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经济>宏观>正文

2021大湾区经济总量约12.6万亿元 比2017年增长约2.4万亿元

2022-04-20

“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约12.6万亿元人民币,比2017年增长约2.4万亿元人民币。”4月19日上午,在广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广东省发展改革委(省大湾区办)主任郑人豪介绍。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在发布会上,来自广东省发展改革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交通运输厅、海关总署广东分署、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的相关负责人,全方位介绍了广东推进“双区”建设的有关情况。

粤港澳大湾区铁路运营里程近2500公里

郑人豪在发布会上介绍,近年来,粤港澳三地共同推进大湾区合作发展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21年,大湾区进入世界500强企业25家,比2017年增加8家;广东省现有高新技术企业超6万家,其中绝大部分都在粤港澳大湾区,比2017年净增加2万多家。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粤港澳合作更加深入,三地民众获得感更加充实。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资源加快集聚,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影响力显著增强,创新要素跨境流动更加畅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更加高效。

“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牵引,以深圳光明科学城、东莞松山湖科学城、广州南沙科学城等重点区域为主阵地,成体系布局建设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据省科技厅副厅长梁勤儒介绍,部分重大基础科技设施已实现面向港澳和全球开放共享,如东莞散裂中子源,已有3台谱仪完成包括港澳地区在内的近500项用户课题,其中港澳用户占比超10%。

在“软联通”方面,广东着力推进“湾区通”工程,粤港澳三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不断深化,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形成。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有序推进,职业资格认可、标准衔接范围持续拓展。

“截至2021年末,参与‘跨境理财通’试点业务的大湾区居民超2万人次,资金汇划5855笔,金额4.86亿元,资金双向流动均衡,交易活跃。”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副行长林平介绍。

在“硬联通”方面,着力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三地往来更加快捷,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等标志性工程建成运营,大湾区铁路运营里程近2500公里,“轨道上的大湾区”加快形成。珠江口东西两岸跨江通道陆续建成。

省交通运输厅二级巡视员黄凌在发布会上介绍了加快完善湾区高速公路网络建设的情况:“截至2021年底,大湾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4972公里,路网密度达到9.1公里/百平方公里,在国内外主要城市群中位居前列。”

此外,粤港澳三地着力推进民生合作,港澳居民来粤生活发展更加便利,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加快形成。社会保障方面,“湾区社保通”政策落地,截至2021年底,港澳居民在粤参加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累计达27.92万人次。更多港澳青年来粤就业创业,目前,在粤纳入就业登记管理的港澳居民超过8.51万人;全省建成“1+12+N”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体系,累计孵化港澳项目超过2300个、吸纳港澳青年就业达3400余人。

“为了促进大湾区跨境要素高效便捷流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后,海关总署即研究出台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47项细化措施。广东分署及省内海关不断优化监管服务,全力推进大湾区建设任务落地实施,促进大湾区贸易便利化。2021年,广东对港澳进出口1.18万亿元,占广东外贸总值的14.2%。”海关总署广东分署二级巡视员袁胜强说。

2021年深圳研发投入居全国前列

“2021年,深圳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3年年均增长5.5%。”发布会上,深圳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黄敏介绍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有关情况。

深圳市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单位GDP能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1/5;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连续3年居全国城市首位;创新动能更加强劲,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5.46%;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升,进出口总额3.5万亿元,出口总额连续29年居内地城市首位。

黄敏介绍称,深圳围绕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积极构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格局,开展一系列重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一方面,巩固提升科技创新优势,为高质量发展赋能。2021年,深圳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46%、居全国前列。其中,市级科技研发资金投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占比46%,基础研究能力稳步提升。高水平创新载体加速聚集,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国家5G中高频器件创新中心先后获批成立。

另一方面,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加快建设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制定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8个未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规划布局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一群一策”打造优势产业集群,202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1.1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8.6%。

此外,增强湾区重要引擎功能,以改革开放释放高质量发展新活力。深圳经济特区47条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综合改革试点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40条首批授权事项基本落地;制定放宽市场准入24条特别措施,获批首个全国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试点城市。

前海港资企业同比增156%

横琴登记就业澳门居民503人

目前,广东省正着力推进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横琴、前海合作区起步成势,有效拓展港澳发展空间。通过加快建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加快推动粤港澳三地合作,在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方面,让三地共享合作带来的发展和推动力。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2021年,前海合作区(扩区后)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55.7亿元、同比增长10.5%,税收收入增长了15%,关区进出口总额增长20.28%;新推出制度创新成果75项、累计685项,新增全国复制推广7项、累计65项。

“去年,前海合作区港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了156%,港资占前海利用外资的93.8%。”黄敏介绍,“前海国际金融城签约入驻了161家金融机构,其中港资外资占三成。”

郑人豪介绍了横琴合作区的发展情况:“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管理机制已经建立,而且运行良好。”

产业布局方面,去年12月6日,粤澳半导体基金项目、空客直升机中国总部项目、横琴中药新药技术创新中心等首批13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落户,形成合作区加快建设的示范效应。横琴合作区推出商事登记跨境通办服务,澳门企业足不出户即可落户合作区,自揭牌以来新设立澳资企业253家,实有澳资企业4771家,澳资企业参与合作区建设热情高涨。社会民生领域,“澳门新街坊”项目加快建设,可为澳门居民提供4000套住房。截至2021年底,横琴合作区登记就业的澳门居民503人,同比增长114%。目前,澳门居民累计办理居住证8679人。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投入使用,新增各类学位4100个。

(瞭新社)

编辑:黄惠群    责任编辑:黄田心

来源:南方网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 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

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 换一换

友情链接

国家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9140089号

瞭望新时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