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产业>正文

海南:用好优势 向“新”图强

2024-12-06

依托资源优势:创新发展特色产业

12月2日,2024年亚洲种子大会在海南三亚开幕,吸引来自52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500名嘉宾参会,为各国种业企业提供新品种展示、贸易合作洽谈的广阔平台。这是时隔十年中国再次举办亚洲种子大会,也是海南首次举办种业洲际大会。

会场内,农作物新品种吸引各国参会嘉宾驻足。会场外,南繁基地处处可见科研人员忙碌的身影。

在三亚崖州湾坝头基地,一片大豆长势喜人,高约50厘米的豆苗茎秆笔直,叶片随风摇曳。“这是我们上个月播种的大豆,当时十多个人在地里忙活了整整两天。”海南农乐南繁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袁政望着眼前的这片翠绿说道,“别看只有2亩地,种的却是新品种,如果这批大豆繁育成功,就有可能推向市场,让农民有更多选择。”为了跟进新品种的繁育情况,袁政每天都要下地,观察豆苗的生长状态和病虫害防治情况。

海南充足的阳光条件可以缩短育种周期,每年10月到次年4月,全国不同地方不同机构的育种人来到这里,进行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全国主要农作物品种中,超70%都经过南繁培育。

崖州湾科技城负责人介绍,截至今年9月,集聚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的种业创新企业有2900多家,2023年南繁种业产值突破120亿元,种业创新发展体系加速构建。科技城正加大科研支持服务力度,增强园区种业科创实力,努力推动南繁科研育种由季节性加代繁育向常年种子研发转变,由单纯育制种向种业全产业链转变,由分散科研向集群协同转变,由南繁事业向南繁事业与产业并举转变。

除了有大气温度的优势,海南还拥有全国独有的海洋深度和地理纬度优势。海南受权管辖海洋面积全国最大,而且毗邻深海,从三亚坐船出去100多公里,海域水深就能超过1000米,达到深海的深度,是我国最适合发展深海科技产业的独特区域。海南地处低纬度,航天发射省燃料,同型号火箭的发射运载能力可以提升约10%~15%。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这些自然资源禀赋在海南正加快转化为发展优势。今年7月1日,随着海洋石油546科考船顺利停靠在三亚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我国第一个公共科考码头正式开启试靠泊。这里是我国距离千米水深海域最近的港口,相距仅164公里,科考船从出港到抵达深海,只需半天时间,现已吸引“探索一号”“探索二号”科考船和“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等一批先进科考装置装备。海洋信息、海洋牧场、海洋油气等产业也在海南全面开花,如今海南已有海洋高新技术企业上千家。

11月30日,随着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首发成功,商业航天的“最后一块拼图”被补齐。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红建当晚激动地说,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作为海南“向天图强”战略的重要基础设施,有智慧安全、生态环保、灵活开放、低成本高效率的鲜明特点。首发成功,商业航天“星箭场用”形成完整的闭环产业链,“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在商业航天发射场的牵引下将会在文昌聚集、在海南发展,海南商业航天的产业生态将更加生机勃勃,海南“向天图强”战略将稳步向前。目前,文昌国际航天城吸引集聚航天类企业700多家。

依托生态优势:打造绿色生产生活

11月30日下午,白沙稻作文化公园欢歌笑语,2024年“雨林与您”体验活动开幕,大型田园实景演出展示了一幅雨林生态与人和谐发展的画卷。市民游客在此欢聚,感受热带雨林魅力、共庆黎胞耕耘、品赏黎族文化。

白沙是海南省重要的生态保育区。近年来,白沙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探索转化路径,打好“生态”和“民族”这两张品牌,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白沙黎族自治县委副书记、县长黄聪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范围内的9个市县中,国家公园涉及面积最大的市县在白沙。2020年底,白沙在全省率先实施和完成离乡不失地的高峰村生态移民搬迁,解决了地处生态核心区群众生产生活与生态保护矛盾突出的难题,缓解了生态环境压力。处于青松乡片区的海南长臂猿栖息地,野外种群数量从40年前的仅存2群7只增长到了目前的7群42只。

白沙还依托建设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的契机,在全省率先试点建设“两山平台”,打通了生态“资源—资产—资本”有效转化通道,形成首笔金融“两山贷”、首笔“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贷”等六张“全省首单”经验,成为全省第一批生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目前,“两山平台”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855项,累计发放“两山贷”“GEP贷”超3000万元,生态资源转化成实实在在的资本。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大力发展14.5万亩林下经济,全县全年林下经济产值已达5亿元,蹚出一条利用林业资源发展高效农业的生态致富路。

走进博鳌近零碳示范区,处处可见“绿色生活”。博鳌近零碳示范区位于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东屿岛,占地面积1.78平方公里。喷泉广场旁,两排“花朵风机”迎风转动,实现24小时持续发电;新闻中心外,蓝色光伏地砖与屋面光伏板一同“捕捉”阳光;近零碳示范区运行管理中心内,智慧大屏对重点区域的水、电、空气等进行实时监测……

“示范区全年可生产绿电约3200万度,不仅满足示范区每年约1700万度的用电需求,剩余的1500万度绿电还能上网,相当于每年可储备约7700吨负碳。示范区获得德国能源署颁发的国内首个国际性零碳区域认证,为全球热带地区低碳绿色发展提供了有效实践案例。”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联伟介绍。

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海南最强的优势和最大的本钱。近年来,海南围绕“向绿图强”,推动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打造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统筹推动绿氢“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加快建设清洁能源岛,全面谋划打造海南“低碳岛”。2023年,海南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78.5%;新能源汽车在新增车辆中占比超50%、全国第一,保有量占比全国第二;可降解塑料制品替代率达80.2%;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重超70%、全国第二。

依托政策优势:做强做优数字经济

冬日的暖阳倾洒在海南陵水黎族自治县的清水湾。在全国各地游客享受碧海蓝天与温暖阳光时,不远处海域下35米深的地方,多个重达1300吨的海兰云海底数据中心数据舱正有条不紊地工作着,为互联网企业提供着强大的存储和计算支持。

“这是全球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项目,该中心利用天然的巨量流动海水对数据舱设施进行散热,不再使用传统陆地数据中心的空调和冷却塔散热,可以减少数据中心制冷所需的能耗,几乎不消耗淡水资源,进而支持更高的功率密度,稳定提供高水平算力。”海底数据中心海南示范开发项目总经理蒲定说,据测算,海底数据中心一期项目相比传统陆地数据中心,每年可减少排放2720吨二氧化碳,相当于种植了近15万棵树,每年可节约淡水3万立方米,相当于14.2个标准游泳池水量总和。

“落子海南,更多的还是看中了这里在算力需求上的迫切性。”蒲定表示,跨境数据在支撑国际贸易活动、促进跨国科技合作、推动数据资源共享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凸显,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后,将迎来大量的离岸数据中心需求。海底数据中心能够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底层支撑,助力海南自贸港“数据安全有序流动”政策落地。

“数据安全有序流动”是海南自由贸易港“五自由便利、一安全有序流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6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颁布实施以来,海南积极推进“数据安全有序流动”先行先试工作,2021年7月,建成了文昌到香港的首条国际海缆,2025年底即将建成陵水到新加坡、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的总长6100公里国际海缆。企业可以在海南享受到更加快捷的国际互联网接入服务。

同时,海南在全国率先开展“游戏出海”试点工作,充分利用海南文昌至香港的国际海缆,让境外玩家享受更低时延、更少丢包和更高带宽,游戏体验感达到与香港基本一致。海南于2023年出台了《关于促进游戏出海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从优质游戏奖励、效益奖励、跨境收支便利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

现在,海南互联网企业注册总数超5.2万家,2023年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收超1400亿元。最近,海南出台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数据中心发展规定》,里面的核心内容就是企业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内可以利用高速便捷的跨境数据专用通道,面向境外提供数据存储、加工、交易等一系列服务。这将进一步吸引跨境电商、影视加工、跨境直播、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多种国际数据产业在海南形成有效的集聚。(瞭新社)

编辑:莫莫    责任编辑:陈昭昭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 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

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 换一换

友情链接

国家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9140089号

瞭望新时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