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技>5G·互联网>正文

多档节目瞄准“二十四节气”,音乐在文化传承中扮演何种角色?

2022-04-14

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冬奥会中,开幕式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倒计时短片,让全世界领略了这一中国古老历法的魅力。闭幕式又以“折柳寄情”的环节,展现出中国人独特的缅怀方式。总导演张艺谋曾在采访中表示,希望借此机会把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传递到全世界。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

随着冬奥会的结束,一批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文化节目陆续涌现,比如央视播出的大型文化系列节目《古韵新声》,河南卫视推出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之《清明奇妙游》,以及浙江卫视新上线的系列晚会《中国好时节》春分篇。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黄河流域,自西周开始,至今已沿用2000多年,2016年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几档文化节目正是以二十四节气为依托,将与之相关的历史、诗词和民俗,通过歌曲、舞蹈和戏剧等形式呈现出来。

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人们逐渐淡忘了很多传统文化背后的深层意义,有些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开始流于形式。可喜的是,我们能看到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热情日益高涨,越来越多的人渴望答疑解惑。

那么,除了二十四节气主题之外,还有哪些创新型文化节目出现?音乐又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扮演何种角色?

重拾中国节气仪式感,激活传统文化生命力

清明节在二十四节气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仅融合了寒食节、上巳节等节日内容,还兼具了祭祖扫墓、踏青郊游和农事节令的社会生活内容,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哲学观。

今年清明节,央视联合国家文物局推出大型文化系列节目《古韵新声》。除了清明节以外,还将在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元宵期间播出。首期特别节目《古韵新声·清明》以“慎终追远”为主旨,融合了“文物展演+文化访谈+古风乐舞”的表现形式。

其中,古风乐舞环节正是对文物内容的视觉化呈现,邀请了杨千嬅、张含韵、凤凰传奇等多位歌手作为传唱人,通过歌曲或舞蹈的形式演绎诗词情感、古画内涵和古籍意蕴,深度挖掘与清明相关的民风民俗与历史文化。

《古韵新声·清明》以童声合唱《二十四节气歌》开场,唱出充满童趣的中国式浪漫。一批与清明有关的诗词,则以歌曲或舞蹈的形式呈现。

杨千嬅把杜牧的《清明》唱成歌,成功将人们带回那个细雨纷纷的时节;张含韵演唱的《诗经·郑风·野有蔓草》,再现先秦清甜宜人的春日邂逅;凤凰传奇以一曲《行香子·树绕村庄》,勾勒出春意盎然的田园风光。

《春夜喜雨》通过打着油纸伞的少女起舞,再现了唐代诗人杜甫诗中的意境;男子群舞《拔河赋》艺术化地展示了,唐代进士薛胜笔下清明节拔河比赛的场景;《人生若只如初见》,则将纳兰性德对妻子道不尽的思念跳成舞蹈。

△张含韵演唱《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而一批与清明节有关的名画,也在CG、AR等技术支持下得到了可视化和美学化的改造。比如在歌曲《画中城》的表演,就通过CG技术让北宋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活起来”,带领观众一起走入北宋汴京城的繁华场景。

《古韵新声·清明》对传统节气内容的创新演绎,也得到了不少观众的好评。#杨千嬅唱出千年前的清明诗意# 、#用中国诗词打开清明时节#、#张含韵唱出2500多年前的春日浪漫#等话题接连登上微博热搜。

而在这档节目播出的前一天,频频依靠传统文化出圈的河南卫视,也联合优酷推出了《清明奇妙游》,以历史上著名的雅集聚会——“西园雅集”为创作基础,汇聚苏东坡、黄庭坚、米芾、秦观、李清照、陆游、辛弃疾等宋代名人,通过情景故事串联起一场奇妙游。

在《唐宫夜宴》爆火之后,河南卫视继续以传统文化为核心,打造了“中国节日”奇妙游系列节目。先后推出了《元宵奇妙夜》《清明奇妙游》《端午奇妙游》《七夕奇妙游》。

据总导演总导演陈佳介绍,今年的《清明奇妙游》延续了去年开创的“网剧+网综”形式,同时在“戏剧+影视+综艺”的融合与突破等方面进行大胆实践,借助《西园雅集图》自有的分段落分场景描述方法,以舞蹈、歌曲和戏剧的形式呈现多个清明节平行小剧场。

不同于《古韵新声》的棚内呈现模式,《清明奇妙游》采用中国东方园林中“移步异景”的独特手法。摄制组在河南、江西和四川等多地取景,同时注重人与景的交融。比如李玉刚演唱的歌曲《清明客》,歌词来源于《庄子·齐物论》,还融合了山水乡村的实景拍摄。

在歌曲表演形式上,《清明奇妙游》也兼顾了流行音乐和传统曲艺。比如歌曲《梦寒食》用流行说唱元素,展现清明吃青团、馓子的饮食习俗。器乐表演《揽明月》则包含了器乐、京剧、说书等形式,为观者带来一场“国潮的碰撞”。

在深挖歌曲内涵上,这档节目将流行歌曲与清明节的深层文化内涵相结合。最后的互动节目《云烟成雨》,以“那年今日”为主题面向全国征集照片与故事,伴随着演唱者房东的猫轻柔的歌声中,将占据中国人心底的清明祭奠意识和生命意识唤醒。

△互动节目《云烟成雨》

除了清明节以外,浙江卫视于3月20日播出的文化晚会《中国好时节·春分篇》,则瞄准了春分这一节气。晚会一共包含九个节目,分为序篇、和谐、绽放和希望四个部分,以“春”为核心讲述春的意义和传统习俗。

这场晚会借鉴了宋代简约雅致的视觉风格,在内容上囊括了龙井春茶、杭罗织锦、越剧戏曲、青瓷器乐、龙泉剑气、海上丝路等多种文化元素,在表演形式上覆盖了戏曲、评书、舞蹈和歌曲。

一直以来,春日的江南都散发着别样的魅力。正如那句诗歌所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所以,这档节目同样以实景拍摄为主要形式。比如在开场节目《春分无限》中,场景随着舞者在八角亭、园墙、龙井茶田、西湖春景等建筑间切换。

同时,《中国好时节·春分篇》十分注重与当地文化元素相结合。女子群舞节目《春茶意暖》以龙井茶为引,将舞蹈演员们固定在4.7米的杆子上,配合四米长的水袖舞动,宛若灵动的茶叶,在茶碗中律动。

《春茶意暖》这个节目,还得到了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女士的肯定。3月26日,华春莹在个人推特发文称“品一口春茶,尝一口春天”,同时贴出《春茶意暖》的表演视频,得到了众多外国网友的点赞和评论。

△华春莹在推特发布《春茶意暖》表演视频

这场晚会的主创人员表示,未来还会在夏、秋、冬各自推出一场晚会,希望让观众再次看到欧阳修笔下“四时之景不同”,从而真切体会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时令特色。

从古代农耕文明到现代科技文明,二十四节气渗透在中国人衣食住行的每一处,人们在不同的节气开展农事养生、美食茶饮和外出旅行等活动。这三档文化节目通过歌曲、舞蹈和戏曲等形式,让传统节气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国潮成为新晋流行文化符号,“艺术+视听”成节目创新突破点

3月28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通知,将120档节目作为“2022年广播电视重点节目”。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和“中国好时节”系列节目,成功入选了“赓续中华魂”主题版块。

4月7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又公布了“2021年第四季度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一共包含17个广播或电视节目。北京卫视解读戏曲艺术的《最美中国戏》,山东卫视展开“杏坛论道”的《齐鲁文化大会》,河南卫视和B站联合推出的《舞千年》和浙江卫视聚焦书法艺术的《妙墨中国心》同时入选。

△浙江卫节目《妙墨中国心》

据《百度2021国潮骄傲搜索大数据》显示,“国潮”在过去十年中关注度上涨528%,成为备受社会关注与追捧的流行文化符号。“国潮”一词的内也从一众老字号商品回春,扩大到中国品牌、文化以及大国科技引领的全新国潮生活。

而以传统文化节目为代表的“新国潮”创作,正在成为主题节目创新的“新赛道”。其中,“艺术+视听”、“国粹+科技”,成为这类节目主要的创新突破点,主要体现在将多元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嫁接,以及舞台表演与电视媒介的融合上。

比如浙江卫视的《妙墨中国心》,将书法艺术和背后的人文故事巧妙结合,并通过舞台表演加以呈现。在这档节目的最后一期中,歌手李玉刚演唱了歌曲《落墨》,并与中国美术学院的同学们带来一场“五体书跨界服装秀”。

如果说2021年是“国潮”节目的“当打之年”,那2022年将是“国潮”节目创新发展的“爆发之年”。为了让文化类节目既有文化价值又有传播意义,节目制作方聚焦戏曲、唐诗宋词、传统婚礼、国潮国货等主题,在艺术表达、叙事方式和接受体验上作出不同的尝试。

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这些节目除了将不同的音乐类型相结合之外,也通过音乐这一载体为唐诗宋词的呈现找到了合适的表达方式。

比如东方卫视的《国韵有新潮》,选择将传统戏曲和非遗等艺术,与当代多元流行文化进行融合跨界文艺竞演。而北京卫视的《寻找蝶恋花》作为首档为宋词谱曲的真人秀,则致力于让宋词成为全民哼唱的流行曲。

《乡土中国》作者费孝通说过,“文化自觉”建立在对“根”的找寻与继承上,只有在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并接触到多种文化的基建上,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

因此,当下扎堆出现的这批“国潮”节目,必须着眼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和准确认识,巧妙找到与当下社会生活之间的切合点,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多重内涵和当代价值,以新时代的视听语言呈现在观众面前,才能真正做到传统与现代的相融相通。


(瞭新社)

编辑:李玲    责任编辑:陈结

来源:音乐财经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 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

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 换一换

友情链接

国家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9140089号

瞭望新时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