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智库>论坛>正文

确保人工智能始终是“朋友”

2024-12-13

在浙江乌镇采访,各种人工智能科技,令人大开眼界。

裸眼3D视频通话体验舱内,通话双方的影像立体呈现在屏幕上,相隔万里也仿佛触手可及;站在一块绿幕前几秒钟,就能获取一段由自己担任主角的智能影片;机器人拾起两棵种苗,一只“手”去头、另一只“手”去根,再放到中间自动嫁接,速度可达每小时700株……在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人工智能领域的新产品、新应用亮点纷呈,引人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4》蓝皮书显示,2023年我国新增人工智能企业148家,人工智能核心企业数量超过4500家;截至2023年底,人工智能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37.8万件,同比增速超40%。从基础软件到人形机器人,从大模型到算力网,人工智能不断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如果说互联网的主要价值是以平台连接人、商品、信息和服务,那么人工智能的作用则是“赋能”,为更好地满足生活、工作需求提供强大工具。比如,利用药物分子大模型,一家医药企业在一天内完成百万级别的药物虚拟筛选。又如,某高校科研团队运用算法实现电解液分子性质快速预测与精准定向设计。一名企业家在乌镇峰会上感慨,“我们已经身处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技术变革时刻”。展望未来,智能医疗能帮助医生精准诊断,智能教育可为每个学生配备数字教师,智能机器人能照顾老年人的起居生活……提供生活便利、助力精准生产,人工智能技术大有用武之地。

从较长的历史周期看,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工具的颠覆式创新,往往能增进人类福祉,同时也会带来风险和挑战。人工智能也不例外。一些极端案例提醒我们,在推动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要审慎评估其社会影响,确保技术向善。现实中,人工智能代写毕业论文、年终总结的案例已经出现。人们不禁担忧,高歌猛进的人工智能,有没有可能化身侵犯个人隐私的帮凶,或是成为实施诈骗犯罪的廉价工具?这呼唤我们从法律、道德和社会治理的角度未雨绸缪、采取行动。

有人将人工智能技术的到来比作“盛夏的大雨”,它“在我们还来不及撑开伞时,就已扑面而来”。目前,人工智能的能力在很多方面已经足以媲美人类大脑,但不能从价值上去准确分辨是非对错。这意味着,有必要从多个方面加强对人工智能的监管和规范。近年来,包括我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出台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和监管原则,正是为了确保技术真正地服务于人、造福社会。

无论人工智能发展到何种程度,它都源自人类的设计,都是人类智慧的延伸。人工智能代劳得越来越多、变得越来越智慧,我们必须做好防范,确保它始终是“朋友”。(瞭新社)

编辑:洛宇    责任编辑:王小晶

来源:人民日报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 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

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 换一换

友情链接

国家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9140089号

瞭望新时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