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智库>研究>正文

扩大有效投资 提高投资效益

2024-12-19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投资既是当前的需求,也是未来的供给。对经济增长起作用的投资指的是有效投资,盲目投资、重复投资、无效投资不仅不会拉动经济增长,还会导致资金浪费、资金链断裂,甚至造成系统性金融风险。扩大投资的关键在于扩大有效投资、提高投资效益,这不仅能够满足当下的需求,而且能够创造新的需求,从需求端和供给端两方面促进经济增长,是做好明年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指向。

扩大有效投资、提高投资效益,是经过实践证明能够应对下行压力、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途径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持续大量的投资。扩大有效投资、提高投资效益,能够从促进技术进步、劳动力转移、人力资本积累、对外开放等多个方面,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进而推动经济增长。据测算,我国投资每增长10%,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就能提高1.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投资年均增长16%以上,年均拉动GDP增长3.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达到37%。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投资率保持在40%以上,投资年均拉动GDP增长2.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更是达到41%。在应对“非典”、国际金融危机、新冠疫情期间,我国均及时出台了扩大有效投资的重大举措,对稳定经济增长发挥了关键作用。今年以来,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党和国家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加力推出一揽子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增量政策。通过促进有效投资稳步扩大,有力扭转了市场预期,提振经营主体投资信心。1—10月,在房地产投资下降10.3%的情况下,总体投资实现稳定增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扩大有效投资、提高投资效益,是解决当前总需求不足、补齐经济社会发展短板弱项的重要手段

当前,我国面对更加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迫切需要通过增加投资积极扩大内需。一方面,我国总量上仍存在投资不足问题,还有很多短板弱项亟须补齐,比如教育、医疗、养老等普惠资源供给不足,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改造等城市更新任务繁重,新兴和未来产业发展水平与一些发达国家仍有差距等。另一方面,我国结构性投资短缺的问题仍较为突出。与一些工业化国家普遍面临的大规模投资机会缺乏、投资相对不足等对生产率增长的制约不同,尽管可能某些领域、某些区域存在投资的结构性过剩,但我国仍然拥有大量的潜在投资机会。我国正处于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关键时期,基础设施结构和功能优化投资空间仍待释放。比如,我国基础设施联通度和协同性水平有待提高,大城市交通拥堵等压力日益增加,而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和边远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仍有待加强。加大相关领域的投入力度,加快项目建设,能够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扩大有效投资、提高投资效益,是更好强化消费和投资之间相互促进关系的重要驱动

消费和投资的相互促进和良性循环,是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关键环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消费和生产的关系时指出,生产与消费具有直接同一性,“生产是消费,消费是生产”;生产创造和决定消费,“生产生产着消费”,生产不仅创造消费品,还创造消费者,从社会再生产过程来看,生产是真正的主动因素,是“居于支配地位的要素”,消费作为生产的目标,是社会再生产系统的“一个内在因素”;消费对生产具有巨大反作用,“消费生产着生产”,消费是生产的“观念上的内在动机”。投资可以为消费提供产品、场景和条件,消费的规模扩大和质量升级也可推动释放投资需求、引领投资结构优化。消费能为有效投资和长期经济增长提供基础和方向,而投资则是为有效需求提供供给从而实现经济增长、支撑收入和消费的关键。进一步打通阻碍消费和投资良性互动与循环的卡点和堵点,能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实现投资与消费“1+1>2”的良好互动。

明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我国还将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扩大有效投资、提高投资效益,仍然是开展生产、创造就业的前提条件,是做好宏观经济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抓手。展望2025年,随着推进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改革、加快修订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等一批可感可及、有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改革举措加快落地,政策叠加效应将进一步释放,共同推动投资平稳增长、结构持续优化,为激发投资内生增长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扩大有效投资、提高投资效益,是推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我国正处于抢抓科技革命机遇、应对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关键时期,为顺利完成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仍需要保持相当的投资力度,适度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加强财政与金融的配合,以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有效激发投资活力。我国制造业特别是高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智能制造业领域仍需要大量投资,以推动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9年我国中高端制造业占制造业比重为41.5%,美国、日本和德国分别为47.1%、56.6%和60.7%,我国距发达国家水平仍有一定差距。我国目前在生产性服务业方面还有不少短板,比如工业软件、人工智能算法与算力等方面的瓶颈、高企的物流和金融中介成本等。围绕这些领域的投资对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发展新质生产力意义也很重大。同时,为解决掣肘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围绕科教兴国、创新驱动、新型城镇化、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以及粮食、能源资源、产业链供应链等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仍需要集中力量加大投入力度,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及早谋划“十五五”重大项目。要坚持项目建设和配套改革相结合,不断完善相关政策、规划和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投入机制,优化投资环境,提高投入效率。例如,我国仍有1.7亿进城农民工和随迁家属尚未在城镇落户,消除对他们的软硬性约束,如户籍制度改革、社保和公积金制度改革、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等都将带来大量的投资机会和生产率增长的巨大空间,为如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夯实基础。(瞭新社)

作者:吴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编辑:洛宇    责任编辑:王尔东

来源:学习时报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 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

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 换一换

友情链接

国家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9140089号

瞭望新时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