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科技>AI>正文

中国AI创业企业如何摆脱“飘忽不定”的“魔咒”

2021-08-12

AI是当下的一个热门话题。AI是什么,它是“人工智能”英文单词的缩写。这个单词背后蕴藏着人类发展中无限的想象力。很多人对这个概念的第一印象是科技感十足,任何行业一旦贴上“人工智能”标签,马上就会显得高大上。人工智能是类人行为,类人思考,理性的思考,理性的行动。

当前,AI已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已被广泛使用,比如人们使用的很多互联网工具已经具有AI的一些特性,只是很多人日用而不知。诸如互联网信息入口的搜索引擎、智能手机、汽车发动机使用电喷系统、电子邮件垃圾过滤系统等等。在AI领域,中国最有希望实现弯道超车。据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关于AI的论文引用率在2020年首次超过美国,占总引用量的20.7%,美国为19.8%。这一数据能够作为衡量研究质量的指标之一。同时根据英国研究专家Clarivate的数据,自 2012 年以来,中国共计发表24万篇人工智能学术论文,远远超过美国发表的15万篇。中国压倒性地多于美国,特别是在图像识别和生成方面,中国取得优异的研究成果。

从中国在AI领域的论文数量可以看出,AI在中国的发展越来越火热。然而,在AI创业领域却出现了这样一个“魔咒”,国内还未出现上规模的AI创业公司,甚至没有一家以AI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中国本土的AI创业公司似乎一直陷在“上不着天,下不落地”的怪圈当中。近几年,国内AI热也催生了本土AI创业公司的“四小龙”,然而,他们的上市之路并不平坦,甚至一度遭遇“滑铁卢”。

为何这些以AI见长的创业企业迟迟不能“临门一脚”呢?是他们的研发投入不够呢,还是其研发的产品得不到市场的认可?业内人士分析认为,AI企业之所以上市难,关键在于高研发投入一直伴随着高亏损,盈利难成为众多AI企业迈不过去的一道坎。由于AI项目研发成本高昂,对于投资机构而言,投入进去的资金很难在短期内获得回报,甚至可能“打水漂”,在如此高风险面前,许多投资机构将AI初创企业当“鸡肋”扔掉,转而去投风险分散,回报周期短的项目。

在互联网产业红利逐渐消退的当下,AI被看作是重新激活数字经济潜能的“金钥匙”,AI产业的主导权也成为全球主要国家争夺的焦点。不过虽然AI产业的前景非常广阔,但众多AI初创企业很难摆脱缺少应用场景和成熟商业模式的困境。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当前AI技术发展的水平还未达到人们预期的满意度,比如,自动驾驶系统,AI很难判断人和汽车行进过程中的某些行为。AI首次在国内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是2016年,AI与人脑在围棋比赛中,完胜人类最顶尖的围棋选手。但是,AI在与人打麻将的过程中却显得非常笨拙。AI对人的行为预测不了。另外在AI辅助医疗中,AI会告诉医生锯掉病人左腿,但是AI从来不会给出这个结论的原因。因为AI缺乏可解释性。因此,AI除了通过大数据驱动、自主学习以外,还需要与人脑结合才能进一步完善AI自身的不足。另外,AI发展目前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比如,AI创作出来的知识产品是否具有知识产权,AI机器的行为一旦失控造成严重损失如何补救等等。这些问题需要不断研究和解决。


(瞭望新时代网)



编辑:李玲    责任编辑:陈结

来源:虹新闻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 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

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 换一换

友情链接

国家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9140089号

瞭望新时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