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3
今年4月25日至5月1日是第23个全国《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要求,新版《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下称《目录》)新增“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职业性精神和行为障碍”两个类别,将职业性腕管综合征、创伤后应激障碍纳入《目录》,直击制造业工人、医疗卫生人员、消防救援人员等群体的职业健康“痛点”。
把“鼠标手”(腕管综合征)正式纳入职业病范畴,不仅体现了国家对劳动者健康权益的高度重视,也标志着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进一步织密了劳动者权益保障网。
“鼠标手”作为一种因长时间使用电脑鼠标而导致的手部疾病,近年来在上班族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症状包括手腕疼痛、手指麻木无力等,严重时甚至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将“鼠标手”纳入职业病,意味着患病劳动者将能够得到更为及时和有效的医疗救治与经济补偿,这无疑是对劳动者权益的有力保障。
此次《目录》的调整,不仅局限于“鼠标手”的纳入,还新增了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职业性精神和行为障碍等类别,并对部分职业病的归类进行了调整。这些变化均体现了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全面性和前瞻性,旨在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将“鼠标手”等新型职业病纳入保障范畴,不仅有助于提高职业病防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还能够推动全社会形成关爱劳动者、尊重劳动的良好氛围。这是公共政策对劳动者健康关怀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职业健康保护体系逐步完善的标志。
也应看到,职业病防治工作仍然任重道远。一方面,随着新技术、新业态的不断涌现,职业病的种类和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更新和完善职业病目录,确保防治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职业病防治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劳动者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政府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确保用人单位严格遵守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为劳动者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同时,还应加强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提高劳动者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用人单位则应切实承担起职业病防治的主体责任,积极改善工作条件,为劳动者配备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备,减少重复性劳损。此外,还应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制度,加强员工健康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自身也应提高健康意识,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强度,避免长时间连续使用电脑等设备。同时,应积极参与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职业病防治是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将“鼠标手”纳入职业病目录,是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取得的重要进展。这一变化不仅为受到职业伤害的劳动者带来了希望,也提示我们,必须正视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严峻性,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构建一个健康、和谐、充满活力的劳动环境,让每一位劳动者都能在安全、健康的状态下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瞭新社)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 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