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军事>兵器>正文

鸽子制导:将活鸽子置于导弹内部修正弹道

2025-01-23

仔细看上面这张图,一只鸽子被人用皮筋轻轻地捆绑在支架上,仅有头部可以自由转动。鸽子的嘴上套着一个特殊的装置,通过有规律的啄击面前黑色屏幕上的图案,似乎正在进行某项实验。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这是2024年“搞笑诺贝尔奖”授予的一个早期研究项目,这一项目主要“探讨将活鸽子置于导弹内部以引导导弹飞行路径的可行性”。这张泛黄的黑白照片,就是当时的实验情景之一。

在激光和GPS制导技术出现以前,想让导弹准确击中目标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驾驶双翼机作战的飞行员,从飞机上用手丢炸弹攻击地面目标。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随着战机的飞行速度和飞行高度不断提高,这种做法已经完全行不通。如何提高轰炸机的高空轰炸精度,科学家们为此绞尽脑汁。

当时,美国海军提出一个解决办法是给炸弹装上可以活动的尾翼。当炸弹离开飞机后,通过微调其尾翼修正弹道,提高命中率。问题是在那个芯片尚未诞生的年代,如何在炸弹飞行过程中修正弹道?此时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提出解决方案:训练鸽子完成这项任务。

这名叫斯金纳的心理学家称,他可以训练鸽子用嘴啄击屏幕上移动的目标图案,当鸽子完成训练后,再将它们放进炸弹内部改装出的小舱室里。当炸弹被轰炸机投下以后,鸽子通过舱室里的电子屏幕可以看到目标,这时它就会按照训练时那样,反复啄击电子屏幕上的目标,控制电流信号的强度,影响作用于炸弹尾翼上的气流,从而控制炸弹的飞行方向。

虽然这一方案听起来有些天马行空,但美国军方居然答应了,并且专门拨款用于验证其可行性。拿到拨款的斯金纳很快训练出追着电子屏幕啄击图案的鸽子。为了提高可靠性,他计划在每个炸弹内部放3只鸽子,3只鸽子面前各有一个电子屏幕,3只鸽子的啄击结果可以互相校验,避免因一只鸽子发挥失常而错过目标。经过一年的训练后,斯金纳向军方展示了模拟炸弹如何在鸽子的引导下准确击中目标。遗憾的是,由于当时更可靠的雷达制导技术出现,军方最终放弃了这一方案。

二战后,美军曾短暂地重启这一计划,但最终放弃。此后,这一项目长期被束之高阁,直到被“搞笑诺贝尔奖”组委会发掘。这项看似离谱,却不乏现实意义的实验,是否会让你会心一笑,同时也有所思考呢?(瞭新社)

编辑:何辰夕    责任编辑:唐元期

来源:中国国防报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 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

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 换一换

友情链接

国家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9140089号

瞭望新时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