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技>AI>正文

学生安全教育不能流于形式主义

2022-03-29

3月28日,是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全国各地纷纷组织公安、消防、安监等部门进学校、进课堂,让学生们零距离地体验如何正确应对身边的安全风险,给孩子们送上一年一度的安全“大礼包”。对中小学生设立专门的安全教育日,最早开始于1996年,迄今已是第27届,这一制度为提高中小学生安全知识、保障孩子们健康成长作出了积极贡献。

对成长中的孩子们而言,安全是最宝贵的。对中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就是为了全面深入推动中小学生安全教育,让孩子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好地识别风险、防控风险、应对风险,从而降低各类伤亡事故的发生率。然而,客观来说,近年来我国校园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校园安全事故频频发生,这种严峻现状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小学生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能力。

中小学生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能力,说明对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存在短板和不足。就拿造成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溺水来说,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约有57000人因淹溺死亡,青少年在其中占很大比例。溺水者常以面部朝下、近似直立的状态飘在水中,被误以为是正常潜水状态,导致救援不及时而溺亡。专业人士指出,不建议未经救援培训的游泳者冒然下水施救,更不建议在岸边多人手拉手下水救援,这些方式都容易引发更多的溺亡事件。如2020年6月,重庆潼南区就有7名小学生,因试图救援1名落水同伴而全部溺亡,酿成血淋淋的教训。

生命安全是一切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的前提。如果连生命安全都无法保障,那人生的所有理想、意义和价值都将沦为虚无。然而,大多数时候,在应试教育、升学考试的压力之下,学生安全教育常常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时间不足、资源匮乏、流于形式、缺少实践演练都是常态。许多学校把“安全教育”变为“安全管理”,只要确保此时此地不出事,就尽可能把学生的时间排满能产出“分数”的课程。在这种功利主义的教育方针影响下,许多中小学生直到长大成人仍然不会使用干粉灭火器,遑论正确应对处置更加突发和紧急的安全风险呢?

比较而言,一些发达国家对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明显更加“走心”,安全教育的成果直接体现为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例如日本,作为自然灾害频发的岛屿国,日本的学校始终致力于与学生家长和其他有关部门沟通协调,组织学生参与防火、防震、防灾演习,其安全教育完全浸润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俄罗斯通过立法将生命安全基础知识作为必修课,1-11年级学生根据循序渐进原则,学习学校的安全措施、城市中的危险因素、自然灾害事故与人的安全、犯罪性极端异常情况等课程,安全教育已成为俄罗斯中小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内容。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所从事的不是工业流水线,而是培养一棵棵茁壮成长的幼苗。”安全是发展的前提。中小学生处于成长阶段,在生理上和智识上都有待成长提升,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加强安全教育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在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我们要利用这一契机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更应当警惕将学生安全教育形式化、边缘化、表面化的不良倾向,树立正确的安全教育观,确保安全教育的常规化、多样化、系统化,真正呵护中小学生茁壮成长。

(瞭新社)

编辑:黄惠群    责任编辑:罗渼桦

来源:光明网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 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

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 换一换

友情链接

国家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9140089号

瞭望新时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