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法治>案例>正文

“小法庭”唱响多元解纷“好声音” ——乌海市海南区法院巴音陶亥镇法庭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纪实

2022-01-04

巴音陶亥镇法庭是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南区人民法院的派出法庭,是乌海市唯一一个农区基层人民法庭。

自2020年以来,该法庭主动融入基层治理,全力服务乡村振兴,通过人民调解、委派调解、法官调解、司法确认等程序,构建起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巴镇模式”,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传递了多元解纷的法治“好声音”。

谋惠民之策——

让群众体验法治力量

作为巴音陶亥镇法庭庭长的薛文光没有想到,2021年以来,以调解方式化解的矛盾纠纷在一审已结案件中占比竟高达70.7%,生动诠释了“以和为贵”的新愿景。

“我们在工作中发现,涉农纠纷一般都是小矛盾,但当事人认死理,矛盾容易激化。”为此,薛文光说,“要将纠纷解决在诉前、把矛盾化解在源头,作为法庭工作的重点。”

2020年4月,巴音陶亥镇政府“老书记”工作室成立。该工作室聘请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退休老书记为成员,全力化解矛盾纠纷,为乡村治理注入了新活力。

巴音陶亥镇法庭主动对接“老书记”工作室,以及司法所、派出所等相关部门,尝试参与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推动府院联动的常态化运行。

出现纠纷,参与诉前调解;发现问题,主动提前介入。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巴音陶亥镇法庭举全庭之力,解决群众诉求,化解涉诉涉访难题,逐渐成为当地守护和谐发展的“平安符”。

行便民之举——

让村民感受法律温度

2021年5月,巴音陶亥镇法庭陆续接到杨福乐等渡口村村民起诉某农牧业公司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案件。经初步了解,该公司共与100余户村民签订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因公司经营不善,导致近千亩土地5年的承包费迟迟没有给付。

面对村民的切身利益,巴音陶亥镇法庭与巴音陶亥镇党委、政府、司法所等部门携手联动,迅速摸清纠纷成因和症结所在。为了使矛盾纠纷从源头上得到化解,法庭决定采用“人民调解+司法确认”的方式化解矛盾,通过细化任务、分类施策、协调配合,形成了“诉源+诉前+诉讼”的多元解纷“巴镇模式”。

在两个多月的时间内,巴音陶亥镇法庭驶入“快车道”,跑出“加速度”,快调快结,便民为民。

渡口村距离巴音陶亥镇法庭15公里,涉案村民往返不便,法庭积极对接司法所等部门,入驻法庭,现场办公,让村民享受到贴心的司法服务;正值农忙时节,工作人员加班加点,放弃休息时间,让村民体验到浓浓的法律温度;针对外出务工与不方便到场的村民,法庭利用调解平台进行线上调解,让村民感受到深深的执法真情。

两个月来,他们每天重复着这样的工作:确认地界、确立承包金额、确定支付方式,调解成功的,当即进行司法确认;调解不成的,再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化解。

“我们不再就案办案,而是形成合力化解纠纷,案件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果。”参与调解的巴音陶亥镇司法所工作人员段丽青说,如此高效、便捷的调解模式,有效维护了农村的生产秩序,维护了基层的和谐稳定。

百户村民、百起纠纷,用最短的时间去解决,用最快的方式去处理,温暖了民心,赢得了民意。

“太暖心了,我们不用东奔西跑就解决了问题。”历时5年的纠纷终于解决了,杨福乐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解为民之忧——

让百姓享受司法红利

身在一方乡土,服务一方百姓。巴音陶亥镇法庭不断深化多元解纷模式,与“老书记”工作室、司法所、村委会等达成联建共建共识:主动对接联建共建村,注重事前预防,详细了解各村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矛盾预防工作;注重事后化解工作,发现矛盾及时提供法律帮扶,让巴音陶亥镇呈现出一派祥和的景象。

只要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只要出现纠纷就立即调解,只要涉及农区的案件就引导当事人进行诉前调解。多元解纷新机制,让百姓享受到了司法服务带来的红利。

要做就做接地气、有温度的人民法庭。自2021年1月1日至10月31日,巴音陶亥镇法庭共受理案件152件,结案133件,其中,通过多元解纷机制调解案件94件。

薛文光说:“基层矛盾得到充分化解的同时,法庭与政府等部门的配合更顺畅、联系更密切了!”

据悉,“巴镇模式”正成为引领乌海多元解纷的新亮点,府院联动正成为构建乌海多元解纷的新样板。谋惠民之策、行便民之举、解为民之忧,“巴镇模式”全力为基层治理加码助力。


(瞭望新时代网)

编辑:洛宇    责任编辑:王尔东

来源:人民法院报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 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

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 换一换

友情链接

国家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9140089号

瞭望新时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