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军事>兵器>正文

透视智能化战争制胜机理嬗变

2022-04-26

透视智能化战争制胜机理嬗变

■谢恺  张东润  梁小平

引言

军事理论家们常说,胜利往往向那些能预见战争特性变化的人微笑,而不是向那些等待变化发生后才去适应的人微笑。近年来,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颠覆性技术发展迅猛,并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形态加速向智能化演变,与之相应的战争观也正在发生嬗变。及时发现变化,主动应对变化,积极适应变化,才能够在未来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从“以强打弱”到“以智制拙”

“强胜弱败”是带有一定普遍性的战争制胜规律。即使是那些以弱胜强的战例,往往也须在局部和特定时段形成对敌的力量优势才能真正取胜。智能化战争时代,智力优势对战斗力的贡献率远高于其他要素。

在智能化战争对抗中,人的智能广泛渗透到作战领域、移植到武器系统,全域多维、各种类型的智能化作战平台能够快速耦合作战力量,根据任务需求构建作战体系,自主实施协同作战,任务结束迅速回归待战状态,呈现智能自主趋势。智能水平更高更强的一方,能够更好地开发和运用“以智制拙”机理,甚至据此设计战争、主导战局发展,取得最终胜利。还要看到,智能化战争时代很可能存在由低到高的多个发展阶段,尽可能让自己处于高级阶段,攻击对手使其处于低维度的阶段,也是以高打低“智胜”机理的运用。

从“消灭力量”到“摧毁认知”

随着战争形态加速向智能化演进,作战空间逐渐由物理域、信息域拓展至认知域,以有形战场扩展到无形战场,由人的精神和心理活动构成的认知空间已成为新的作战空间。与传统战争中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的不同,智能化战争将更加注重削弱敌方的士气,瓦解敌方的意志,摧毁敌方的认知。

通过智能分析对手的性格偏好、心理特征、决策习惯,可有针对性地“量身定制”威慑信息,利用智能化等前沿技术优势,以形象逼真的方式向对手展现强大实力,使焦虑、猜疑、恐慌等情绪在其内部不断发酵,最终导致其不攻自破。被誉为“新石油”的大数据在丰富情报来源的同时,也成为作用于对手认知的重要“武器”。通过对大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并刻意“泄露”给对手,将给其制造新的“战争迷雾”,使其陷入认知迷茫的境地。在智能化战争中,围绕攻心夺志所展开的斗争博弈将更加激烈,而占据认知优势的一方将比对方先胜一筹,更加容易掌握主动、先机。

从“以人为主”到“人机协同”

在传统战争中,军事力量的组织与运用均以人为主。随着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无人装备的比例不断提高。在智能化战争中,作战任务将由人机协同完成,两者将实现有机融合、优势互补。外军提出的第三次“抵消战略”将人机协作等作为重点发展的关键技术,其先后提出的“忠诚僚机”等概念也旨在探索实现有人/无人协同作战。可以预见,人机协同将在未来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

利用无人侦察力量开展立体多维的战场态势感知,可为有人作战力量实时提供情报支援;利用无人平台携带中继载荷,可为有人作战力量持续提供通信中继支援;利用无人作战力量深入前方战场,可吸引敌方攻击,迫敌暴露位置,为有人作战力量提供目标引导和火力支援;利用无人运输装备为前线提供物资补给,可提高后勤保障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减少非必要的人员伤亡。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有人作战力量与无人作战力量将在数量规模、功能作用等方面实现科学分工与合理搭配,从而使整体效能实现最大化。

从“以大吃小”到“以快吃慢”

在传统战争中,往往需要通过增加兵力数量来弥补在装备性能等方面的短板。“兵之情主速”,军事智能化的飞速发展大大提升了信息传递速度和武器打击精度,大幅缩减了侦察预警、情报处理、指挥决策、火力打击、毁伤评估的时间,加速OODA杀伤链循环,使“发现即摧毁”成为可能。

高超声速导弹、激光武器、微波武器、电磁脉冲武器等新型快速杀伤武器进一步将战争节奏推向“秒杀”。在海湾战争中,OODA环的回路时间需要3天;在伊拉克战争中,回路时间已缩短至10分钟以内;而在叙利亚战争中,回路已几乎实现了近实时。在智能化战争中,利用察打一体无人平台对敌方的核心指挥所、高层指挥官等高价值目标进行快速定点清除,将使对方还来不及反应就遭受重创,甚至面临瘫痪的险境。可见胜利并不一定眷顾军力规模庞大的一方,行动迅速而精准的一方将更有可能赢得战场先机。据统计,人工智能应对战场变化所需的反应时间比人类快400倍以上。面对瞬息万变的战场态势,人们将更倾向于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指控系统的自适应规划和自主决策,使指控模式由“人在环路上”转变为“人在环路外”,从而在减轻指挥人员负担的同时,提高作战效率和执行任务的成功率。

从“集成制胜”到“集群制胜”

传统的装备发展理念是将大量资金投入到高度集成的高精尖武器平台研发中,以期在战争中凭借代际优势和性能优势实现对敌方的降维打击。然而,开发部署多功能高端平台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经费,当把多个软硬件模块集成到单一武器平台时,还可能出现相互之间不兼容的情况。一旦该平台被毁,将造成重大损失。人工智能等颠覆性技术的军事应用促使无人集群得到快速发展。无人集群具有数量规模大、综合成本低、去中心化等优势,无人平台之间相互协调、分工合作,可自主决策并有组织地执行作战任务,即使部分无人平台被毁,也不影响整体作战效能。外军提出的“决策中心战”“马赛克战”等作战概念,即着眼利用无人集群完成作战任务。在智能化战争中,通过将侦察监视、信息通联、指挥控制、火力打击等功能分散到大量功能单一的无人作战单元中,构建高鲁棒性、高弹性的“杀伤网”,然后根据任务需要对组合方式进行调整,将使其涌现出强大的群体智能,给对手制造极大的不确定性,进而把对手困在OODA环的判断环节,无法做出有效决策。此外,由于无人集群数量庞大,可使对手的探测、跟踪、拦截能力迅速达到饱和,对手因无法摧毁集群中的所有无人平台,而不得不面临防御工事失效的困境。

从“军事主导”到“多元混合”

传统战争主要依靠暴力手段使敌方屈服于己方意志,通常具有较强的战争烈度,平时与战时界限分明。随着军事斗争领域向太空、网络、智能等新型领域不断拓展,以及经济、文化、外交、法律等手段在战争中的作用不断凸显,智能化战争将在“灰色地带”为代表的多个领域以“多管齐下”的形式展开。战争烈度可能会有所减弱,平战界限将更加模糊。无论是2019年沙特油田因遭到无人机袭击而导致其一半石油停产,还是2021年美国最大输油管道因遭遇网络攻击而导致大面积油料短缺,各类新型攻击手段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均不可小觑。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成熟,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向对手的工业、交通、金融、通信、能源、医疗等设施和网络发起的攻击将更加普遍。智能化战争的门槛将呈现下降趋势,参战方可能采取不宣而战的方式发起融合经济战、外交战、网络战、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等多种样式的混合战争,使对手疲于应付。

从“实战验兵”到“实验演兵”

在传统条件下,由于缺少科学的模拟仿真与评估工具,因此只有在实战中才能检验出军队的真实能力。在智能化条件下,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基于实际的战场环境和任务背景创建具有较强立体感和真实感的虚拟场景。该场景不仅可以从声音、外观、性能等多个维度对武器装备等客观事物进行还原,还能模拟大雾、大雨和暴风雪等各种恶劣天气,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现战场的地形、气象、水文、电磁、核化等信息,接近战场的真实状况。

根据现实中敌方的特征设定虚拟环境中的假想敌,并对战局的可能走向进行智能模拟仿真,可使官兵在正式开战前就已在虚拟现实中数次“亲历”战争,从而对装备性能、战争节奏、敌我情况都了然于胸,在执行现实任务时将更加游刃有余。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前,美军曾秘密开发了一款模拟巴格达作战环境的电脑游戏,在被派遣到伊拉克执行任务的人员中,接受过游戏训练的人员生存率高达90%。随着现实中收集到的数据不断丰富完善,虚拟战场的搭建将更加逼真,对战场态势的走向预测将更加准确,关于演习的综合评估将更加可信,敌对双方都力图通过智能推演即可预先获知战争结果,将可能出现不战或小战就“屈人之兵”的情况。


(瞭望新时代网)

编辑:洛宇    责任编辑:王小晶

来源:中国军网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 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

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 换一换

友情链接

国家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9140089号

瞭望新时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