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军事>锐评>正文

思维“破圈” 能力升级

2024-12-11

初冬时节,武警士官学校综合训练场上硝烟弥漫。工程机械专业学员梁洛川隐蔽在掩体中,这是他第一次参与实战化维修保障训练。

“工程车辆遇‘敌’火力打击油箱破裂、管路受损,请立即处置”“前方道路遭‘敌’炮火压制,无法通行”……随着指挥部导调指令依次下达,梁洛川跟随教员迅速进入战位,利用远程检测和3D打印设备迅速完成故障会诊和非标零件制作,操纵无人机精准投送零件器材,并指导前线人员进行抢修。几分钟后,故障顺利排除。

“道路受损、通信中断,还要防范随时到来的火力打击……”走下训练场,梁洛川依然沉浸在战场的紧张气氛中。

“这是一次融入联合作战背景的维修保障训练,参与人员中近一半是在校学员。”该校机械系主任汪元波介绍,他们依托学校承建的维修保障基地,将日常教学和保障演练相结合,让学员在实战化场景下锤炼技能,提升人才培养质效。

近年来,该校体系推进教学和课程改革,变“课上学、随堂考、单个练”的应试模式为“贯通学、合成演、融入练”的应战模式,破除思维定式、深化战教耦合,全校师生走上了一条能力突围的蜕变之路。

新调整组建之初,该校主要通过分数检验学员学习质量,造成教学与实战脱节。对此,该校船艇系副主任常婷婷感触很深。

一次在部队代职时,常婷婷遇到了一名自己教过的学员。印象中,这名学员在校期间考核成绩几乎都是优秀。然而,令她意想不到的是,这名学员尽管在单位组织的搜救训练中高标准完成所有预置课目,却因考官设置的突发险情慌了神,导致任务失败。

在校时的“好学生”在贴近实战的检验中“掉链子”,常婷婷遇到的这种情况并非个例。

在专题议教会议上,该校党委一班人深刻反思,围绕“新型警士人才到底是什么样子”“培养起来到底走什么路子”展开深入探讨,瞄准“为战育人”全面探索构建新的警士人才培养目标模型。

返校后,常婷婷积极推动实战化模拟训练系统的优化升级,带领团队成功开发某新型内河船艇等级模拟训练系统,有效模拟近百种不同任务背景,成功解决了船艇教学中实战化任务场景单一的难题。“考卷让实战出,答卷由战场判。”常婷婷说,人才培养必须破除应试思维,一切向打仗聚焦。

前不久,该校“铸匠”团队在第十九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获得全国电磁组(专科)二等奖。在队员周裕富心里,最难忘的不是获奖瞬间,而是决赛前的最后一晚。当团队成员被“精准避障”环节困扰,苦苦找不到解决方案时,带队教员蓝张君马上在线联系备赛辅导团队其他专业教员。他们通过联合攻关、会诊,带领队员们打破常规方案,有效解决了运行路径不稳定、回归跑道不精准等问题,最终锁定胜局。

“这是一次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提起这次竞赛,蓝张君说,是学校推动的跨学科、跨专业交流互鉴,让大家得以集合多学科专业教学力量,组建科技创新团队,助力学员融合培养。

“赛场就是战场,在‘实战’中历练,收获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经验分享会上,周裕富对战友们说。

观念一变天地宽。近年来,该校思维“破圈”带来教战能力升级,人才培养质效有效提升。在刚刚结束的2024年学员毕业跟踪调查反馈中,受访部队对毕业学员综合满意率达98%以上。(瞭新社)

编辑:何辰夕    责任编辑:唐元期

来源:解放军报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 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

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 换一换

友情链接

国家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9140089号

瞭望新时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