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军事>军民>正文

温暖常在,一封封书信将边防官兵与金陵学子紧密相连

2022-03-22

温暖常在,一封封书信将边防官兵与金陵学子紧密相连

春风拂过梧桐沟

南京,一座历史厚重、经济发达的繁华都市;梧桐沟,一个地处戈壁、英雄辈出的边防连队。

春暖花开的3月,一封封饱含深情的书信,跨越万水千山,将两地紧紧联系在一起,温暖着边防官兵,感动着金陵学子。

对新疆军区哈密军分区梧桐沟边防连官兵来说,这是一份无比珍贵的礼物。这些书信让他们懂得,无论连队多么偏远孤寂,无论官兵如何默默无闻,祖国没有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该连驻扎戈壁深处,海拔近3000米,冬季最低气温达零下30摄氏度。几十年来,一茬茬官兵战天斗地,像钉子一样牢牢铆在边防线上,捍卫着祖国的神圣领土。

“亲爱的解放军叔叔,感谢你们守卫祖国边疆……”收到南京市后标营小学学生们的来信,官兵们争相传阅。

南京市后标营小学学生写给梧桐沟边防连官兵的信。杨 磊设计制作

四级军士长吕桂临刚到连队时,这里没有长明电,喝的是“涝坝水”,条件十分艰苦。扎根边防十几年,吕桂临习惯了大漠的风沙,看惯了边关的冷月,一个百炼成钢的硬汉,却被孩子们的祝福感动得流下热泪。

“孩子们的来信,如同一道温暖的光,驱散了我心底的阴霾。原来,我守护的不是荒漠戈壁,而是万家灯火。”新兵杜子玉是一名大学生士兵,刚到连队时,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一度让他迷茫失落。孩子们信中真诚的话语,让他懂得了坚守的意义,坚定了报国的志向。

书信在手中传阅,温暖在心中流淌。

看着学生们的来信,已在边疆工作30年的军医兰泽伟,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儿子兰海洋。

前不久,南京市后标营小学邀请陆军工程大学官兵来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陆军工程大学随即成立“红色薪火”宣讲团,让就读该校的边防军人子女以“你,是我的信仰”为主题,为孩子们讲述父辈扎根边防、无私奉献的故事。兰海洋便是宣讲团成员之一。

“父亲几十年如一日戍守边疆的经历,使我深刻懂得了军人的价值、奉献的意义。”讲台上,兰海洋为孩子们深情讲述父亲的故事。

宣讲团成员王甜甜的父亲王俊景,也是一名边防军人。24岁那年,王俊景在执行电路抢修任务时不幸遭遇电击,双手截肢。

“我父亲所在部队高寒缺氧,寸草不生。在极端恶劣环境下抢修电路,是一项艰苦而危险的工作。但父亲总是说,看到漆黑的夜里重新亮起灯火,是一种幸福……”随着王甜甜的深情讲述,不少学生感动落泪。

四年级学生戴羽辰走上讲台,给了王甜甜一个拥抱。她说:“长大以后,我也要当一名军人!”

宣讲活动结束后,后标营小学校长杨毅静代表学生们提出一个请求:给边防军人写信,向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致敬!

就这样,带着声声问候和祝福,100多封书信飞向西北边陲,送到了边防官兵手中。

二三十年前,陆军工程大学这群青年学子的父辈,义无反顾投身军营,戍守荒漠戈壁、巡逻雪域高原、扎根生命禁区,用青春热血捍卫祖国大好河山。如今,作为戍边军人的子女,他们也选择穿上军装,接过父辈手中的钢枪,传承保家卫国的使命。

从后标营小学的孩子们身上,军校学子们看到了昨天的自己,更看到了明天的希望。“我们学校近六分之一学生是军人子女,组织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就是要培塑孩子们的爱国情怀、爱军情结。”杨毅静告诉记者。

来信背后的故事,如春风拂过梧桐沟,温暖着连队官兵的心。在该连指导员罗海潮的提议下,连队组织“读来信、谈感想、话使命”活动,官兵在回顾红色历史中深切体悟先辈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重温连魂连训,卫国戍边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活动中,连队官兵集体给孩子们回信:“有你们的支持,我们一定守好祖国的每一寸土地”“这里虽然条件艰苦,但我们并不孤独,因为身后是祖国、是你们、是万家灯火”……

一封来信,给边防官兵以卫国戍边的力量;一封回信,在孩子们心中埋下报效祖国的种子。那种子,在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不断生根、发芽……


(瞭望新时代网)

编辑:袁小宇    责任编辑:小鱼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 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

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 换一换

友情链接

国家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9140089号

瞭望新时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