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2
12月31日,据《广州日报》报道,12月30日粤港澳(广东)银发经济产业园发展大会在佛山市顺德区中欧中心召开。同时,《佛山市顺德区促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正式发布。《实施方案》提出,要做大做强银发优势制造,在推进适老化改造,打造一批适老化改造示范点的同时,发展以银发机器人为主导的老年智能与可穿戴装备产业,探索“机器人+养老”模式,重点发展康养服务机器人及其高关联软硬件两大细分领域。
“机器人+养老”模式再次成为区域性适老化改造的关注重心之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服务的人力需求与日俱增。数据显示,我国养老护理员供给缺口达550万,新增老年护理员的流失率为40%至50%。
于专业护理人员而言,智能机器人的介入可以填补同伴人力缺口;于独居老人而言,它们具备精准感应技术,可以实时监测身体生命体征,并能及时记录和传输健康数据,方便医护人员、子女和自己了解情况,以备不时之需;于行动不便的老人而言,大小便机器人、便携式洗浴机等智能机器人的出现不仅能提升他们的自理能力,更重要的是还能维护他们晚年的自尊心;于子女而言,靠谱的智能机器人既能缓解自身的养老压力,长期使用还能减少人力成本支出;于社会而言,智能养老机器人行业存在巨大的银发经济市场,养老资源也能够得到更加合理、高效的配置,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社会养老的经济压力,推动养老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我们在欣然拥抱 “机器人+养老”模式这一创新成果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其发展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种种挑战和问题,保持理性、审慎的态度。
目前,机器人养老服务并不能保证每个环节的绝对安全,在养老领域,智能机器在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阶段,必须要将可靠性和安全性放在首位,建立严格的质量检测标准和风险防控体系。
再者,养老永远不能,也不应该成为一份“全自动”的工作。养老始终离不开情感与人际关系,人类无法完全从照护劳动中解脱,个体的生命尊严、温暖的拥抱、耐心的倾听和真诚的交流仍然至关重要。各方在推广智能养老模式的同时,不能忽视传统亲情养老、人文关怀的重要性。“机器人+养老”是传统亲情养老模式的补充,而非替代,将两者结合以构建科技与人性相得益彰的养老新生态,使老人能于智能服务之便中悠然栖居,亦能在人间真情的润泽下安享岁月之暖。
与此同时,社会观念的转圜亦是“机器人+养老”模式得以正常推进的关键因素。人类对技术的忌惮在老年人中更为显著,尤其是贴身照顾时,部分老人的陌生和不安是必然的;而家属因所受的家庭教育观念不同,对智能养老也持不同态度。因此,让大众正确认识智能养老技术是当务之急,可以借鉴国内外成功试点经验,通过举办科普讲座、体验活动等多种形式,让老年人和家属切身体验智能机器人的功能和优势,厚植适宜智能养老模式蓬勃发展的沃土。
“机器人+养老”模式并非空中阁楼,在这个需要高质量养老模式的时代,将科技与养老诉求深度结合是对我国客观现实的适应。诚然,前行之路荆棘丛生,挑战重重,但只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技术创新、安全保障、情感润泽和观念疏导等维度协同奋进,以美好憧憬为目标,以隐患忧虑为警钟,为老年人构筑现代化的桑榆晚景。(瞭新社)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 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