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技>AI>正文

让专业权威的文艺评论把握文艺方向盘

2021-08-13

【岳奎: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岳奎指出,坚持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望远镜和显微镜,观察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际,正确认识和把握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部署开展党的各项工作,既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正确认识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有效破解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就是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把握时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能力,继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就是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引领时代。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引下准确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在继往开来中解答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关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前景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必将在中华民族复兴史上、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和人类社会进步史上绽放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摘编自《人民日报》

【刘大先:让专业权威的文艺评论起好把握文艺方向盘的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大先认为,文艺创作者与作品的多元性质并不意味着信马由缰,众口异词,其可能的后果之一就是造成莫衷一是。对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而言,学术争鸣的重要意义在于推动形成创作共识、评价共识、审美共识、价值引导、精神引领,从而为弘扬真善美、批驳假恶丑打好必要基础。我国的文艺评论是建立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批评标准与价值取向之上。构建中国特色评论话语,健全文艺评论标准,需要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政治性、艺术性、社会反应、市场认可统一起来,把社会效益、社会价值放在首位。总之,真正专业而权威的文艺评论一定是以主流价值观为指针,并在实践探索中巩固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与评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将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真正起到把握文艺方向盘的作用。

摘编自《光明日报》

【刘斌、刘一鸣:多措并举将我国数字经济“做大做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刘斌、刘一鸣指出,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数字经济也将迎来由“大”到“强”的拐点。为了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中国应坚持构建新发展格局,致力消除新型贸易壁垒,以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更深度地融入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构建和维护互利共赢的国际经济环境。具体措施包括:一是继续加强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信息化、系统化和标准化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弥合地域之间信息化水平的差异,引导和创造新的消费需求,推动全球数字经济合作向更健康、开放的方向发展。二是主动参与构建和完善双边及多边贸易体制下的国际数字经济规则,加强磋商和沟通机制,在维护国家安全、尊重数字主权的基础上形成政策态度,表明维护全球多边经济规则的坚定立场,逐步推动形成数字经济规则的国际共识,主动提出和参与双边及多边体制下的数字经济规则的构建。三是完善数字经济的监管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推动建立国际信息安全共享平台,在保障网络安全的基础上,逐步降低数字贸易壁垒,提升数据的共享和开放性。四是转变政务服务方式,以 “互联网+政务服务”战略促进部门之间信息共享,节省人力、资金和时间成本,加快完善各类便民应用和在线服务平台,借助平台共治达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摘编自光明网

【杨兵:从青少年阶段抓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西南民族大学杨兵指出,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学校是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阵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离不开从自在到自觉的教育引导。扎实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首先要深刻认识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只有从青少年阶段抓起,从学校教育抓起,讲好“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故事和理念,才能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埋入每个青少年心灵深处,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身份理解和价值认同。其次要系统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丰富内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意识形态教育、历史教育、知识教育与文化认同教育的综合体,必须着眼于最深层次的文化认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民族符号和形象,将显性教育转化为润物无声的隐性教育,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再者要扎实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保障机制。从理论研究、教材建设、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人才培养等方面下功夫,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保障机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深度融入教育体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筑牢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俞海: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新格局、新生活】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俞海认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变革,准确理解其蕴含的本质要求对指导实践与推动工作至关重要。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以发展为目的、绿色为核心、系统转型为方式、改革创新为动力的全面转型,需要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具体而言,需要通过切实推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绿色转型、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广泛开展碳达峰与碳中和行动、大力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和稳定性、加快培育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大力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及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可持续发展等途径,多层次、全方位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工作。

摘编自《中国环境报》

(徐倩阳整理)


瞭望新时代网)

编辑:洛宇    责任编辑:周舒

来源:光明网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 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

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 换一换

友情链接

国家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9140089号

瞭望新时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