理事会动员乡贤捐资建成垃圾处理站,并配备清洁员和清运车。在村民理事会示范带动下,村民主动拆、积极清,推动“美丽庭院”建设如火如荼开展起来。如今,芦陵村先后获得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长田镇开展村民理事会“一带一法四参与”工作法培训

为进一步规范村民理事会建设,梅州出台《培育发展村民理事会的意见》,在全市层面推开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理事会建设,完善场所设置、组织架构、工作章程和制度建设等,推动村民理事会自主形成议事规则。各基层党组织领导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把村民理事会党员配备、社会服务、群众满意度等列入党建工作内容,并进行考核、评先评优,引导村民理事会规范化、常态化运行。

“我们还积极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开展相关知识培训,让群众掌握参与社会治理的内容、形式、流程和规则等。”梅州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该市还要求每个村民理事会配备1名以上党员,积极推行党员和村民理事会成员联户、挂牌、承诺、践诺,充分发挥党员在乡村治理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截至目前,梅州已成立10216个村民理事会并制定村规民约和章程,覆盖率达100%。在村民理事会积极带动下,梅州乡情更浓厚,村风更文明。

理念融合:将红色基因和客家文化融入治理

文化铸魂聚力量,精神润心激斗志。梅州在培育村民理事会的过程中融入红色文化和优秀客家文化,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模式。

梅州是广东唯一全域属原中央苏区的地级市。梅州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梅州近年来积极探索“红色基因+社会治理”机制,让“红色”成为梅州社会治理的底色。

村民理事会在探索“红色基因+社会治理”机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如梅州以丰顺县龙岗镇马图村和大埔县枫朗镇大埔角村、三河镇汇东村、茶阳镇太宁村等红色村的村民理事会建设为抓手,打造开展党性党史教育“模范村”、基层治理和乡风文明“引领村”,充分发挥了红色村在乡村振兴和社会治理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

开展“我为家乡振兴添光彩”法治宣传活动,向群众宣传扫黑除恶知识

善治为乡村带来新气象。如在村民理事会参与和带动下,平远县黄沙村依托村里红色资源和农业资源大力发展电商和旅游业,同时带动农户发展蔬果种植,让5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月增收2000余元,帮助村集体经济年增收4万元。

与此同时,梅州还将凸显客家文化精髓的客家历史、文化民俗、家风家训等元素与村民理事会建设结合起来,做到以德育人、以文化人。如平远县活化利用客家人文鼻祖、广东“古八贤”之首程旼“以德化人”的理念,与原有村民理事会深度融合,提炼出乡村社会治理“程旼以德化人工作法”。大埔全县打造32个村史馆、家风家训馆等美丽文化地标,营造崇德向善浓厚氛围。

如在解决蕉岭长潭镇和平远县长田村丘黄两姓祖坟纠纷问题中,由长田村村民理事会主导,逐户开展劝说化解工作,引导村民换位思考,在情、理、法框架内达成解决问题的共识,避免了丘黄两姓宗族冲突的群体性事件。

凝心聚力:引入乡贤力量参与治理

“聚沙成塔情暖青山绿水,集腋成裘造福后世子孙。”在大埔县湖寮镇莒村村,一座名为“长寿功德银行”的建筑长廊拔地而起。为激励村民和乡贤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2019年,莒村村村民理事会筹资设立“功德银行”制度。

莒村村党支部书记陈增金说,单笔捐资1万元以上者可在雕花长廊刻碑留名,凡是捐资者均记录在功德簿上。捐资款项用于村内建设、扶贫助困等。截至目前,“功德银行”共筹集资金470万元。

众人拾柴火焰高。梅州着眼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进一步拓宽群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村民把自家家风家训贴在门口接受监督

其中,结合外出乡贤众多的实际,梅州实施“乡贤+”等工程,建立常态化乡贤联络机制,引导有道德声望且在经济、人文、社会、科技等方面取得不俗业绩的精英名流回乡参与社会治理,形成资源共享、协同共治格局。如大埔县各镇(村)大力发挥“党小组+村民自治组织”“村两委+乡贤参事会”“社工+志愿者”和“乡贤+普法”模式的叠加效应,将广大乡贤纳入基层调解力量。

各基层党组织积极把村中威望高、能力强、处事公道正派的“叔公头”发展入党,鼓励他们加入村民理事会,在村居议事、调解、建设、治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瞭新社)

编辑:李嘉朗    责任编辑:沐沐

来源:南方网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 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

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 换一换

友情链接

国家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9140089号

瞭望新时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