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技>AI>正文

做强“农业芯”,端稳中国饭碗

2022-04-14

“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近日,在海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第一站就来到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了解海南支持种业创新等情况,再次指明种子之于中国饭碗、之于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意义。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源头”。“十三五”以来,我国种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种业“芯片”不断创新突破,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水稻、小麦两大口粮作物品种已实现完全自给,杂交水稻国际领先,农作物重大新品种不断涌现。然而,我国农业用种安全仍面临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不足、育种创新水平不高、种业企业竞争力不强、市场环境亟待优化等难题。只有在“一粒种子”上下更大功夫、做更大文章,才能把中国饭碗端得更牢。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推进种业创新,根本出路在科技。目前,世界种业正迎来以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发展为标志的现代种业科技革命。为了抓住机遇、实现种业的跨越式发展,一方面,要加强“大联合”“大协作”,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难关,破解一批“卡脖子”问题,集成创新一批实用模式,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品种,使我国重点作物和畜禽育种创新能力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另一方面,种业科技攻关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要有更大力度、更远谋划的创新作为,为加大种业振兴后备人才储备夯实基础,为早日实现重要农产品种源自主可控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农业种质资源是现代种业发展的基础。当前,需要加快摸清我国农业种质资源家底和发展变化趋势,有效收集和保护珍稀、濒危、特有资源,实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同时,要加快建成一批品类齐全、储备丰富的种质资源库,构建全国统一的农业种质资源大数据平台,完善种质资源信息公开和共享交流机制,提升大规模资源鉴定和基因挖掘能力,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种质和基因资源。

种业是一个系统工程,推进种业振兴任重道远,这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一稻”,“中国抗虫棉之父”郭三堆“一生一棉”,“甜瓜大王”吴明珠“一生一瓜”……这些享誉国内外的知名育种专家一辈子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用青春、智慧、汗水换来了优良种子。甘坐冷板凳,十年磨一剑,久久为功,心无旁骛、深耕细作,定能加快实现种业发展从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转变。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勇于创新突破,大胆迎接挑战,我们有能力有信心搞好种业发展,让种业装上越来越多的“中国芯”,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瞭新社)

编辑:黄惠群    责任编辑:黄田心

来源:南方网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 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

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 换一换

友情链接

国家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9140089号

瞭望新时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