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经济>宏观>正文

广东报告省内首例奥密克戎变异株,专家建议:尽快接种加强针提升抗体水平

2021-12-15

12月14日,广州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13日越秀区报告一例入境人员隔离期满返穗居家隔离期间核酸检测阳性,感染的新冠病毒是奥密克戎变异株。广州立即对疫情防控提档升级。这是广东首例、中国内地第二例报告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株。专家建议,面对奥密克戎,无须过度恐慌,保持勤洗手、戴口罩等良好个人防疫习惯。同时,建议尽快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提升体内抗体水平。

尚未成全球主流毒株

人们为何如此关注奥密克戎?因为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突变最多的新冠变异毒株。11月26日,B.1.1.529突变株被世卫组织定性为VOC,拥有了正式名字——奥密克戎。VOC是目前病毒监测系统中的最高级别,代表着最危险的突变株。

根据相关报告显示,奥密克戎在新冠病毒刺突蛋白上携带超过30种不同变异。在刺突蛋白的关键位点上,奥密克戎新增了更多突变,可能将大大增加病毒的感染能力和传播效率。专家们也强调,变异数量多,并不意味着病毒会更凶猛。奥密克戎到底将带来什么影响,还需要时间观察。

如今近一个月过去,情况如何?从全球已有数据看,奥密克戎还未成为主流毒株。全球共享流感数据倡议组织网站信息显示,在过去两个月内,各国提交至网站的新冠病毒株基因序列里,德尔塔变异株在全球范围内仍然是主要的传播“优势株”,占比达99.8%,奥密克戎的占比仅为0.1%。

但它的影响力仍不容小觑。目前,全球各国上传到网站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序列共2769条,其中英国位居最高位,达1119条;其次为南非,779条。据欧洲疾控中心预测,奥密克戎变异株将于2022年1月1日成为欧洲的“优势株”。12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再次表示,奥密克戎全球传播的风险“非常高”。

中国情况如何?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内共报告12例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病例,其中香港7例,台湾3例,天津1例,广州1例。

管控监测网络灵敏

人们更为焦虑的是奥密克戎的免疫逃逸能力。研究显示,奥密克戎的一些突变位点,可能会增加该病毒与人体的结合能力、复制能力和免疫逃逸能力。

刺突蛋白是新冠病毒进入人体的关键。针对奥密克戎在刺突蛋白上的多个突变,目前一系列研究都显示,该变异株虽对一些疫苗诱导的中和抗体具有广泛但不完全的逃逸,但加强针的接种、感染后全程接种,都可显著提高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中和活性。

12月13日,智飞生物在官网发布消息称,假病毒中和试验的结果表明,公司旗下的三剂次重组蛋白疫苗对奥密克戎仍然有效,其中二三针间隔4个月以上的接种者血清100%检测到针对奥密克戎的中和抗体。这是目前国内首个表明对奥密克戎有效的新冠疫苗。

12月8日,首个国产新冠中和抗体联合疗法获得国家药监局应急批准。12月12日,研发企业腾盛博药在其官方微信发布消息称,针对奥密克戎的体外嵌合病毒实验数据表明,该疗法对奥密克戎和其他广受关注的新冠病毒变异株均保持中和活性。

广东报告的感染病例,是否有传入社区的风险?在14日的广州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陈斌通报,该病例乘坐飞机抵达广州后,是闭环转运至越秀区家中居家隔离。确认为奥密克戎感染病例后,广州立即采取提档升级的防控措施。

该例感染者与外界的接触程度被降到了最低。截至12月14日12时,重点场所筛查人员、密切接触者及次密接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环境样本中4份阳性均为病例住所发现。

12月1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社区防控专家、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吴浩表示,奥密克戎变异株不影响我国现有核酸检测试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我国监测体系具备及时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株输入病例的能力。此次广东报告的首例奥密克戎病例是在闭环管理人员排查中发现,也说明了目前广东的管控监测网络是灵敏的。

但随着奥密克戎加速在全球传播,广东陆续报告奥密克戎的境外输入个案或将不可避免。世界卫生组织表示,根据现有的数据,如果一旦发生社区传播,奥密克戎的传播速度可能将超过德尔塔。“对付任何一种传染病,切断传播链条都是有效做法。”广州公共卫生专家王鸣认为,坚持“动态清零”是对抗病毒的有效措施。至于个人,应该积极配合防疫政策,做好个人防护。

尽量减少人员聚集

王鸣强调,新冠病毒发生变异是一种常态,但不管如何变化,它本质上仍是新冠病毒,所以接种新冠疫苗仍有肯定的防护效果,尤其是预防住院和重症病例已获得较多的数据,应该抓紧接种加强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病中心首席专家蔡卫平也表示,虽然奥密克戎的传播力更强,但在对抗新冠病毒的两年时间里,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有效的防控机制。从目前的观察来看,感染奥密克戎毒株后,患者往往病情较轻,重症化率很低。接种疫苗,还能防止发展为重症。因此,他建议“应接尽接”。“降低传播风险,做好日常防护尤为重要。”蔡卫平提醒,目前疫情还没有结束,不要有麻痹松懈心理,岁末年初尽量减少人员聚集。


(瞭新社)

编辑:何川宁    责任编辑:苏穗越

来源:南方日报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 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

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 换一换

友情链接

国家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9140089号

瞭望新时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