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3
走进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琅琊镇泉口村,一条青石板路引着人挪步村居深处。烧制古窑的墙画、镶满瓷片的围墙、嵌着瓷坛的花圃……目之所及皆与“窑”相关,营造出一派清雅静谧、古朴精致的气韵,让人沉浸其中。
“以前村里的环境可是脏乱差,到处污水横流、臭气熏天。”2008年,泉口村党支部书记陈桂祥与村两委班子一合计,决定乘着“千万工程”的东风,彻底改变村里的面貌。
电网改造、道路硬化、土地复垦、建设老年公寓、开办老年食堂……一项项惠民举措落地,不仅打造出一个山清水秀、白墙黛瓦的美丽乡村,也凝聚出一支能打硬仗的村干部队伍。
“我们这里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铁店窑遗址。在北宋年间,泉口村先民就开始烧窑制瓷。”为了让村民的日子过得更好,陈桂祥把目光投向古窑。
如何把古老文化做成现代产业?泉口村先后投入400余万元建成了铁店窑文化体验馆和文创基地,并以此为平台,深入挖掘铁店窑文化,高效利用铁店窑遗址、千年古树、石岩古刹等资源,打造研学游网红打卡点,推出铁店窑作品展、铁店窑研学游等项目,并建立电商基地,培训直播团队驻村,让“千年窑韵”带动乡村振兴。
“从碎泥、制坯、雕刻、上釉到烧制,游客在这里可以体验制瓷的全过程,亲身感受铁店窑文化的独特魅力。”陈桂祥介绍,体验馆能同时容纳200人,2023年共接待中小学校研学40余批次,吸引游客超2万人次,直接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30余万元。
“装——窑——嘞!”一声悠长的吆喝传来,循声而去,只见一座10余米长的龙窑依山势伸展,七八个制窑师傅正忙着码窑。
“这是我们复建的铁店龙窑,今天晚上开始第4次试烧。这一窑成功后,我们就要举行‘开窑节’了。”陈桂祥告诉记者,从码窑、烧窑到开窑需要几天几夜的时间,他们计划将周边民居改造成窑民宿,方便游客全程体验“原汁原味”的烧窑文化。
要开发利用窑文化,没人会做可不行。为此,泉口村两委在本村村民中摸排后,拉起一支8人领队的乡土人才制陶队伍,并邀请非遗传承人来村指导,专注破解铁店窑乳浊釉釉水调配等技术难题。
正忙着码窑的陈连华就是这支制陶队伍的负责人。他本是一名木匠,通过5年多的学习,他已经成为村里有名的“把庄师傅”。
“村庄的发展带动了村民致富,我也想为村庄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每逢节假日,陈连华还会义务到体验馆指导研学的学生和观光的游客制瓷,给游客和研学者带来最完整的文旅体验。
一阵清风从装着坯胎的匣钵间穿过,送来阵阵清脆的风铃声,记者这才注意到,很多村居的门口都悬挂着一排瓷杯,那悦耳的声音就是它们发出来的。陈桂祥指着旁边一位正在“观摩”的年轻人说,“他是我们村引进的直播创客龙威,也是我们特聘的‘乡村推荐官’,这个窑铃就是他琢磨出来的”。
龙威原本从事电商工作,2022年,他机缘巧合了解到铁店窑,“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振兴靠特色。铁店窑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釉色一定会成为最大的‘卖点’,一定会有市场”。
“没想到窑铃会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回忆起窑铃的“开发”过程,龙威说一开始只是觉得烧窑的“残次品”直接扔掉太可惜,于是尝试着做起了风铃,经过多次调整,风锤也从最初的螺母壳迭代为铁店窑烧制的瓷珠,以达到最佳效果。
除了开设电商直播,龙威的团队还把泉口村的美景和荷花、桑葚、覆盆子等农产品拍成短视频进行推广,一时间,泉口成了“网红村”,前来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比如村里的荷花池突然变得非常火爆,以前村民们需要将莲蓬拉到市里去卖,现在游客们纷纷主动上门购买,莲蓬供不应求。”龙威说。
围绕传承和弘扬窑文化,泉口村不断引入新业态,积极谋划“智治+农耕+民宿”的产业发展模式,让整个村庄处处充满窑元素,处处体现窑文化,由此进一步拓展了陶艺游、知识游、乐趣游等旅游市场,实现了村强景美民富的华丽蝶变。数据显示,2023年,该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38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111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万元,同比增长8%。
“我们会一年接着一年干,用好‘千万工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续写更多‘窑望未来’的乡村故事,蹚出乡村振兴的新路子。”陈桂祥话语中充满希冀。(瞭新社)
特别声明:本站转载或引用之图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 与本站联系,本站将及时更正、删除。版权问题及网站合作, 请通过瞭望新时代邮箱联系:lwxsd@liaowanghn.com